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篇第一

孔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7读书网 www.777du.com,最快更新论语全译最新章节!

    【原文】

    子①曰:“学②而时③习④之,不亦说⑤乎?有朋⑥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⑦不知而不愠⑧,不亦君子⑨乎?”

    【注释】

    ①子:先生、老师。古代男子通称。《论语》中“子曰”的“子”均指孔子。孔子(前五五一-前四七九年),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学的创始人。孔子弟子唯有子、曾子二人称子,闵子、冉子仅一见。宋理学家认为,《论语》成书于有子、曾子的门人,故除孔子外,独称这二人为子。

    ②学:学习,指学修己的道理和为人的知识。今人以求知识为学,古人则以修养为学,学必兼诵行,其义乃全。

    ③时:古意指适时,一定的时候。宋以后注家有解作“时时”、“时常”的,非古义。

    ④习:一般作复习、温习,引申为学习;古书中还有实习、演习的意义。

    ⑤说:通“悦”,高兴、喜悦。

    ⑥有朋:古本有作“朋友”、“友朋”的。旧注“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此“朋”字即指弟子、志同道合者。《史记·孔子世家》云:“定公五年,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整句意谓以文会友、教学相长是一件乐事。

    ⑦人:当指人君,非一般概念的人,即在高位的诸侯或卿大夫。不宜解作人家、别人。

    ⑧愠:恼怒、怨恨。意指心中稍有不平,而非指大怒。

    ⑨君子:《论语》中的君子,一般指有道德、有学问、有地位的人。常与被统治的所谓小人或野人相对称。

    【译文】

    孔子说:“学习以后,能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感到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感到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我,我却不埋怨,不也是一位有教养的君子吗?”

    【原文】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③上者,鲜④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⑤,本立而道⑥生。孝弟也者,其为仁⑦之本与⑧!”

    【注释】

    ①有子:孔子学生有若。

    ②孝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弟,通“悌”。

    ③犯:冒犯、触犯。

    ④鲜:少。

    ⑤务本:追求根本的道德规范。本,这里指孝悌。

    ⑥道:道德、道义。

    ⑦仁:这是孔子心目中的一种最高道德的名称,有多种解释,这里指仁爱。

    ⑧与:同“欤”,语气助词,表示疑问。《论语》中的“欤”都写成“与”。

    【译文】

    有子说:“如果一个人能够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上级,这种情况是很少有的;不喜欢犯上,却喜欢造反作乱,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专心致志于最根本的工作,基本的东西有了,道就由此而产生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应该是仁爱的根本吧!”

    【原文】

    子曰:“巧言①令色②,鲜矣仁③!”

    【注释】

    ①巧言:花言巧语。

    ②令色:伪善的面貌。令,善、美好。

    ③鲜矣仁:是“仁鲜矣”的倒装。意即仁德少。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面目伪善,这样的人,仁德是不可能多的!”

    【原文】

    曾子①曰:“吾日三省②吾身:为人谋③而不忠④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⑥不习⑦乎?”

    【注释】

    ①曾子:孔子学生曾参,字子舆,南武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比孔子小四十六岁。

    ②三省:多次省察、检讨。省,察看,检查,内省(自省),反省。三,表示多次。在古书中,“三”、“九”等字,只是一般表示次数之多。

    ③谋:计议,计策,计谋。

    ④忠:忠诚,尽心竭力。《说文》:“尽心曰忠。”

    ⑤信:诚信、诚实。

    ⑥传:老师的传授。

    ⑦习:含有温习、复习、演习、实习之意。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真诚呢?老师传授的东西是否复习过呢?”

    【原文】

    子夏①曰:“贤贤易色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③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①子夏:孔子学生卜商,字子夏。孔子晚年的高足,小孔子四十四岁,以文学著称。

    ②贤贤易色:意谓尊重妻子,重其品质,而轻其色貌。前一贤字,意为尊重,用作动词。后一贤字,原意指贤人,此处引申为妻子。易,改变、变易。色,美色,色貌。

    ③致:送、奉献。

    【译文】

    子夏说:“对妻子,要重品德,不要重相貌;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服侍君主,能豁出生命全力以赴;结交朋友,说话诚恳实在。这样的人即使自谦说没读过什么书,我也肯定要说他已经很有学问了。”

    【原文】

    曾子曰:“慎终①追远②,民德归厚③矣。”

    【注释】

    ①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终,指刚死的人。

    ②追远:追思死去的祖先。此指祭祀祖先。远,指祭祀。

    ③归厚:归于淳朴厚道。

    【译文】

    曾子说:“对死者的丧葬之礼能慎重地对待,对过世已久的人能不断地追思怀念,这样自然会导致社会风俗道德的日趋淳厚。”

    【原文】

    子曰:“父在①,观其志;父没②,观其行③;三年无改于父之道④,可谓孝矣。”

    【注释】

    ①在:在世、活着。

    ②没:死亡。

    ③行:行为、行动。

    ④道:准则。此指父亲生前的思想和行事。

    【译文】

    孔子说:“父亲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亲死了,就要考察他的行为;如果他能长期地遵守父亲生前的行为准则而不加改变的话,就可以说是做到孝了。”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①,敏②于事而慎于言,就③有道而正④焉,可谓好学也已⑤。”

    【注释】

    ①安:安逸。

    ②敏:敏捷、迅速。

    ③就:靠近、接近。

    ④正:匡正、纠正。

    ⑤也已:语气词连用,表示肯定。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要求吃饱,居住不要求舒适,做事聪明敏捷,说话谨慎小心,能经常向有道德的人匡正自己的缺点,这样就可以说得上是好学了。”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①,富而无骄,何如②?”

    子曰:“可也,未若③贫而乐④,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⑤,其斯之谓与?”子曰:“赐⑥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⑦。”

    【注释】

    ①谄:谄媚奉承。

    ②何如:怎么样。《论语》中的“何如”,都可看作“怎么样”。

    ③未若:还不如。

    ④贫而乐:皇侃《论语义疏》:“乐”下有“道”字,从之。

    ⑤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语见《诗经·卫风·淇奥》,意思是切割骨角、象牙、玉石,然后加以细细磨制、磨琢,成为器皿。后浓缩成成语“切磋琢磨”,含有研讨、探求之意。

    ⑥赐:子贡的名。《论语》中孔子对学生一般都称名。

    ⑦‘告诸’句:诸,此处同“之”。往,过去的事,此处指已经教过的内容。来,未来的事,此处指尚未教的东西。

    【译文】

    子贡说:“虽然贫穷,却不去巴结逢迎;虽然有钱,却不傲慢自大,怎么样?”

    孔子说:“这样不错了,但是还不够,如果能做到贫穷仍然乐于道德的自我完善,有钱而又爱好礼节就更好了。”

    子贡说:“《诗经》上说:‘就像对待象牙、骨角、玉石一样,不停地切呀,磋呀,琢呀,磨呀。’说的是这个意思吗?”孔子回答说:“子贡呀,现在可以同你谈《诗经》了。因为告诉你一点,你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

    【原文】

    子曰:“不患①人之不己知②,患不知人也。”

    【注释】

    ①患:担心、忧虑。

    ②不己知:不了解自己。“不己知”是“不知己”的倒装,宾语前置。

    【译文】

    孔子说:“别人不理解我,我不犯愁,我担心的是自己不理解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