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注-4

妄语臣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7读书网 www.777du.com,最快更新猎明最新章节!

    这几天写完了鸣梁海战这一章,也是感慨颇多。更让我想起了《鸣梁海战》和当年动笔小说的最初动机。

    回想当初打算写这部历史小说的最初起因,说起来其实基本就是因为2014年时在电影院里上映的韩国电影《鸣梁海战》。甚至可以说,如果当年不是看到了这部电影的话,很可能就没有如今的这篇历史小说。

    当年看完电影之后,本就对这段历史比较感兴趣的笔者,立刻又找来几本相关小说去看了一下。只不过,关于这段历史的几本小说,包括马伯庸、汗青所编著的《帝国最后的荣耀》,以及高拙音的《龙战三千里》,当然也包括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对这段历史的描述,可惜的是,以上小说或段落,在篇幅上都没有超过50万字。虽然也都十分的精彩,但在笔者个人看来,还不足以细致地阐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对于其中很多影影卓卓的历史谜题,笔者个人也有不同的看法。所以,这才有了想自己动笔,试着写一写这段历史的冲动。

    现在想来,原本开始构思小说结构之时,绝没有想到会延伸到如此篇幅,此刻已经有165万字之多,而且还在缓慢地不断增长。更没有想到,当我写到鸣梁海战之时,时间已经到了2016年的7月,距离最初看到《鸣梁海战》后开始动笔,已经足足有一年半有余,回头一看,也是觉得挺不可思议的,居然不知不觉写了这么久,而且还没结束。。。

    同时,也向一直跟读至此的读者朋友们致以深深的谢意,没有各位一直以来的支持,兴许笔者也坚持不到这里。

    正好,最近看到有老读者在评论中也提到了这部韩国电影《鸣梁海战》,笔者也抽空重温了一遍。顺便推荐一下这部电影。虽然感觉有很多韩国在拍历史片时一贯的用力过猛之处,与史实也多少有些出入,但总体来说,拍得还是挺不错的。韩国演员崔岷植的表演也很到位,和我构想出的李舜臣形象基本差不多,在气氛烘托、配乐等方面也是挺让人入戏的,建议感兴趣的读者有空可以看一看。

    顺便多说一句,本小说中对此战的描写也并非和史实丝毫不差,比如唐卫轩等明军的参战,就属于为了情节需要而加入的虚构部分。此战的确是李舜臣率领麾下十二艘板屋船(可能还有一些当地的渔船)所取得的战役胜利,历史上并无任何关于明军参与此战的记录。

    此外,关于此战的诸多争议在此就不多说了。各种观点众说纷纭,但无论如何,李舜臣敢于以寡敌众的气魄与勇气,并且在危难之际毅然挺身而出的责任与使命感,都是值得敬佩与缅怀的,不仅其本人绝对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此战也足以名列人类战争史史册。

    同时,更让笔者在写这段历史时颇有感触的是,韩国电影中尽管有各种夸大不实之处,但至少也是出于缅怀其先烈的初衷,不断地在向李舜臣为首的先辈致以敬意。而反观我国影视剧中的历史剧,除了以情情爱爱为主线的古装剧,就是手撕鬼子的抗日剧,其他作品本就寥寥无几,而主要描写这段恢宏历史的影视作品更是至今连一部也没有。。。

    每每想到此处,笔者总是一阵失望、惋惜,甚至是为这场战争中奋战的先辈们感到忿忿不平。

    其实,这篇小说写到这么长的篇幅,除非大火特火上一把,否则出版是肯定没戏了。自费出版两百来万字的小说也不太现实。每天在网易云阅读上几块钱的稿费,也基本已成为笔者每次和朋友们谈及这部小说时自嘲的主要话题。

    不过,对于笔者个人而言,本就是利用业余时间来慢慢写这部小说,稿费和名声本来也没怎么指望,只求坚持到底,写完这部小说。既是兑现对自己和跟读至今的不少读者的承诺,也算是在如今令人颇为不平的影视大环境下,向四百余年前曾浴血奋战过的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致以自己的敬意。

    或许,如今不少人已淡忘了那段历史;或许,即便知道的也可能与当年的真实大相径庭;或许,绝大多数的人名早已淹没在了史书中寥寥只言片语的描述之中;或许,笔者文笔的确有限、微薄的努力也难抵如今的时代大潮。。。

    但是,依然想以此小说,缅怀那段逝去的恢宏岁月。既包括笔者本人,也有依然关注、了解着这段历史的大量读者。

    四百余年过去,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却依然有人记得,你们横刀立马、浴血奋战过的依稀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