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篇第三

孔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7读书网 www.777du.com,最快更新论语全译最新章节!

    【原文】

    孔子谓①季氏②:“八佾③舞于庭,是可忍④也,孰不可忍也?”

    【注释】

    ①谓:说、谈论。

    ②季氏:《论语》有数处提到季氏,均不指名,系为尊者讳。此处何所指,有三说:一指季平子,即季孙如意;一指季康子;一指季恒子。季平子当时放逐了鲁昭公,当从前说。

    ③八佾:古代奏乐舞蹈,每行八人称为一佾。天子可用八佾,六十四人舞,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季孙氏是大夫,按礼只能用四佾,用八佾是僭越。

    ④忍:忍心、狠心。一说指容忍。

    【译文】

    孔子谈到季孙氏时说:“他在自己家庙中使用了周天子的八佾舞蹈,这种事他都能忍心做得出来,还有什么事他做不出来呢?”

    【原文】

    三家①者以《雍》②彻,子曰:“‘相维辟公③,天子穆穆④’,奚⑤取于三家之堂⑥?”

    【注释】

    ①三家:指鲁国执政的大夫孟孙、叔孙、季孙三家。

    ②《雍》:《诗经·周颂》中的一篇。按礼制规定,天子祭祖时,唱这篇诗,撤除祭品。

    ③相维辟公:助祭的是诸侯。相,傧相、助祭者。维,语助词,无实义。辟公,诸侯。

    ④穆穆:庄重的样子。此处形容天子端庄安详的仪态。

    ⑤奚:怎么。

    ⑥堂:指庙堂。

    【译文】

    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在祭祀他们祖先的时候,用天子的礼唱着《雍》诗来撤除祭品。孔子说:“《雍》诗里说‘四方的诸侯来助祭,主祭的天子静穆、庄重而美好’,这样的诗句在三家祭祖庙堂上怎么能用呢?”

    【原文】

    子曰:“人而不仁①,如礼②何?人而不仁,如乐③何?”

    【注释】

    ①仁:仁德、仁心。

    ②礼:礼仪。

    ③乐:音乐。

    【译文】

    孔子说:“做人却没有仁心,礼仪对他有什么意义呢?做人却没有仁心,音乐对他有什么意义呢?”

    【原文】

    子曰:“夷狄①之有君,不如②诸夏③之亡④也。”

    【注释】

    ①夷狄:泛指我国古代中原以外的少数民族。夷,指古代住在东方的少数民族。狄,指古代住在北方的少数民族。

    ②不如:不及。

    ③诸夏:古代指中原地区的国家。周代王室所分封的诸国,亦作华夏,汉族先民或中国(中原)的古称。

    ④亡:同“无”,没有。

    【译文】

    孔子说:“偏远落后的国家虽然有君主,仍不如中原各国没有君主。”

    【原文】

    季氏旅①于泰山。子谓冉有②曰:“女弗能救③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④谓泰山⑤不如林放⑥乎?”

    【注释】

    ①旅:古代祭祀名山大川的祭名。古代礼制规定,只有天子和诸侯有资格祭祀山川。

    ②冉有:孔子学生冉求,字子有,当时担任季氏家臣。

    ③救:劝阻、阻止。

    ④曾:竟、难道。

    ⑤泰山:系指泰山之神。

    ⑥林放:喻知礼之人。

    【译文】

    季孙氏要去祭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这件事吗?”冉有回答说:“不能。”孔子说:“哎呀!难道泰山之神竟比不上林放懂礼吗?”

    【原文】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①乎!揖让②而升③,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注释】

    ①射:射箭,射箭比赛。古代的射礼有四种:大射,宾射,燕射,乡射。此处当指天子、诸侯、卿大夫用以选择其治下善射之士而升进使用之大射。

    ②揖让:宾主相见的礼仪。相互拱手作揖,表示谦让。

    ③升:登,指登阶入堂。

    【译文】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如果有所争,必定是比射箭吧!但必定互相作揖然后上场,射完后,再互相揖让而后下场,然后一起饮酒。这样的争,也是君子之争啊!”

    【原文】

    子夏问曰:“‘巧笑倩①兮,美目盼②兮,素以为绚兮③’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④。”曰:“礼后乎?”子曰:“起⑤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注释】

    ①倩:笑靥美好的样子。

    ②盼:黑白分明。

    ③素以为绚兮:白底子上面画着花卉呀。

    ④绘事后素:古人绘画,先用彩色,再用粉白绒条进行勾勒。素,白色。

    ⑤起:启发、阐发。

    【译文】

    子夏问道:“‘有酒窝的脸笑得美啊,黑白分明的眼睛流转得媚啊,洁白的脂粉更增添她的楚楚动人啊。’这三句诗指的是什么呢?”孔子说:“你看绘画,不也是先临摹然后再加素色线条进行勾勒吗?”子夏说:“那么,礼乐是产生在仁义之后吗?”孔子说道:“卜商啊,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啊!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原文】

    定公①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②礼,臣事君以忠。”

    【注释】

    ①定公:鲁国君,名宋,定是谥号。哀公之父,昭公之弟,继昭公而立,在位十五年。孔子任鲁国司寇,约在定公九年至十二年。

    ②以:用、拿。

    【译文】

    定公问:“君主使用臣子,臣子侍奉君主,该怎样做呢?”孔子回答道:“君主若能按礼节来使用臣子,臣子便会尽忠侍奉君主。”

    【原文】

    子曰:“《关雎》①,乐而不淫②,哀而不伤③。”

    【注释】

    ①《关雎》:《诗经·国风》的第一篇诗歌,歌颂后妃之德。实际上是一首欢快的爱情诗,写一位男青年追求一个美丽的姑娘,并渴望和她结为夫妇。古乐中也有《关雎》。

    ②淫:过分而至于不妥当的地步为淫。

    ③伤:痛苦、伤心。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首诗,欢乐而不流于放荡,悲哀但不陷于伤心。”

    【原文】

    子谓《韶》①:“尽美②矣,又尽善③也。”谓《武》④:“尽美矣,未尽善也。”

    【注释】

    ①《韶》:相传为舜时的乐曲名,歌颂舜的功业。孔子在齐国学习《韶》乐,三月不知肉味。

    ②美:指声音美妙动听。

    ③善:指内容完善。

    ④《武》:相传为周武王时的乐曲名,歌颂武王的功业。武王用武力夺取殷纣王王位,故孔子不以为然,认为不符合礼,所以表示“未尽善”。

    【译文】

    孔子评论《韶》乐说:“音律太美了,内容也非常好。”又评论《武》乐说:“音律太美了,但内容上差一点。”

    【原文】

    子曰:“居上①不宽②,为礼不敬,临丧③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注释】

    ①居上:处在统治地位。

    ②宽:宽大、宽宏。

    ③临丧:参加丧礼。临,到。

    【译文】

    孔子说:“居于统治地位而不能宽以待下,行礼的时候不能庄重严肃,遭遇丧事时没有悲痛哀戚,这种人我凭什么看得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