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宏智正觉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7读书网 www.777du.com,最快更新天童正觉禅师语录最新章节!

    (一)本书版本

    本书《天童正觉禅师语录》所引的版本选自《宏智禅师广录》,径录自日本出版的《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八卷。《大日本续藏经》第壹辑第贰编第贰拾玖套刊有《宏智正觉禅师广录》,其中卷九所载《天童宏智觉禅师语录序》《大用庵铭》《行实》《塔铭》(有序)、《祭文》《大慧杲禅师题师像赞》《陆游题师像赞》为《宏智禅师广录》所未录。

    《昭和法宝总目录》第一卷《大正新修大藏经勘同目录》《宏智禅师广录》的勘同目录如下:

    No.2001

    宏智禅师广录(九卷)[四八·一]

    ①〔日〕wan-shi-zen-ji-kwō-roku

    [支]Hong-tche-tch'an-che-kouang-lou

    宏智广录、天童正觉禅师广录

    ②宋(乾道二A.D.1166)宗法等编

    ③卍续二·二十九·四——五

    ④[原](1)驹泽大学本[校](2)驹泽大学别本

    ⑤(一)泗州大圣普照禅寺上堂语录(一)

    ……集成编……一

    (二)舒州太平兴国禅院语录(一)

    ……宗法编……七

    (三)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语录(一)

    ……宗荣编……八

    (四)江州能仁禅寺语录(一)

    ……法澄编……一〇

    (五)真州长芦崇福禅院语录(一)

    ……宗信编……一一

    1 上堂……一一

    2 小参……一四

    (六)泗州普照觉和尚颂古(二)

    …………法润信悟编……一八

    (七)真州长芦觉和尚拈古(三)

    …………行从集……二七

    (八)明州天童山觉和尚上堂语录(四)

    …………普崇法为编……三五

    (九)明州天童山觉和尚小参(五)

    …………中翼昙像编……五七

    (一〇)明州天童觉和尚法语(六)

    …………普崇集序……七三

    (一一)明州天童山觉和尚真赞下火(七)

    …………清萃法恭编……七八

    1 真赞……七八

    2 下火……八二

    (一二)明州天童山觉和尚偈颂箴铭(八)

    …………道京净觉编……八四

    (一三)明州天童觉和尚真赞(九)

    …………师俨编……一〇一

    (一四)敕谥宏智禅师行业记(九)

    …………一一九

    《宏智正觉禅师广录》中的《明州天童山宏智禅师广录目录》,眉目也有自己的特色,现列录于下,以资参考。

    明州天童山宏智禅师广录目录

    卷之一

    上堂 范宗尹序

    卷之二

    颂古 嗣宗序

    卷之三

    拈古 芗林居士跋

    卷之四

    上堂

    卷之五

    小参 冯温舒序

    卷之六

    法语 普崇序

    卷之七

    真赞 自序

    卷之八

    偈颂 并箴铭记

    卷之九

    真赞

    行业记 王伯庠记

    本书对原出处的误点、错字等误疑做了更正及存疑。

    (二)在佛学中的宗教价值和学术地位

    《宏智禅师广录》作为宋代禅宗(也称佛心宗)曹洞宗人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佛学思想中是有其一定的宗教价值和学术地位的。

    随着中国禅宗由唐到宋的逐步发展,由创始人慧能(也作惠能)创立的南宗禅分就了五家七宗。其中曹洞宗便是其中的重要的一个派别。曹洞宗是由唐末的洞山良价和他的弟子曹山本寂(一说作名耽章)一起创立的,五家禅中临济宗影响最大,它的影响是排在第二位的。它也以它自身的思想价值、风格特色而成一家之风,让人刮目相看。它“家风细密,言行相应。随机利物,就语接人”(智昭《人天眼目》卷第三)。

    曹洞宗讲究君臣道合、事理圆融,体用、人境达到理想的宗教境界。偏正明暗,不随诸有。而由临济义玄创立的临济宗,其接引学人的手段甚为灵活自如,且形成了系统的教学套路,“大机大用,脱罗笼出窠臼。虎骤龙奔,星驰电激。转天关斡地轴,负冲天意气。用格外提持,卷舒擒纵杀活自在”(同上,卷第二)。它自由、激烈、洒脱的禅风,使它的传布颇深,雄居后期禅宗五家之首。这两派在宋代的发展,便以脱衍于临济宗的杨岐宗(也作杨岐派)的径山宗杲和曹洞宗的天童正觉为代言人,各领禅坛,相互对峙,都对当时社会生活及至后世产生了影响。

    针对宗杲的看话禅,正觉提出了默照禅。前者主要是从公案中提出典型的语句当作话头来加以参究,要参活句,不解死句。而后者主要是以讲究静坐观心为主的禅。它的特色是没有很多的言语,不参话头,也不区分活句或死句。默照中恢复心这一本觉,静坐默究,将一切妄缘幻习揩磨干净,就能够不与诸佛相隔。清白之心体呈现于眼前。虚灵空妙,参禅悟道。般若智慧也正是在默照自寻中得以发现。到了后来天童如净的时候,则又进了一步,十分青睐打坐,打坐方能与佛祖相遇。正觉的默照禅承续了曹洞宗细密相应的禅风余韵,其宗教价值不但表现在它的佛学思想中,也突出地表现在它对后世的影响中,对于士大夫文人阶层思想、生活的影响尤为深远,乃至对日本禅宗等也有直接的影响,其学术地位是不应当受到冷遇的。

    译注本书的意图,是要在有限的篇幅里尽量介绍、宣发默照禅的一些思想亮点。须知默照禅与看话禅乃至文字禅等等一样,对于中国禅宗思想的发展都做出了理论上和宗教实践上的贡献。笔者反对以看话禅贬抑默照禅,或以默照禅贬抑看话禅。以一种禅学思想或派别来贬抑另一种禅学思想或派别,甚至全盘否定,不是科学、求实的态度和做法。虽然默照禅在当时就受到了宗杲措辞严厉的抨击,对于静坐等传统佛教的修行方式所发的思想阐述,到了正觉这里,方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备的理论,默照禅所坚持的静坐默照并非没有半点佛学的复兴意义。宋代禅宗内部默照禅与看话禅的分立,使得各自的体系学说进一步发展完善,在它们的相颉颃中奠定了当时的禅学地位,这种地位的奠定迄今无法代替或抹杀,需要现代人给予客观的、历史的公允评价。

    (三)节选的标准

    《宏智禅师广录》属于禅师的个别语录,在禅宗文献中自不可漠视。其编辑的体例是以正觉禅师主持寺院的改换依次编排的。到了正觉住天童山,又是以语录形式分类、编排的。基于此及篇幅限制,本书节选的标准为能够集中体现正觉默照禅思想的代表部分,考虑到与书题相符,节选范围便限在正觉在天童山弘法的卷四至卷六上。

    由于《宏智禅师广录》有九卷,篇幅量是相当大的。如果每卷都选些,一来不太切合书题;二来显得分散零碎,不集中,无法较为理想地贯通起来。故不如侧重选几卷为主适宜。本书所选卷四、卷五为节选,卷六为全选。其中卷四节选中涉及示众举例之类,没有选入,尽可能多地介绍正觉本人的思想。

    (四)未选部分的概况

    《宏智禅师广录》未选部分的概况如下:

    《宏智禅师广录》卷第一之前有《天童觉和尚语录序》,由退晦居士范宗尹序。他称“天童长老觉公,则所谓未言而意已亲者”,属于“本色道人”。他从正觉那里信受办道之方,“记与师相从大略”,为正觉语录序。

    《宏智禅师广录》卷第一,由侍者集成编《泗州大圣普照禅寺上堂语录》、侍者宗法编《舒州太平兴国禅院语录》、侍者宗荣编《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语录》、侍者法澄编《江州能仁禅寺语录》、侍者宗信编《真州长芦崇福禅院语录》组成。该书卷第二有《长芦觉和尚颂古拈古集序》,“禅人法润集以成编,小子嗣宗序而为引”。“长芦和尚,摭古德机缘二百则,颂以宣其义,拈以振其纲。扬淮堧两席之光,继雪窦百年之踵。”序后有侍者法润信悟编《泗州普照觉和尚颂古》。

    卷第三有侍者行从集《真州长芦觉和尚拈古》。还有《后序》,芗林居士向子书。向子曾梦见僧人引导他到一古寺基,有巨栋十数,榜上写着隰州两字。后知正觉为隰州人。“闻者莫不稽首赞叹,咸谓此事不可不书,而执笔辄懒。退居清江之上二年矣。惠慈上人,自天童由雪峰,持二老书来。问讯勤恳,出天童拈提古德机缘。因记梦事之大略,题其后。不独可以砥砺禅流,且为丛林盛事云。”卷第五有《天童觉和尚小参语录序》,参学冯温舒序。“建炎末,应缘补处太白之麓,海隅斗绝,结屋安禅。会学去来常以千数。师方导众以寂,兀如拈株,而屦满户外,不容终默。故当正座举扬,或随叩而酬以法要,或因理而毕其绪言,门人蹑音辄为纪录。岁月未几,溢于简编。惟悟本正脉,粗续而仅存;大阳本宗,几偾而复起……方来学徒,读此书而知谷之应声,会此旨而同水之传器。”

    卷第六比丘普崇集序写道:“摭其一二,聊以编次。噫!苍苍之虚,洋洋之流。曾莫造其渊极,兹姑纪其录。当候妙契神悟者,击节而赏音焉。”卷第七有侍者清萃法恭编《明州天童山觉和尚真赞下火》。卷第八有侍者道京净觉编《明州天童山觉和尚偈颂箴铭》。卷第九中,卷首为正觉写的引。“祖意穷而通,佛事光而备。剑挥空而纵横出碍,珠受影而趣舍相随。云鸟无章,风铃自韵。秋虫之语,木蠹之文。相传佛选器同,向道宗全说半。比丘(师俨)请为之引。”这之后便为侍者师俨编《明州天童觉和尚真赞》。再后附记“弟子右奉议郎主管台州崇道观,赐绯鱼袋。李端民谨施俸资,添助开板。所期善利增崇禄算”,“小师比丘智宣,募缘开板”等。

    《宏智禅师广录》卷第九最后为《敕谥宏智禅师行业记》,由左朝奉大夫侍御史王伯庠记,比丘悟迁开板。该文较为详尽地叙录了正觉的生平业绩,对正觉极为推尊,颂扬了正觉传道弘法的思想及其实践。“正觉倡曹洞宗,衲子信向”,“名振天下”,“为人天师”。“伯庠闻师名旧矣。岁在戊午,教授州学,始识其面。尝访师自小白舍舟道,松阴二十余里,雄楼杰阁,突出万山之中,固已骇所未见。入门禅毳万指,默座禅床,无謦欬者。(伯庠)顷侍老先参政。遍历襄汉江西南岳,未有如是盛也。”“呜乎!此特师之事业,可形于言者尔?若乃妙用纵横,不痕不迹,全超空劫之前,洞彻威音之外。不可得而拟议者,又非文字之所能载也。”当然,行文里有夸大神化的言辞,这应是读者所能明察的。

    (五)本书作者生平

    正觉(公元一〇九一——一一五七年),南宋禅宗僧人。俗姓李,隰州(今属山西省隰县)人。他十一岁依父命出了家,投净明寺的僧人本宗。十四岁在晋州(今属山西省临汾)慈云寺智琼那里受具足戒。十八岁云游四方,立誓要有所作为。到了汝州(今属河南省)香山寺谒见净因法成,后来到了邓州(今属河南省)参谒丹霞子淳而大彻大悟。时年二十三岁。丹霞子淳退居唐州(今属河南省唐河)大乘寺,正觉也随从前往。宣和二年(公元一一二〇年),迁住随州(今属湖北省)大洪寺,也相随掌理笺记。

    第二年,正觉任首座的职务。又于江州(今属江西省九江)庐山圆通崇胜禅院照阐提席下任分座。不久应真州(今属江苏省仪征)长芦崇福禅院真歇清(也作青)了的邀请而住院开法。后来正觉住泗州(今属江苏省盱眙)大圣普照(也作照)禅寺,承续曹洞宗,称子淳为师。建炎元年(公元一一二七年)四月间,南京成了宋都的时候,正觉到了舒州(今属安徽省怀宁)太平兴国禅院,十月间又住圆通崇胜禅院。次年二月住能仁禅寺,九月到长芦崇福禅院。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的秋天,正觉至明州(今属浙江省宁波)欲礼普陀山,经过鄞县天童山景德禅寺,应请在此传法。绍兴八年(公元一一三八年)九月,受敕命住持过灵隐寺,十月回到了天童山。住在景德禅寺近三十年,故正觉也称天童和尚。正觉为景德禅寺第十六代,门下逾千,颇为兴盛。

    绍兴二十七年(公元一一五七年)十月间,正觉给宗杲写信,委托宗杲安排自己的后事。据《大用庵铭》载,正觉给宗杲的偈写道:“钝鸟离窠易,灵龟脱壳难。我无儞不去,儞无我不行。”还写偈训示众人说:“梦幻空花,六十七年。白鸟烟没,秋水连天。”正觉扔笔而告别了尘世。次年宋高宗诏谥宏智禅师,塔称妙光。《大慧杲禅师题师像赞》写道:“烹佛烹祖大炉鞴,炼圣炼凡恶钳锤。起曹洞于欲坠之际,针膏肓于必死之时。善说法要,罔涉离微。不起于座,而变荆棘林为梵释龙天之宫,而无作无为。神澄定灵,雪顶庞眉。良工写出兮不许僧繇知,虚堂张挂兮梁宝工犹迷。个是天童老古锥,妙喜知音更有谁?”宗杲、正觉两位大师虽然学说、思想存在着差别,他们的情谊却是笃深,让人感慨不已。

    正觉一生住六处,他的语录大多都存于世。《宏智禅师广录》九卷流传于今,还有《颂古百则》等,使我们能够对这位禅师的思想观念有一个较为清楚的把握。字里行间,我们仿佛见到正觉的音容笑貌,这位默照禅的倡导者俨然就静坐在我们周围的世界。如《宏智禅师广录》卷第八《默照铭》所述:“默默忘言,昭昭现前。鉴时廓尔,体处灵然。”

    笔者未曾见到海内外有关《宏智禅师广录》的较为系统的白话译注著述,本书的谬误谫陋之处恐怕难免,当由笔者本人承担。敬请诸方贤达之士不吝赐正,以不断自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