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来真实义功德章

求那跋陀罗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7读书网 www.777du.com,最快更新胜鬘经译注最新章节!

    原典

    如是我闻①: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②。时波斯匿王及末利夫人③,信法未久,共相谓言:“胜鬘夫人④是我之女,聪慧利根,通敏易悟。若见佛者,必速解法,心得无疑。宜时遣信,发其道意。”

    夫人白言:“今正是时。”

    王及夫人与胜鬘书,略赞如来无量功德⑤。即遣内人名旃提罗⑥,使人奉书至阿踰阇国⑦,入其宫内,敬授胜鬘。胜鬘得书,欢喜顶受⑧。读诵受持,生希有心⑨,向旃提罗而说偈言:

    我闻佛音声,世所未曾有,

    所言真实者⑩,应当修供养⑾!

    仰惟佛世尊⑿,普为世间出⒀,

    亦应垂哀愍,必令我得见。

    即生此念时,佛于空中现,

    普放净光明,显示无比身。

    胜鬘及眷属⒁,头面接足礼⒂,

    咸以清净心,叹佛实功德。

    如来妙色身⒃,世间无与等,

    无比不思议⒄,是故今敬礼。

    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

    一切法常住,是故我归依⒅。

    降伏心过恶,及与身四种⒆,

    已到难伏地⒇,是故礼法王(21)。

    知一切尔炎(22),智慧身自在,

    摄持一切法,是故今敬礼。

    敬礼过称量,敬礼无譬类,

    敬礼无边法,敬礼难思议!

    哀愍覆护我,今法种(23)增长,

    此世及后生,愿佛常摄受。

    我久安立汝(24),前世已开觉,

    今复摄受汝,未来生亦然。

    我已作功德,现在及余世,

    如是众善本,唯愿见摄受!

    注释

    ①如是我闻:释迦牟尼示寂之后,佛教徒唯恐佛陀的遗教被忘却、曲解,曾几度举行盛大集会,公推最熟悉释迦牟尼教义的弟子当众诵出亲自听佛陀所说的经、律,由众弟子审定,佛教史上称此类盛会为结集。“如是我闻”便是在结集时诵经人诵经时所说的起语,其中的“我”即诵经人自指。后世的佛弟子为弘扬佛法、发展佛教文化,也在经文开始写上“如是我闻”,《胜鬘经》就属于这一类。

    ②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舍卫国是古代印度城市国家的拘萨罗国(kosala)首都舍卫城(Sūvatthī),后来以舍卫为号。释迦牟尼修成佛道后的第五年,舍卫国就大礼请他到本国传道弘法,舍卫国是释迦牟尼居留时间最长、教化影响最深的地方之一。释尊在一生传道活动中,曾得到不少信徒赠送的精美屋舍、园林作为弘法活动的中心,祇树给孤独园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座。祇树给孤独园又叫祇园精舍(Jetavana Anāthapind ikassa ārama)。在舍卫城里有一位长者名叫须达多(Sudatta),须达多的梵语义为善给、赈济依靠,汉译佛经习惯写成“给孤独”。给孤独长者是位虔诚的佛教信徒,他从祇陀太子那里买下了园林为佛建立了宏伟的精舍。祇陀太子也崇信佛教,留下树林供奉佛,于是这座精舍就被命名为祇树给孤独园。

    ③波斯匿王及末利夫人:波斯匿王(Prasenajit)是舍卫国王。波斯匿梵语义为和悦、月光,所以波斯匿王在有的经中又称月光王。末利夫人(Mālikā)是波斯匿王的第二位夫人。末利,也就是茉莉花的茉莉。末利的梵语义为鬘,即美发。末利夫人原是一位婆罗门的婢女,名叫黄头,常年看守茉莉园。一天,如来进城化缘乞食,黄头见到佛相好,顿时生起信佛的心,并施送食物给佛,还发誓要摆脱婢女地位成为国王夫人,后来黄头果然如愿。由于黄头夫人过去看守茉莉园时,常常摘花结成美丽的发饰,被王号为末利夫人,又译为胜鬘夫人。

    ④胜鬘夫人:是末利夫人生的女儿,梵语为尸利摩罗(Mālya?rl),义为胜鬘,其实与她的母亲同名。

    ⑤无量功德:佛家功德的含义很广,凡是能体现佛及佛法的崇高、美好的心性、相状、功力、境界都称为功德。佛家认为修行才能获得功德,但只有佛和修行到入佛境界的人所获得的功德才算是无量的。

    ⑥内人名旃提罗:宫内下人名叫阉人。旃提罗(Sandila)梵语义为阉人,即被断去阳器的人。内人旃提罗相当于我国古代宫里太监。

    ⑦阿踰阇国:Ayodhyā又译作阿输阇国,为舍卫国的附属国,胜鬘夫人嫁给了阿踰阇国王。阿踰阇梵语义为不可战、无斗。

    ⑧顶受:行顶礼接受。顶礼,五体投地的最尊敬的礼仪。

    ⑨希有心:即稀有难得的心想。佛家认为佛及佛道是至高无上无与伦比的,常褒美它为稀有,希有成为佛家专门形容佛及佛法的词。

    ⑩所言真实者:佛家所说的真实是讲绝对的真理,而绝对真理的标准是能断绝迷情、虚妄。

    ⑾供养:又作供、供施、供给、打供。意指供食物、衣服等予佛法僧三宝、师长、父母、亡者等。供养初以身体行为为主,后亦包含纯粹的精神供养,故有身份供养、心分供养之分。盖初期教团所受之供养以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为主,称为四事供养。所行之供养除财供养外,尚有法供养、礼拜等精神之崇敬态度亦称供养。

    ⑿世尊:佛有十种名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而世尊是十号的总称,意即三界独崇,世所共尊。或称释迦牟尼佛为释尊。

    ⒀普为世间出:佛家讲佛有三身,即法身、报身、应身(化身),应身说一佛出世,则百亿世界中有百亿佛同时出现,佛无处不在地教化护念众生。普为世间出,意即无时无处不在世间出现。

    ⒁眷属:佛经中的眷属不仅意指亲属,还包括侍从、弟子。此处主要指内亲和侍从。

    ⒂头面接足礼:五体投地的顶礼,行礼的人以自己身体的最尊的头面接近被敬的人身体最卑的足,以表示行礼人最崇的敬意。

    ⒃色身:佛家所说的色约相当于常人说的物质,色身即有形质的身相。

    ⒄不思议:也作不可思议,形容佛及佛法、佛功德高、深、妙,常人不可思议。佛家常用否定式语表述佛及佛法的高、深、妙、胜,如无等等、不可言说、无比、无尽、无上等。

    ⒅归依:也作皈依,意即身、心归向。佛家常说的三归依,即归依佛、法、僧。

    ⒆四种:指身行杀、盗、淫、妄的四种过恶。

    ⒇难伏地:佛地的异名,佛家说修行已到了入佛的境界,外来的任何强力再也不能降伏他了,因为他已具有生不能生、老不能老、病不能病、死不能死的无上法力。

    (21)法王:此处指如来。如来具最胜法,聚一切法,住法自由自在,所以称法王。王,至高无上。佛教人士中的圣贤地位最高者也称法王。

    (22)尔炎:J?eya又作尔燄,梵语义为所知、应知或智母、智境。佛号正遍知也就是尔炎境。

    (23)法种:佛家认为人本性具有法种,能像种子生发一样生长佛法功德。种子,作为因体,有生发出诸法的功能。

    (24)安立汝:初始建立为安,终于形成为立,汝指佛,安立佛意即归依佛门循依佛法。

    译文

    这部经是我听释迦牟尼佛亲口这样说的:

    那时候,释迦佛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当时波斯匿王和王妃末利夫人信仰教法为时不久,一日互相谈着:“胜鬘夫人是我们的女儿,她聪明智慧生性颖利,通达灵敏容易悟解。如让她见到佛陀,亲自听受佛陀教导,她一定能很快理解佛法义理,从心里领受崇信不疑。我们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派人送信给她,启发她修佛道的心意。”

    末利夫人说道:“现在正是时候。”

    于是波斯匿王与末利夫人给胜鬘写信,概略地写上赞颂释迦如来无上功德的话。写完后,立即唤来内宫名叫旃提罗的侍从,命令他派人带信到无斗国。信使一行进入无斗国宫殿,恭敬地将信送给胜鬘夫人。胜鬘夫人非常欢喜,行五体投地的大礼恭敬受信,阅读背诵,领会忆悟,产生不可思议的依佛心念,感动地对旃提罗念起了颂诗:

    我听到了佛陀的音声,那是世上从未听说过的,

    佛陀说的绝对真实的法义,我要恭恭敬敬供养!

    我唯一敬仰的佛世尊啊!您无时无处不在世上显现,

    也应该大发慈悲怜悯我,一定要让我能够见到您。

    正当我心里念着想见您时,佛陀啊!顿时在空中显现,

    大放光明普天净洁耀眼,显示着无比的胜妙身相。

    我和我的亲眷随从,一个个向您行五体投地大礼,

    并都以清净心,赞叹佛真实的功德。

    如来啊!您那胜妙的形相,人世间没有谁能与您相等,

    真是无可比拟、不可思议,所以我今天向您敬礼。

    如来啊!您的形相胜妙无尽,您的智慧也胜妙无尽,

    一切佛法永远聚在您身上,所以我毫不犹豫地归依您。

    您已降伏恶的心念,以及他们身体所做的四种过恶,

    已离去身心的一切过患,而到达佛境,所以我要向您持法至上的如来敬礼。

    您了知一切,生一切智慧,身具有无量智,无烦恼通达无碍,

    摄取保持一切妙法,所以今天我向您敬礼。

    敬礼超越称量的如来,敬礼无可譬喻的如来,

    敬礼佛法无边的如来,敬礼难以思议的如来!

    请发悲怜用佛光照我,用佛力护我,使我心里的法种快快萌芽增长,

    不管是现世还是来世,佛啊!愿您常常摄救教化我。

    我皈依您门下依法修行很久了,远在前世我就开始觉悟,

    今世我又受到您的摄救教化,来世我还是皈依您的门下。

    我已经努力依佛法修下功德,在现世当下,在有生之年,

    我以如是众多的功德善根,唯有祈愿佛来摄救教化我!

    原典

    尔时,胜鬘及诸眷属头面礼佛,佛于众中即为授记①:“汝叹如来真实功德,以此善根,当于无量阿僧祇②劫③天④人之中,为自在王⑤。一切生处,常得见我,现前赞叹,如今无异。

    “当复供养无量阿僧祇佛,过二万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号普光如来⑥、应、正遍知⑦。彼佛国土⑧,无诸恶趣⑨,老、病、衰、恼、不适意⑩苦,亦无不善、恶业道名。彼国众生色⑾、力⑿、寿、命⒀、五欲⒁众具,皆悉快乐,胜于他化自在诸天⒂。彼诸众生,纯一大乘⒃。诸有修习善根众生,皆集于彼。”

    胜鬘夫人得授记时,无量众生诸天及人愿生彼国。世尊悉记,皆当往生⒄。

    注释

    ①授记:梵语和伽罗(Vyākarana)的意译,指佛对心依佛门的众生授予将来成佛的果,并分别记住。其实就是预言弟子在多少劫后,在哪一国土成佛,寿命如何等。

    ②阿僧祇:Asamkhya一种义为无尽数,一种义为大众,此处用第一义。

    ③劫:Kalpa梵语音译劫簸的略语,原意为极久远的时节,是佛家宇宙观中的大时,与佛家小时的“一念”“刹那”相对。据古老的印度神话,梵天的一个白天是一个劫,约等于人间的四十三亿二千万年(一说四百三十二万年);劫后有劫火现出烧毁一切,然后又重创一切,所以劫又引申为灾难,汉译取用“劫”字也有意译意味。佛家构拟自己宇宙观时,吸取了古老的神话中的时间观。佛家说世界有从生成到坏灭的过程,即成(生成)、住(安住)、坏(毁坏)、空(空虚),然后再生成,重复这一过程。每一从成到坏的过程为一大劫,约一百二十八亿年;成、住、坏、空各有三十二亿年为一中劫;每一中劫又都分为二十小劫。佛家将诸佛的出世时间都设定了具体的劫时,佛出世劫数的劫往往是以小劫为单位的。

    ④天:佛家所讲的天与常人所讲的天空不一样。佛家所谓天,首先是指特定众生,即因修佛道或福报高于一般人的众生,所以天又名天人、天众。其次指天众所居处,即从须弥山脚上升一万由旬(Yojana约四十里)住有坚手天,又升一万由旬为持华鬘天,又升一万由旬为常放逸天,此三天绕山环列;又升一万由旬至山半,有四天王天依山四面住;又升四万二千由旬至须弥山顶忉利三十三天;再往上升则是空居诸天,皆依云居住。天众是按修行果位由低到高依次安住的。

    ⑤自在王:指胜鬘夫人未来因地所得的果报。胜鬘夫人还要经长期的修行才能成佛;于此无量阿僧祇劫中,都是在天人中为自在王的。

    ⑥普光如来:即胜鬘夫人将来成佛时之佛号。因胜鬘见佛时,“佛于空中现,普放净光明”;她即由此见佛赞佛,增长成熟功德善根,故成佛时,名为普光。

    ⑦应、正遍知:应即应供的略语,应供与正遍知分别为佛的第二号、第三号。应供意即断绝一切恶,应该受一切世间人天的供养,又义称得上众生所种的福田,梵语为阿罗诃Arhat。正遍知是梵语三藐三佛陀(Samyaksambuddha)的意译,意即正遍知一切法,又译为正觉,其实就是全知全觉的意思。

    ⑧佛国土:梵语佛统差恒罗(Buddhaksetra)的意译,又译为佛刹、佛土、佛国、净土等。此处国土不是指通常义的国家疆域,而是指诸佛为教主所教化的界域。

    ⑨恶趣:指众生因作恶而落处的受苦住所,趣即所往。作恶最多的被落入地狱,其中的苦况集中了人世间的一切惩罚和灾难;按作恶递减,所落的恶趣依次为饿鬼、畜生。以上为三恶趣,又有四恶趣的说法,在三恶上加阿修罗,又有五恶趣的说法,在三恶上加上人天。

    ⑩不适意:佛籍中又作适莫,意即不合自己心意、不能使自己悦心快意。佛家所讲的适意不是通常说的切合情欲,而是意指超脱六趣生死、情欲烦恼以后,去来进止,不受情欲羁绊,得以随意自在。

    ⑾色:梵语阿迦色(Agham)的音译略语,意相当于指一切有形物质,此处指构成人身的有形肉体或人的具体形相。

    ⑿力:梵语么摆(Bala)的意译,即有用的能力。

    ⒀寿、命:佛籍中有的寿与命同义,有的寿与命连用,有的寿与命异义。此处寿与命意义不同。按佛家一般说法,要么超脱生死为佛,要么坠入六道中轮回受苦,凡轮回一期由生至死的期限即称为寿,梵语为儞尾单(Jīvita);支持或决定人一期中煗与识(约相当于人生中的遭际和精神总趋势)的本元即命运,称为命,梵语为尾戍单(Jīvita)。

    ⒁五欲:又称五境、五尘,即色、声、香、味、触。五欲的色只指眼睛所对的形相,与前面提到的色概念不同。触指身触感觉所识别的对象,有坚、湿、暖、动、滑、涩、重、轻、冷、饥、渴十一种。色、声、香、味的对象佛家都有细致的分析,此处不详介绍。另外也有指财欲、色欲、名欲、饮食欲、睡眠欲等五种。

    ⒂他化自在诸天:指以他化自在天为代表或为首的欲界诸天,一般指欲界六天。坚手天、华鬘天、常放逸天为夜叉、鬼神所居。从四天王天至他化自在天共六天,为天人居,与下界的众生一样有情欲、食欲,所以称欲界六天。

    四天王天,俗称四大金刚,即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此天人身长半里,衣重半两,寿五百岁,一日相当于人间五十年。

    忉利天共三十三天,居中帝释天,其王城宫殿由黄金诸宝构成,此天人身长一里,衣重六铢,寿一千岁,一日相当于人间一百年。

    夜摩天在忉利天上八万由旬处,此天光明灿烂,不分昼夜,其人身长一里半,衣重三铢,寿二千岁,一日相当于人间二百年。

    兜率天在夜摩天上十六万由旬处,此天人通体光明,照耀世界,此天人身长二里,衣重二铢,寿四千岁,一日相当于人间四百年。

    化自乐天在兜率天上三十二万由旬处,此天可以将自己意愿变化为现实乐事,其人身长二里半,衣重一铢,寿八千岁,一日相当于人间八百年。

    他化自在天在化自乐天上六十四万由旬处,是欲界最高的居住处,此天与化自乐天同为乐天,但得乐方式相反,化自乐天是自己变化出乐具满足自己娱乐,而此天则下天去自由变化取他人变化的乐事满足自己娱乐,所以佛家又有说他是害正法之魔王。此天人身长三里,衣重仅半铢,寿长一万六千岁,一日相当于人间一千六百年。此天为整个欲界的主,所以经文特举他化自在天为欲界诸天代表。

    ⒃纯一大乘:佛家称能引导人达到涅槃成佛的彼岸的教法为乘,乘的梵语是衍那(Yāna),意即车乘或道路。佛教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乘、小乘的教派。大乘教派兴起后,贬抑原来的原始佛教、部派佛教为小乘,不过这个“小”字部派佛教是从未承认的。然而大乘相对于小乘确有体现大的特征,小乘只强调一佛,而大乘强调多佛进而高扬一切众生皆能成佛;大乘热心菩萨修行,矢志献身于普济众生的宗教实践,从而达到彻底觉悟,而小乘则潜心于修戒定慧、八正道,侧重于智慧、精神修持,追求个人解脱;大乘向往理想的净土、佛国,而小乘则看重个人的灰身灭智。

    ⒄往生:离开原居的世间往(即去)理想的佛国净土为往,变化生活在所去的佛国净土为生。

    译文

    这时,胜鬘夫人和全体随从都向佛行五体投地的大礼,佛即刻在众人中为胜鬘夫人作授记:“你赞叹我为真实的功德,凭着你这赞叹佛的功德善根,应当在无量无数的阿僧祇劫,在所有的天人中,做自在王。将来,你在所有居住传法的地方,都能经常见到我的法相,那时你当面赞叹我的真实功德,和现在没有两样。

    “你还应当供养无量无数的佛,经过二万无量数劫,你就会成为佛,名号是普光如来、应供、正遍知。你那时所住的清净国土中,不再有因轮回堕入的受苦处所,以及老化、病痛、衰竭、烦恼等不能切合自己心意、不能使自己愉悦、自在的苦;也不存在不善的、轮回堕入的受苦处所这一类名称。那佛国众生身体的妙相、体力充沛、极长的寿命、色声香味触无不具备,全都给人带来快乐,胜过欲界的他化自在天等六天的天人众。那佛国的众生,无例外地都修习大乘教法。所有修习善性的众生,都随愿集到那里。”

    当胜鬘夫人得到佛所作的授记的时候,无数的众生各天众以及人都愿意化生到那佛国。世尊对他们都作了授记,说他们都将离开原地往生到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