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二十二

乐史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7读书网 www.777du.com,最快更新太平寰宇记最新章节!

    江南西道二十

    思州

    思州宁夷郡今理务川县春秋时楚地自战国以后土地与黔中同晋陷蛮夷无复郡县至后周方得其地未为郡县隋初其地属清江郡至开皇十九年于此置务川县属庸州庸州即今黔江县是也大业三年废庸州以县属巴东郡唐武徳元年招慰使冉安昌以务川当牂牁要路须置郡以抚之复于县理置务州领务川涪川扶阳三县至贞观元年以废夷州之伏逺宁夷思义髙富明阳丹川六县废思州之丹阳城乐感化思王多田五县来属其年省思义明阳丹川三县二年又省丹阳一县四年改务州为思州以界内思卭水为名其年以涪川扶阳二县割入费州八年又以多田城乐二县割入费州又废感化县十年又以髙富县割入黔州十一年又省伏逺县但领务川思王宁夷三县开元二十五年以宁夷县属夷州天宝元年改为宁夷郡乾元元年复为思州

    元领县三

    务川思卭思王

    州境

    东西【阙】 南北【阙】

    四至八到

    西北至东京四千三百七十里 西北至西京三千九百五十里 西北至长安取江陵府路三千九百三十五里取万州路二千八百五十里 东至溪州三百里 南至费州水路四百里 南至涪州五百里 西至夷州六百里 北至黔州二百八十七里水路三百五十里 东南至锦州常丰县五百里 东南至辰州麻汤县一千六百里 西南至夷州都上县五百四十里 西北水路至黔州三百一十里 东北至黔州江县一百九十里

    户

    唐开元户一千五百九十九皇朝管户【阙】

    风俗

    同黔中地在荒徼之外蛮獠杂居言语各异

    姓氏

    【阙】

    人物

    【阙】

    土产

    元贡朱硃 水银茶常赋蜡

    务川县二乡汉酉阳县地属武陵郡隋朝招慰置务川县唐武徳元年招慰使冉安昌以务川当牂牁要路请置州贞观八年改为思州以思卭水为名 思唐山在州东四里南连河只水北枕内江水 白茶水在州东务一百七十里北接黔州黔江县 暗山在州西二百八十里接夷州宁夷县其山常雨雾昬暝故曰暗山 巴江水出西南牂牱界经费州従当州西过 河只水在县东二十里河只者獠之姓名 罗多水在县东八十里罗多者獠之姓名 河渝水在州北十九里自尞山流水 都来水在县西北二百五里従宁夷县来

    思王县南水路三百里三乡唐武徳三年置属思州贞观元年改属务州四年还思州 守慈山在州南三百五十里接费州多田县东临内江水慈头滩 思王山在州西南三百七十里与费州浮阳县分界本名龙门山改名思王山 思卭山在县东南连思卭 思卭水在州南三百里出思卭山流入内江

    思卭县东南三百九十里四乡唐开元四年招集生夷獠以置按县道四夷述云此邑最僻逺东至溪州三亭县四百五十里东南至锦州常丰县二百里 无党山在县西十里四面悬絶 都来山在县东二十五里接锦州常丰县 都渡山在县东至锦州涪浦县北聨溪州三亭县 思卭水本出锦州洛浦县界经本县四十步至思王县流入内江水

    南州

    南州南州郡今理南川县禹贡梁州之域周省入雍战国时为巴国之界秦则巴陵之地汉为江州之境唐武徳二年割渝州之东界地置州领隆阳扶化隆巫丹溪灵水南川六县三年又改为僰州四年又改为南州贞观五年又置三溪县七年又置当山岚山归徳汶溪四县八年又废当山岚山归徳汶溪四县十一年又废扶化隆巫灵水三县先天元年改隆阳为南川县天宝元年改南州为南川郡乾元元年复为南州又按九州要记云僰溪生獠招慰以置之即此郡也

    元领县二

    南川三溪

    州境

    东西【阙】 南北【阙】

    四至八到

    东北至洛京四千二百二十里 东北至长安三千一百六十里 东至渝州界丹上山六十里 南至溱州界五十里 西北至黔州四百里水路一千里北至渝州江津县二百三十里 东至溱州界三百五十里 西至波汀州八十里 西南至溱州七十里 东北至渝江五十里

    户

    唐开元户四百四十三皇朝户【阙】

    姓氏【阙】

    人物无

    风俗

    与渝州同

    土产

    象牙犀角斑布

    南川县五乡汉江州县之地汉书地理志江州县属巴郡自汉迄齐仍为江州之地周闵帝元年改为江阳县其地仍属不改隋开皇三年改江阳为江津县其地又属唐立郡于此又改隆阳后避讳改为南川县 罗縁山在县南十二里 僰溪水南自废丹溪县来此流经县东南四十里又北入渝州江津县界 废丹山县在县东南三十里按武徳二年于丹溪水曲置因以为名又有盈山在废县东七十六里

    三溪县东二百十三里三乡唐贞观五年置按县地有僰溪东溪葛溪三溪水合流因以为名其县理城俗名石城甚髙险 僰溪水在县西北入蜀江

    西髙州夜郎郡今理夜郎县州即同夷古山獠夜郎国之地按九州志云夜郎自古非臣服之国昔汉武帝开拓南邉始置夜郎县属牂牱都慰居之八郡志云夜郎之西垂去郡四百里司马相如所开之处后汉书曰夜郎之西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唐防发蜀卒治道自僰道抵牂牁江即此土地十三州志云牂牁者江中山名晋永嘉二年分牂牁置夜郎郡兼置克州唐贞观十七年廓僻邉夷置播州镇后因川中有隆珍山乃以镇为珍州取山名郡也长安四年又改为舞州开元十三年改为鹤州十四年复为珍州皇朝乾徳四年刺史田迁上言自给赐珍州郡州名已来连遭火灾乞改州名因改为髙州寻以岭为髙州加西字

    元领县四

    夜郎 丽皋 荣徳 乐源

    州境

    东西【阙】 南北【阙】

    四至八到

    东至东京【阙】

    西北至西京四千三百三十五里 西北至长安取江陵府路四千五百五十五里取开州路三千四百七十里 东南至播州三百里 正北微东至夷州二百里 西南至【阙】

    北至溱州二百四十里 西接獠夷界

    戸

    唐开元户二百六十三

    风俗

    其俗多杂生獠言语或通

    土产

    贡金及象齿

    夜郎县二乡唐武徳二年以梓潼县为?州与牂牁同置开元十五年改为夜郎县

    丽皋县二乡

    荣徳县

    乐源县

    以上三县皆唐贞观十六年开山洞分夜郎之地以置其县并在州侧近或十里或二十里随所畬田处为寄理移转不定其所

    溱州

    溱州溱溪郡今理荣懿县土地所属与夷州同唐贞观八年开招南蛮至十六年置溱州及荣懿扶欢乐来三县咸亨元年废乐来县天宝元年改为溱溪郡乾元元年复为溱州

    元领县二

    荣懿 扶欢

    州境

    东西【阙】 南北【阙】

    四至八到

    东北至洛阳四千二百九十里

    东北至长安三千四百三十里

    正南微东至珍州二百里 北至南州二百七十里东至涪州賔化县接界山险不通无数

    西与泸州合江县接界

    东北取珍播夷路至黔府一千三百里

    户

    唐开元户八百九十二

    风俗

    土产

    文龟 斑竹 象牙【入贡】

    荣懿县四乡唐贞观十六年与州同置以领獠户扶欢县西南五十里一乡唐贞观十六年与州同置以县东扶欢山为名

    牂州

    牂州牂州郡今理建安县按其地即与播州同汉武帝时唐防因上书説武帝以竒制越诚以汉之强巴蜀之饶为置吏甚易许之唐武徳二年立充州因是置鄱牂等郡焉按梁氏十道志云在开元初犹有此郡后之郡国记録乃无此州之名

    元领县三

    建安賔化新兴

    州境

    东西【阙】 南北【阙】

    四至八到

    东北至西京六千二百三十七里 西南至【阙】东北至长安五千六百三十七里

    户

    天宝领户二万二千八百四十九

    风俗

    土产

    熊罴 狐狸之皮隔织 麝香

    建安县三乡汉牂牁郡也国志云京西南五千六百三十七里即牂牁是也 髙运山 石门山 四十九头山 木?山 右牂牁郡城华阳国志云牂牁郡上党天井故多雨潦今有古城在郡西即汉未伏之时所保于此 石潼闗华阳国志云且兰县西南有地名石潼闗 柱蒲闗汉书云牂牁郡有柱蒲闗

    賔化县

    新兴县

    已上三县并唐武徳中因州置

    庄州自古与夷珍等郡地同汉武始辟西南夷即此为犍为牂牁郡地后汉吴霸为郡守有善政至今人犹祠之号为侯神隋平陈分牂牁郡立南夀州贞观中改为庄州黔州中天授三年升为都督府统三十六州或因楚威王时有庄蹻将甲士二万人入牂牁故取庄为州名按开元十道记云有此郡额后之志録则废之州境四至户口人物俗产贞观以来志记并不述

    元领县八

    石牛 南阳轻水 多乐乐安

    石城新安賔化

    已上八县皆贞观已来相次建置永徽已后并省琰州

    琰州与庄州仝置

    元领县五

    武侯 望仁 应江 始安东南

    已上五县皆唐贞观中置永徽已后并省

    沅州

    沅州潭阳郡今理龙标县禹贡荆州之域战国时楚黔中地秦置黔中郡其地又属焉舞阳县地属武陵郡盛宏之荆州记云舞阳县北拒天门溇中县南极郡阳武防县西接宁州牂牁在舞水之隂隋文帝开皇九年平陈省入辰溪县荆州记云舞阳有詹辰新丰二县其乌浒万余家噉蛇鼠之肉能鼻饮唐贞观八年分辰州龙标县置巫州其年置夜郎浣溪旧唐志为渭溪思徴三县九年废思徴县天授三年风俗使右肃政台御史席元明奏巫山不在州界请为沅州分夜郎置渭溪县长安二年割夜郎渭溪二县置舞州先天二年又置潭阳县开元十三年改沅州为巫州天宝元年改为潭阳郡乾元元年复为巫州

    元领县二

    龙标 沅溪

    四至

    东北至西京五千八百三十里

    东南至长安三千一百五十八里

    戸

    天宝户五千三百六十八口二万二千七百三十八风俗

    有乌浒之民噉蛇鼠之肉

    土产

    朱砂

    龙标县州理溪武阳县地五溪之境属武陵郡后汉省入辰阳又为辰阳县地晋武太康中复置武阳县隋平陈置辰州又属焉

    浣溪县汉镡成县唐贞观八年置取县界沅溪水为名浣溪又名傍流水西南自獠界流入夜郎县汉武阳

    县地属武陵郡后汉省入辰阳又为辰阳之地砂窟朱砂井小不及辰溪者 舞阳水出故且兰县郡国志云龙标有小酉山武阳山有美人每土人聚即来人众莫能辨惟脚指向后而踵向前以刀斧斩之不死惟以杉木为刀拟之即去

    ?州

    ?州故夜郎侯邑牂牁都尉居之属牂牁南中八郡悉夜郎之西垂去郡四百里是司马相如首开之处汉书曰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一百余步足以行船云唐防?巴卒治道自僰道抵牂牁土地十三州志牂牁者江中山名也晋懐帝永嘉五年分牂牁置夜郎郡

    元领县四

    梓潼底水 思王思渝

    业州废

    业溪龙溪郡今理峩山县长安四年分沅州二县置舞州开元十三年又改为业州天宝元年改为龙溪郡乾元元年复为业州

    元领县三

    峨山渭溪 梓姜

    四至

    东北至洛京三千九百里

    东北至长安四千一百九十七里

    戸

    旧管户一千六百七十二口七千二百八十四风俗

    土产

    已上与沅州同

    峩山县唐贞观八年置夜郎县属巫州长安四年置舞州开元二十年改夜郎为峩山县

    渭溪县天授二年分夜郎置属沅州长安四年改属业州

    梓姜县旧于县置?州天宝三年以?州荒废以梓姜属业州其?州为覊縻州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