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身集会品第三

赵亮杰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7读书网 www.777du.com,最快更新地藏菩萨本愿经唯识观最新章节!

    一、释品题

    分身者,有二种,一者应身,二者化身;应身者,非时不现,以待众生机缘成熟,应时而出;有国际,有氏族,有父母,有名字,有历史价值;如印度之释迦,九华山之地藏,都是应身。化身者,为适应众生之机,遂时遂地遂意变化之身,此身不假父母,故无有国际,无有名字,也无有历史性;但能人中现人,鹿中现鹿,如意之迅速,来去无踪,是故此身又名‘意生化身’。

    又众生在缠,不得自由,随业受报,名‘业报身’。菩萨出缠,自由自在,随众生缘,如意受生,名为‘应身’。众生心垢,业识不空,遇境随缘,妄念纷飞。菩萨心净,业尽情空,遇境随缘,现‘意生身’。是故众生意根若净,即转妄念为‘意生身’;意根不净,则转‘意生身’为妄念矣。若问菩萨有多少意生身?即问问自己有多少妄念;吾人妄念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菩萨的意生身亦复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妄念幻也,意生身亦幻也;可是众生执幻为实,依此妄念造成无量无边的恒沙烦恼,是故无始劫来受苦无穷!菩萨知法如幻,以此幻身(包括应身)随缘任运,能作恒沙胜妙功德!故能无始劫来,广度众生,不生疲倦;何以故?菩萨随缘化导,度生无量,了然自知众生相与涅槃相,犹如钢铁器材(众生相)之与钢铁(涅槃相),无二无别故;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究其所以,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菩萨如是净化意根,亦如是广度众生,不执不受,常自在故,故能随缘化身无量。

    这里的‘分身’,究竟是指‘应身’说呢?还是指‘化身’说呢?经无明文,我这里也不便强下断语,我们只得依照经文叫做分身菩萨便了。不过依经文来看,可能是化身菩萨。

    集会者,就是这散在微尘世界里的分身地藏菩萨,受如来的心电感召,悉来集会忉利天宫。此品在本经居于第三,故曰‘分身集会品第三’。

    二、分身地藏菩萨暨法眷属悉来集会

    就在释迦牟尼佛把第一品关于地藏菩萨的发愿度生历史,向忉利大会的听众介绍完了,接著就是有百千万亿,不,还是想都想不到,说也说不出,什么?还不是分身菩萨,乃是无量阿僧祇世界,以‘阿僧祇’为单位。复加无量,这些世界还道得出数得清吗?如是这些世界里所有的地狱,分身地藏菩萨,俱来集在忉利天宫。不但分身菩萨悉来集会,并且还有地藏菩萨的法眷属,这些法眷属,有已度,就是已得解脱的大众;有当度,就是刚从业道出来的大众;这些已度和当度的大众,以‘那由他’为单位,各有百千万亿那由他数;这些大众,以如来神力故,都随著他们的分身菩萨,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他们都在手里拿著香花,来供养佛。那些一块儿来的大众们,都因地藏菩萨的教化,永远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

    这些大众们,都是从久远劫来,流转六道生生死死没有片刻休息的机会!他(她)们都因著地藏菩萨的广大慈悲,和弘誓大愿,都已经分证果位;既至忉利天宫,参与盛会,那愉快的心情,真是不可言宣!他们个个欢喜踊跃,目不转睛的瞻仰如来。

    三、如来摩顶慰问并付托后事

    这时释迦牟尼佛,以如意通转变他的母陀罗臂和兜罗绵手,摩那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无量数的阿僧祇世界的分身地藏菩萨摩诃萨顶,作如是说:‘善男子!(指地藏)我在这五浊恶世,教化这些刚强众生,以戒律调伏其身,以定慧降化其意,使他们心身调伏了,自然舍邪归正,但是还有十分之一、二,恶习未除,所以我也曾分身千百亿,广设方便,随机应化,度脱他们。或有利根者,他们听到了,即时信受;或有善果者,殷勤的劝导他,就会成就;或有暗钝的根性,久化方归;也还有业障深重者,不生敬仰;像这些众生,他们造业不同,由差别业,受报各异;所以我也得随机应教,分身度脱;或现男子身,或现女人身,或现天身,或现龙身;于必要时,或现山林、川原、河池、井泉,遂其所需,满其所愿,悉令度脱。有时候,或现帝释身,或现大梵天王身,或现转轮王身,或现居士身,或现国王身,或现宰辅身,或现官属身,或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乃至声闻,辟支佛,菩萨等身,遂机化导他们,不仅是佛身单独现在他们的面前。

    ‘地藏!汝观吾多劫以来,殷勤教化度脱如是等难化的刚强众生,甚至眉毛拖地!若非了然自知,一切众生,齐等佛性,犹如金佛金鬼,同一金故;是等众生著于幻相,昧真实际;犹如乞儿,身怀宝珠,疯疯癫癫,游行里闬;时有大长者子(喻如来)知其怀宝,与己无异;是无价宝珠,不但能救济物质上的贫穷,亦能填满精神上的空虚,是为众生无上福田。云何为田?田者,生发为义;福田者,能令众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耘是田者,便为大富长者。是时长者,见是乞儿,怀珠作丐!无始劫来,流浪天涯!心甚悯之!语乞儿曰;“喂!善男子!当耘福田,且勿流浪;耘福田者,一切具足。”如是乞儿,闻即信受,归身便得,顿时富甲三千大千世界!其钝根者,不敢领教,依附大长者子,甘作奴仆!是等众生,还算有小善根,亦可谓不幸中之幸运儿!其有众生,业障深重,不但不信长者语言,且亦不敢窥视长者门第!无始劫来,流落在穷乡僻壤,拍胸劈头,喊著老爷太太可怜可怜吧!如是长者,现威仪身,彼则有自卑感,不敢正视;现乞丐身,彼又骄纵自是,以为“我的资格有多老,你又算得了什么?”如是长者深信这些顽固(我法二执)乞丐,身内宝珠,依然光芒万丈,毫未减色;于是以四摄法现叫化子头儿,折伏其骄慢,方便教化;或为其弟子,为其洗足剃头,乞讨供养;如是经于百千万劫,循循善诱,伺机示其衣内宝珠;是等众生,一旦领悟过来,得大富饶,无不痛哭流涕,报如来恩!

    ‘地藏!是大长者子,若不如实了知,一切众生,齐等佛性,岂能有此信心,经百千劫,诱导鸭子上架;以信心故,终于有此把握;能使此等顽固众生,放弃它们固执的体形(我执),终于爬上了架子。是故如来度生,甚于慈母爱子,是永远有希望、永远有把握、永远是乐观的;以知一切众生,依于法性,幻生幻灭,皆是法性之子;执情若破,一切法相,皆归法性。好像金佛金鬼,同依金性互相更替,皆属金性所有;可是佛徒拜佛,鬼徒拜鬼,金店老板,法眼开朗,不著佛相,不著鬼相,佛相鬼相同一价收;如是当知,佛徒鬼徒,皆是迷罔众生,惟有金店老板(喻最上一乘菩萨)是真佛子;何以故?佛者觉也,觉此而已!菩萨觉斯义故,了然自知,不离鬼业有佛地业,才能发大誓愿,经恒沙劫,广度众生,不生疲倦。

    ‘地藏!如来不久将入涅槃,阎浮众生,其有未调伏者,吾今托孤于汝;是等众生,将来必定随业受报,彼等若堕三恶道中,受大苦时,汝当忆念吾在忉利天宫,殷勤咐嘱之意,令这娑婆世界的众生,在弥勒出世以前,都使他们得到解脱,永离三恶道苦,并且要遇佛授记。’

    四、地藏承担佛旨并请世尊不以后世为虑

    这时无量阿僧祇世界的分身地藏菩萨,共复一形,悲喜交集,热泪夺眶而出!恭恭敬敬的对佛表白说:‘世尊!我从久远劫来,蒙恒沙如来慈悲接引,使我得到了不可思议的神通力量,并且具大智慧,我所分身,以恒河为单位,遍满了百千万亿条恒河那么多的河沙世界;并且在每一世界都是化百千万亿身;每一化身度百千万亿人,令他们归敬三宝,永远脱离生死的羁绊,尝到涅槃的法乐;这些人但能于佛法中,所做的善事,像一根毫毛,或一滴水,或像一粒沙子,或一微尘许,诚如世尊所言,我都经劫时间,循循善诱,渐渐的度脱他们,使他们获大法益。

    ‘世尊!我今蒙佛殷勤咐嘱,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如是三复是言:‘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

    五、佛闻地藏诺言欢喜豫悦,祝其早日广度完毕证菩提果

    佛听罢地藏菩萨承担的诺言,面含笑容,称赞地藏菩萨说:‘善哉地藏!汝能在久远劫来发如是弘誓大愿,并有如是成就,今又承佛遗志,至弥勒出世以前,一切恶业众生,有所依怙,真可谓善而又善者也!不独我今对你这广大的功德,赞叹随喜!十方如来,亦复如是。待汝广度众生将要完毕的时候,即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

    六、释品内义趣——

    A、概述

    写到这里,把分身集会品已经写完,本品里面只要打通了文字上的障碍,好像没有什么疑难问题了,至于菩萨如何化身无量?如何万劫度生不生疲倦?如何炽然度生,而不著相,已在文内顺序推演。诸君细心体会,当可一目了然;不过我还有两点意见,略加阐述。

    B、阐释菩萨度生头脑冷静心肠热烈

    (甲)我们可以充分看出,诸佛菩萨,不但具有高度的智慧,且有丰富的感情,真可说是冷清清的头脑,热烈烈的心肠!由于头脑清净,所以炽然度生而不著相;由于心肠热烈,万劫度生而不疲厌;此即所谓‘菩萨摩诃萨’,义译‘大觉有情’者。今之佛子,犯有三种病症,一者冷病,二者热病,三者冷热颠倒病;冷者,冷冰冰的面孔,缺乏感情;热者,热烈烈的心肠,缺乏理智;冷热颠倒者,则热烘烘的头脑(攀缘名利)冷冰冰的心肠(缺乏慈悲),当知头冷心热,是‘水火既济’之象,所谓火气下降,水气上升,好像阳光照射大地,能够蒸发水气上腾;水气上升,散布在大气层,在白天可以调节焦灼的阳光,晚间又可保留地面上的温度;阴阳协调了,蒸发的水蒸气,自然还要降下来;如是地面上的生物,受到和风的荡漾,甘露的滋润,日光的拂摩;一切生物自然欣欣向荣,这就是无为而治;菩萨度生不度而度,亦复如是。何以故?一切众生自有福田,菩萨只是农耕示范队,方便善巧加以指导而已,仍然还得让它自耕自耘,自己收获,别人不能代劳;行菩萨道者,当自思惟,我何有功于众生?一切众生,皆是自性自度,如是菩萨自他两利;所以者何?当知功、名、利者,是‘我执’的磐石,不见己功,名、利、无依,则‘我执’易破;再以权巧的方便智援助众生,令其自性自度,则众生易度。万不可为了名利,越俎代庖,想著集功名于一身,弄的心冷头热;当知上烧下寒是‘火水未济’之象,与‘水火既济’成反比例,不但不能度人,且亦不能度己。一切事业,实至则名归,有耕耘自有收获,且不可揠苗助长;揠苗助长,则苗槁矣。

    C、阐释礼佛为智信媚佛为迷信

    (乙)所谓‘拜佛拜鬼同属迷罔众生’者,读者诸君,且莫因文解义,以为不拜佛就是知识分子了;当知一切众生在未破我、人、众生、寿者四相以前,拜佛与不拜佛同属迷罔,不过迷的方向不同就是了;拜金主义者迷财,爱情主义者迷情,崇洋主义者迷洋,乃至高呼科学万岁,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科学之迷信也;岂祗拜佛拜鬼为迷信乎?不过拜佛者有两种人,一者礼佛,二者媚佛;礼佛者,出乎敬意,凡深研佛典而能了达第一义谛者,无不归依三宝,礼敬诸佛;闻甚深法,无不五体投地,感激涕零者。媚佛者,发于邪心,凡求妻财子禄、及人、天福报者,都是著世间乐,是人不达佛法,只能媚佛,不能敬佛;何以故?彼不识佛,如何敬佛?譬如大长者子,智者敬其德学,愚者媚其财富;以智德言,非大长者莫能属;以财富言,贪官污吏,鸡鸣狗盗之辈,同具财富;是故媚佛者,亦必媚鬼,这是必然的道理。或曰:‘媚佛亦媚鬼,则佛与鬼平等平等,此与金店老板有何差别?’余曰:‘善哉是问!金店老板,以离相见平等,深达第一义谛,有大智慧者也;今此愚者,以著相求平等,不分青红皂白,有眼无珠者也。观此二者,岂可同日而语哉?吾人在世间法上,必须是非邪正分的清清楚楚,然后依佛智慧,“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常作如是礼。“不著”即是智慧,真“不著”者,即获“解脱”;菩萨欲求解脱而未解脱时,必须礼佛忏悔;礼佛必须不著相才得解脱;故不著三宝常礼三宝也。如是礼佛岂求妻财子禄,人、天福报耶?又岂与拜鬼主义同日而语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