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道支 正精进

三界智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7读书网 www.777du.com,最快更新觉者之言最新章节!

    什么是正精进呢?

    正精进可分为四个部份,就是:勤防护、勤断除、勤培养及勤保持。

    ①勤防护Sa?vara-ppadhāna

    什么是勤防护呢?勤防护就是:

    有心要提防那些尚未生起的恶、不善法,而勤奋策励于心,使得它等不得生起。

    《增支部》IV,13

    当眼睛见到形色,耳朵听到声音,鼻子闻到香味,舌头尝到味道,身体接到触觉,或意想到东西时,不执著于它等的全部或一部分。他勤于守护诸根,以免若稍一不守护,它等即产生恶、不善、贪与忧。因此,他得以尽力守护和抑制着诸根。

    具备了这个神圣的‘诸根克制’,他体会到一切恶法的无能侵犯,因而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喜悦。

    这即称为勤防护。

    《增支部》IV,14

    ②勤断除Pahāna-ppadhāna

    什么是勤断除呢?勤断除就是:

    有心要断除那些已生起的恶、不善法,而勤奋策励于心,令它等断除。

    《增支部》IV,13

    任何已生起的情欲、恶意、忧闷,或是其它的恶、不善法,都得放弃;而不保留它等,并且消除它等,甚至灭去它等,乃至使得它等消耗尽。

    《增支部》IV,14

    灭除邪思维的五方

    ①当触及景象,由于注意着那个景象而生起贪、瞋、痴的恶和不善思绪,那就应该另外去触及其它别的景象。由于注意着那个新的景象而生起善思绪,而得以断除那个充满贪、瞋、痴的恶和不善思绪。

    ②倘若那个贪、瞋、痴的恶和不善思绪继续生起,那就应该对那个贪、瞋、痴的恶和不善思绪的贻害反省:“这个思绪,确实不善,而且有咎,并且有苦的报应。”那么,便可断除那个贪、瞋、痴的恶和不善思绪。

    ③倘若那个贪、瞋、痴的恶和不善思绪继续生起,那就不应该去注意和觉照着那个贪、瞋、痴的恶和不善思绪,便可断除那个贪、瞋、痴的恶和不善思绪。

    ④倘若那个贪、瞋、痴的恶和不善思绪继续生起,那就应该专注于弃除那个贪、瞋、痴的恶和不善思绪的根源,便可断除那个贪、瞋、痴的恶和不善思绪。

    ⑤倘若那个贪、瞋、痴的恶和不善思绪继续生起,那就应该咬紧牙龈,舌头顶着上膛,专心抑制,并且克制,甚至压制着心,那便可断除那个贪、瞋、痴的恶和不善思绪。

    内心将得以平静、安宁,并且镇定,乃至定住。

    这即称为勤断除。

    《中部》20

    ③勤培养Bhāvanā-ppadhāna

    什么是勤培养呢?勤培养就是:

    有心要培养那些尚未生起的善法,而勤奋策励于心,使得它等生起。

    《增支部》IV,13

    培养那些基于隐居、不执著、灭、乃至解脱的觉支(bhojjha?ga),即所谓:念(sati)觉支、择法(dhamma-vicaya)觉支、精进(viriya)觉支、喜(pīti)觉支、轻安(passaddhi)觉支、定(samādhi)觉支及舍(upekkhā)觉支。

    这即称为勤培养。

    《增支部》IV,14

    ④勤保持Anurakkha?a-ppadhāna

    什么是勤保持呢?勤保持就是:

    有心要保持那些已生起的善法,而勤奋策励于心,不让它消失,并且要使它增长,甚至成熟,乃至修行(bhāvanā)的完美。为此他不断精进,增强精力,训练思维及奋斗。

    《增支部》IV,13

    譬如,他坚持保留着那些心中已生起的定观相,即所谓:观想中的骸骨相、虫聚相、青淤相、脓烂相、断坏相或膨胀相。

    这即称为勤培养。

    《增支部》IV,14

    当一位弟子具备了信心,并且洞察了导师的教法,确实应该这样下定决心:

    即使这个身体的皮、腱和骨都干枯了,甚至肉和血都干掉了,在未达到那可达成的目标之前,我将不会放弃,而且要尽力忍耐和坚持到底。

    这即称为正精进。

    《中部》70

    勤于防护、断除、培养与保持,

    他皆显示此四大精进,乃太阳之嫡子也;

    若谁坚决保持着它等,

    他将得把诸苦来消耗尽。

    《增支部》IV,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