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赞 二

佚名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7读书网 www.777du.com,最快更新金刚经赞集最新章节!

    (前残)

    忍心如幻梦,嗔境若龟毛。常能作此观,逢难转坚牢。

    无非亦无是,无下亦无高。若灭贪嗔贼,须行智惠刀。

    进修名焰地,良为惠光舒。二智心中遣,三空境上祛。

    无明念念灭,随眠渐渐除。观心不染着,何啻至无余。

    禅河随浪净,定水逐波清。澄神生觉性,志虑灭迷情。

    遍计虚分别,由来假立名。若了依他起,无别有圆成。

    惠灯如朗日,蕴界若乾城。明来闇便谢,无复暂时停。

    妄心犹未灭,仍见我人形。妙智圆光照,唯得一虚名。

    施门通六行,六行束三檀。资生无畏法,声色勿相干。

    二边纯莫立,中道不须安。欲觅无生福,背境向心看。

    若论无相施,福德极难量。行悲济贫乏,报果不相忘。

    凡夫情行劣,施者着称扬。若论檀相貌,如空遍十方。

    第三欲得色身住处 从「可以身相」至「即见如来」。

    如来见身相,为破世间情。恐人生断见,权且立虚名。

    假号三十二,八十也空声。有身非觉体,无相乃真形。

    第四欲得法身住处 从「彼有众生」至「以此为实」。

    果因俱称妙,理密秘难寻。当来末世後,唯恐法将沉。

    空生情未达,闻义畏难任。如能信此说,一念佛知心。

    从「当知是人」至「净信」。

    信心成一念,诸佛悉皆知。克因於此日,证果未来时。

    三大经多劫,六度久安施。熏成无漏种,方号不思议。

    从「若唯法相」至「我人众生寿者」。

    人空法亦空,二相本来同。遍计虚分别,依他碍不通。

    真如沉识海,流转若飘蓬。欲证无生性,心外断行踪。

    从「不应取」至「不应取非法」。

    有因无假号,无因无实名。有无无别体,无有有无形。

    有无无自性,妄起有无情。有无如谷响,勿着有无声。

    从「以是义故」至「何况非法」。

    渡河须用筏,至岸不须船。人法知无我,悟理讵能诠。

    中流仍被溺,谁论在二边。有无但取一,即被污心田。

    从「如来所说法」至「非法非非法」。

    菩提离言说,曾来无得人。须依二空理,然证法王身。

    有心俱是妄,无执可名真。若悟非非法,高步出情尘。

    从「一切贤」至「而有差别」。

    人法俱名执,了即二无为。菩萨能齐证,声闻悟一非。

    所知烦恼障,空中无所依。常能作此观,得圣定无疑。

    从「若人以七宝」至「不如一四句偈为他人说」。

    宝满三千界,齎特作福田。唯成有漏业,终不离人天。

    经中取四句,与圣作良缘。欲入无为海,须乘般若船。

    第五於修道中得胜无慢住处 从「须陀洹於意」至「是名须陀洹」。

    舍凡初至圣,烦恼渐轻微。断除人我执,创始证无为。

    缘尘及身见,今者乃知非。七返人天後,一去剩无归。

    从「阿罗汉能作是念」至「阿兰那行」。

    无生亦无灭,无我亦无人。断除烦恼障,长辞後有身。

    境亡心亦灭,无复起贪嗔。少悲偏用智,逍遥独任真。

    第六不离佛出时住处 从「如来在燃灯佛所」至「实无所得」。

    昔时称善惠,今日号能仁。寻缘缘似妄,识体体无真。

    法性非因果,如理不从因。後得燃灯记,应知是旧身。

    第七愿净佛土住处 从「菩萨庄严佛土」至「而生其心」。

    扫除心意地,名为净土因。无论福与智,先且离贪嗔。

    庄严绝能所,无执乃名真。断常俱不得,自在脱嚣尘。

    第八成熟众生住处 从「譬如有人身如须弥」至「是名大身」。

    须弥高且大,将喻法王身。七宝齐围绕,六度次为邻。

    四色成山相,慈悲作佛因。有身非圣体,无相乃名真。

    第九远离随顺外散乱住处 从「如恒河中」至「如来无所说」。

    恒沙为比量,分为六种多。持经四句偈,七宝讵能过。

    弘扬随所在,供养感修罗。经中称最上,尊高似佛陀。

    第十色及众生身搏取观破相应行住处 从「三千大千世界」至「是名世界」。

    积尘成世界,析界作微尘。界喻人天果,尘为有漏因。

    尘因因不实,界果果非真。因果皆如幻,超然物外人。

    第十一供养如来给侍住处 从「若人以恒河沙身命施」至「其福甚多」。

    施命恒沙数,人天业转深。既掩菩提相,无障涅盘心。

    猕猴投水月,莨菪取花针。爱河浮更没,苦海出还沉。

    经中取四句,应知不离身。迷人看似妄,智者了唯真。

    法性无前後,知非故复新。空无实法,权示敬经人。

    从「涕泪悲位」至「得闻如是之经」。

    闻经深解意,心中喜且悲。昔除烦恼障,今能离所知。

    遍计於先了,圆成证此时。乘因今始悟,方便劝人持。

    第十二远离利养疲恼不精进及退等住处 从「得闻是」至「说名实相」。

    未有无心境,曾无无境心。境亡心亦灭,心灭境非侵。

    经中称实相,语妙理能深。证真唯有佛,小圣岂堪任。

    从「我今得闻」至「甚为希有」。

    空生闻妙理,如蓬植在麻。凡流言此说,同火出莲花。

    恐人生异见,大圣预开遮。若能离此相,定入法王家。

    从「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如能发心者,应当离二边。涅盘无有相,菩提离所诠。

    无乘及乘者,人法两俱捐。欲达无生性,应当绝本源。

    从「佛言如是」至「第一波罗蜜」。

    波罗称彼岸,於中十种名。高卑缘妄识,次第为昏情。

    焰里寻求水,琴中觅曲声。真如何得失,今始号圆成。

    第十三忍苦住处 从「如我昔为歌利王」至「应生嗔恨乃至无寿者」。

    行因求圣果,修道在山藏。逢王出游猎,无殃横被伤。

    频经五百代,前後极时长。乘先忍辱力,今乃证真常。

    从「离一切相」至「发阿耨多罗」。

    如能发心者,应当离二边。涅盘无有相,菩提离所缘。

    有无终不着,中道二须蠲。欲达无为路,唯当识本源。

    从「不应住色生心」至「不应住色布施」。

    菩萨行深智,何曾不带悲。投身饲饿虎,割肉济鹰饥。

    精勤三大劫,曾无一念疲。如能同此行,皆作死生师。

    从「真语」至「不异语」。

    众生与蕴界,名别体非殊。了心知是幻,迷情见有无。

    真言言不妄,实语语非虚。始终无变异,性相本来如。

    从「如来所得法」至「无实无虚」。

    证空便谓实,执我乃成虚。非真复非假,谁有复谁无。

    对病应施药,病癒药还除。常依般若观,凝寂契真如。

    第十四离寂静味住处 从「初日分以恒河身命布施」至「其福胜彼」。

    众生与人我,蕴上执虚名。如龟毛不实,似兔角无形。

    舍身缘妄识,施命为愚情。未离人我执,何以证圆成。

    从「如来为发大乘」至「最上乘」。

    所作皆依性,修成功德林。终无趣寂灭,唯有济群心。

    行悲悲广大,用智智能深。利他兼自利,永不被升沉。

    第十五於证道时远离喜动住处 从「受持读诵此经」至「当得三菩提」。

    先因有报障,今日受持经。暂被人轻贱,转重却为轻。

    若灭依他起,先除遍计情。常能作此观,何愁道不成。

    从「云何应住」至「无有众生乐灭度者」。

    空生重请问,无心为自身。今发菩提者,当了现前因。

    行悲疑似妄,智照乃名真。度生权有我,证现即无人。

    第十六求教受住处 从「须菩提於意云何」至「号释迦牟尼」。

    人法两相待,二法本来如。住空人是妄,人空法亦祛。

    人法齐俱寂,受记可非虚。心色皆如幻,须言法有无。

    第十七得圣道住处 从「肉眼」至「佛眼」。

    天眼通非碍,肉眼碍非通。法眼唯观俗,惠眼直缘空。

    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圆明廓尘界,无碍不含容。

    从「过去心」至「未来心」。

    依他一念起,俱为妄所行。见分六十二,烦恼乱纵横。

    过去灭无灭,当来生不生。常能修此观,真妄坦然平。

    (後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