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篇第十二

孔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7读书网 www.777du.com,最快更新论语全译最新章节!

    【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①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②焉。为仁由己③,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④。”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⑤,请事⑥斯语矣。”

    【注释】

    ①克己复礼:克制自己,使言行都符合于礼。

    ②归仁:归仁于你,即称赞你有仁德。

    ③由己:指全靠自己。

    ④目:具体的细目。

    ⑤不敏:不聪明、不敏慧。

    ⑥事:实行、实践。

    【译文】

    颜渊询问仁,孔子说:“约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礼,就是仁。一旦能约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礼,天下人就称赞你有仁德。成就仁在于自身,难道要仰仗他人吗?”颜渊说:“请问具体的内容。”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颜渊说:“我虽然迟钝,也要奉行这些教导。”

    更多好书分享关注公众号:tianbooks

    【原文】

    司马牛①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②。”曰:“其言也訒,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③,言之得无訒乎?”

    【注释】

    ①司马牛:孔子学生司马耕,字子牛。

    ②訒:说话缓慢而谨慎,言行一致,系孔子针对“牛多言而躁”而发。

    ③为之难:做起来困难。

    【译文】

    司马牛询问仁,孔子说:“具备仁的人,他的言语谨慎。”司马牛说:“言语谨慎就叫作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难,说起来能不谨慎吗?”

    【原文】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①,夫何忧何惧?”

    【注释】

    ①内省不疚:从内心省察而不感到惭愧。疚,病、愧。

    【译文】

    司马牛询问什么样的人是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就叫作君子了吗?”孔子说:“内心自省不感到愧疚,还有什么忧愁恐惧呢?”

    【原文】

    司马牛①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②。”子夏曰:“商③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④。君子敬而无失⑤,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⑥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注释】

    ①司马牛:见于《左传·哀公十四年》,名犂,宋国桓魋之弟。同孔子弟子死马牛名耕者,是两个人。桓魋和他的几个兄弟一起谋反,失败后死的死,逃的逃。司马牛也为避乱而死在鲁郭门外。

    ②亡:通“无”,没有。

    ③商:子夏的名字。

    ④死生有命:死和生都由命运安排。

    ⑤失:过失。

    ⑥四海之内:全国范围内,普天之下。

    【译文】

    司马牛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生死自有命运,富贵在于上天。君子敬慎而没有失误,待人谦恭而有礼,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

    【原文】

    子贡问政①,子曰:“足食,足兵,民信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③。”

    【注释】

    ①政:政事,指治理国家。

    ②民信:人民对国家信任。

    ③立:立国、存立。

    【译文】

    子贡询问政务,孔子说:“使粮食富足,使武备充实,使民众信任。”子贡说:“迫不得已而放弃一项,在这三项中先放弃哪项?”孔子说:“放弃武备。”子贡说:“迫不得已再放弃一项,在余下两项中先放弃哪项?”孔子说:“放弃粮食。自古以来都有死亡,民众不信任就不能立国。”

    【原文】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①,用②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③彻④乎?”

    曰:“二⑤,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注释】

    ①年饥:年成不好。

    ②用:国用。

    ③盍:何不。

    ④彻:彻法,“什一而税谓之彻”。古代一种十分中抽取其一的税法。

    ⑤二:指抽十分之二的税。

    【译文】

    鲁哀公问有若:“年成不好,用度不足,怎么办呢?”有若答道:“何不十分取一收税呢?”

    哀公说:“十分取二分尚且不够,怎么能十分取一分呢?”有若答道:“百姓富有,国君怎么会不足呢?百姓不足,国君怎么会富有呢?”

    【原文】

    齐景公①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②,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③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④,吾得⑤而食诸⑥?”

    【注释】

    ①齐景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姓姜,名杵臼。

    ②君君:君要像君。

    ③信如:诚如。

    ④粟:小米,指粮食。

    ⑤得:能。

    ⑥诸:“之乎”的合音。

    【译文】

    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务,孔子说:“君主像君主,臣属像臣属,父亲像父亲,儿子像儿子。”景公说:“是啊!如果真的君主不像君主、臣属不像臣属、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即使拥有粮米,我能够得食吗?”

    克复传颜

    此图描绘了颜渊向孔子问仁的情景。

    【原文】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①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②。

    【注释】

    ①折狱:判案、断案。折,断的意思。

    ②无宿诺:答应的事,没有过一夜才去办的。宿,过夜。形容办事迅速、认真。

    【译文】

    孔子说:“能以片言只语断案的人,大概是仲由吧?”子路没有隔宿的许诺,答应的事从来没有过了一夜才去办的。

    【原文】

    子曰:“君子成①人之美②,不成人之恶③;小人反是④。”

    【注释】

    ①成:成全。

    ②美:善,好事。

    ③恶:坏事。

    ④反是:与此相反。

    【译文】

    孔子说:“君子成就他人的好事,不促成他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

    【原文】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①也。子帅②以正,孰敢不正?”

    【注释】

    ①正:正道、端正。

    ②帅:带头、做表率。同“率”,带头。子帅以正,旧注:“正一身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礼记·哀公问》篇:“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

    【译文】

    季康子向孔子询问政务,孔子答道:“所谓政务,就是端正。你用端正来做表率,谁敢不端正呢?”

    【原文】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①,以友辅仁②。”

    【注释】

    ①以文会友:用文章来聚会朋友。

    ②辅仁:辅助培养仁德。

    【译文】

    曾子说:“君子以学问来结交朋友,以朋友来辅助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