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长篇第五

孔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7读书网 www.777du.com,最快更新论语全译最新章节!

    【原文】

    子谓公冶长①:“可妻②也,虽在缧绁③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④妻之。

    【注释】

    ①公冶长:孔子的学生,姓公冶,名长,鲁国人。

    ②妻:作动词用,指把女儿嫁给某人为妻。

    ③缧绁:古时捆绑罪犯的绳子,以大索捆绑犯人,此处借指监狱。

    ④子:古代儿子、女儿通称子,这里专指女儿。《礼记·曲礼下》“子于父母”注:“言‘子’,通男女。”以其子妻之,意谓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公冶长。

    【译文】

    孔子提到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虽然他曾坐过牢,但并不是他的罪过呀。”后来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原文】

    子谓南容①:“邦有道②不废③,邦无道免于刑戮④。”以其兄之子妻之⑤。

    【注释】

    ①南容:孔子的学生,姓南宫,名适,字子容。通称南容。

    ②邦有道:指政治清明,社会秩序稳定。

    ③不废:被任用。意谓国家有道时是不会废弃不用的。废,废置、不任用。

    ④刑戮:刑罚、杀戮。

    ⑤‘以其兄’句:宋代邢昺《论语正义》:“以其兄之女与之为妻也。”

    【译文】

    孔子说到南容时,道:“国家政治清明时,他不会被抛弃;国家政治黑暗时,他也可免于刑罚。”就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原文】

    或曰①:“雍②也仁而不佞③。”子曰:“焉用佞?御④人以口给⑤,屡憎⑥于人。不知其仁⑦,焉用佞?”

    【注释】

    ①或曰:有人说。

    ②雍:孔子的学生,姓冉,名雍,字仲弓。

    ③佞:能言善辩,有口才。

    ④御:防御。这里是指辩驳。

    ⑤口给:言辞滔滔不绝。给,足也。

    ⑥憎:厌恶,面目可憎。屡憎于人,意谓常招人讨厌。

    ⑦不知其仁:不知冉雍是否达到了仁的程度。孔子不愿肯定冉雍是仁者,故曰“不知”,实际上是说他还够不上称仁。其,指冉雍。

    【译文】

    有人说:“冉雍是个仁人,但没有口才。”孔子说:“何必要口才呢?伶牙俐齿地同别人争辩,常常被人讨厌。我不知道冉雍是否可称得上仁,但不一定非要口才啊。”

    【原文】

    子使漆雕开①仕②,对曰:“吾斯之未能信③。”子说④。

    【注释】

    ①漆雕开:孔子的学生,姓漆雕,名开,字子开。

    ②仕:指做官。

    ③‘吾斯’句:是“吾未能信斯”的倒装形式。这句是说,对做官这件事还没有信心。斯,代词,指做官。

    ④说:通“悦”,高兴。

    【译文】

    孔子叫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说:“我对这事还没有自信。”孔子听后很欢喜。

    【原文】

    子曰:“吾未见刚①者。”或对曰:“申枨②。”子曰:“枨也慾③,焉得刚?”

    【注释】

    ①刚:刚毅、刚健。

    ②申枨:孔子的学生,姓申,名枨,字周。

    ③慾:“欲”的异体字。欲,贪欲。意谓私欲太强的人是难于做到刚强的。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毅不屈的人。”有人说:“申枨不是吗?”孔子说:“枨嘛,他欲望太多,哪里还能够刚毅不屈?”

    【原文】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②也。”

    【注释】

    ①加:两句的“加”字有两种解释,一谓施加,一谓欺凌。今从前义。

    ②非尔所及:及,达到。

    【译文】

    子贡说:“我不愿意别人强加于我身上的事,也不愿强加在别人身上。”孔子说:“赐,这不是你所能做到的。”

    【原文】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①。

    【注释】

    ①唯恐有闻:只怕再有所闻。有,同“又”。

    【译文】

    子路听到一个道理,如果没能施行,就生怕又听到另一个道理。

    【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①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②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

    ①孔文子:卫国的大夫孔圉。“文”是他的谥号。《左传》记载其人私生活有问题,子贡怀疑为什么他死后还能谥为“文”。

    ②敏:勤勉。

    【译文】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得到‘文’的谥号?”孔子说:“他勤敏而又好学,不以请教比他差的人为可耻,这就是他获谥为‘文’的理由。”

    【原文】

    季文子①三思②而后行,子闻之曰:“再③斯可矣。”

    【注释】

    ①季文子:鲁国大夫季孙行父,鲁成公、鲁襄公时曾任正卿。“文”是他的谥号。

    ②三思:“三”含有多的意思,即多思。

    ③再:指两次。

    【译文】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才付诸行动。孔子听说后,说:“考虑两次就足够了。”

    【原文】

    子曰:“宁武子①,邦有道则知②,邦无道则愚③。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④。”

    【注释】

    ①宁武子:卫国大夫,姓宁,名俞。“武”是他的谥号。

    ②知:同“智”,聪明的意思。

    ③愚:把自己装成愚笨的样子。

    ④其愚不可及也:意谓他的聪明是别人可以做得到的,他的愚笨却是别人所做不到的。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在国家昌明时,显得很聪明;在国家黑暗时,则装得像个傻子。他的聪明,别人赶得上;他的装傻,别人就赶不上了。”

    【原文】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①。”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②。”

    【注释】

    ①施劳:表白自己的功劳。

    ②少者怀之:使年轻人怀念我。

    【译文】

    颜渊、子路侍立在旁。孔子说:“你们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志向呢?”

    子路说:“我愿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与朋友共同分享,坏了也没什么遗憾。”

    颜渊说:“我愿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子路说:“希望听听先生的志愿。”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老年人安乐,让朋友能信任我,让年轻人能怀念我。”

    【原文】

    子曰:“已矣乎①!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②者也。”

    【注释】

    ①已矣乎:完了、算了吧!

    ②内自讼:内,内心。讼,争辩是非曲直。

    【译文】

    孔子说:“算了吧!我没见过一个能看到自己的错误,便自我责备的人啊!”

    【原文】

    子曰:“十室之邑①,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注释】

    ①十室之邑:十户人家的小地方。古代四井为邑,三家一井,共十二家。

    【译文】

    孔子说:“十户人家的小地方,就会有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没我好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