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节 捞费

灰熊猫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7读书网 www.777du.com,最快更新虎狼最新章节!

    开封城同样未能逃过这场浩劫,大水虽然没高到能淹没城墙的地步,可无孔不入的洪水从各个缝隙涌进入城市,部分城墙也被洪水冲垮,无数城中的百姓在睡梦中遭到灭顶之灾,不少人绝望地跑到自家的屋顶,但仍没能逃过这一劫。

    中午时分水势变得平静以后,贾明河站在开封的城头呆呆地看着全城、城墙上无数汴军士兵望着已经消失不见的家的方向伏地痛哭。现在露出水面的建筑物只有周王府、巡抚衙门等寥寥无几的几个建筑物,周王本人在亲随的簇拥下呆在王府屋顶上。

    在这个时候,远处突然传来了锣鼓声,一对打着明军旗号的船只由远而近,驶向开封的城头,这些船只从被大水冲开的城墙缺口处直驶入城,直奔周王府的方向而去。这些明军的战船就停在周王府露出水面的屋顶旁,几个明军的军官跳下船,向着惊魂未定的周王扶手叩头,口中高呼着“大王莫惊,莫将等是奉侯督师之命,来接大王离开险境的。”

    在这队船去接周王的同时,另外一对船则驶向河南巡抚衙门。不过昨夜发水时,河南巡抚高明恒并没有留在自己的巡抚衙门,而是跑到了开封城楼上。这对船没能在河南巡抚衙门找到他们要找的人之后,掉头驶向城头。

    此时刘岗正呆呆地趴在城墙的墙垛旁,今天早上他向城内望去的时候,曾经自己家的方向现在已经是一片泽国,而当他望向成外的时候,那宿营地也已经消失不见,整个一上午,还有中午,刘岗一言不发,只是呆呆地望着城外或者是城内。

    把刘岗从这种状态中惊醒的,是从他背后传来的爽朗笑声,这笑声的主人是河南巡抚高明衡发出的,开船迎接他的是侯恂标营的官兵,在洪水过后,侯洵立刻派出船只前往开封城接人。听这些官兵讲明来意后,高明恒满心欢喜,周王已经安全脱险,而开封显然也已经确保平安,城外一年多来始终环绕着开封城的闯军全被大水卷去。

    高明衡大笑着对那几个都营的官兵说道:“侯督师此番谈笑间就将城外百万闯贼扫平,老夫感佩的五体投地,实在无话可说,只能为天子贺、大命贺,为侯督师贺。”

    来接高明衡的那几个标营军官也笑道:“还不是高大人坚守开封,使得闯贼进退不得,此番若无高大人在开封坚守,督师大人也无法将这几十万逆贼一网打尽。”

    几个军官闻言又笑道:“督师大人派我们前来接巡抚大人之前,就已经交代过,若是巡抚大人坚持不肯离开,我们绝不可强求,巡抚大人即有此心,卑职们这便先去了。督师大人交代过,他不日就会前来开封,与巡抚大人一叙。”

    在开封另外一个城楼上,贾明河今天以来,也一直呆呆望着漫城的大水,他用类似的理由赶走了来接他的标营军船后,贾明河又望着已经不复存在的开封沉默下来,周围几个军官走过来安慰贾明河:“大人,这并不是你的错。”

    贾明河沉浸在回忆中,说话声变得越来越轻,但周围的几个人仍能听见。

    对魏兰度等人来说,这段往事是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所以都是不明所以。贾明河无意再说下去,他仍然记得收到李乘风死讯的那天,镇东侯的惋惜、自己的震惊。当辽南百姓纷纷死于非命时,李成峰用自裁实现了自己的誓言。

    贾明河突然毫无征兆的向前一跃,在众人的惊呼声中,贾明河的身影消失在城墙背后。

    次日侯恂如约前来,当吹吹打打的贯穿停靠在开封城头时,巡抚高明衡盛装相迎,两个人刚开始寒暄,就听到旁边传来一声大吼声,刘岗握着单刀,毫无征兆地猛扑向刚刚登上开封城头的侯恂,但是不等刘岗扑到侯群身边,他就已经被环绕在周围的布势标营卫士抓住。惊魂未定的侯恂连退了好几步,向刘岗怒目而视:“你这贼要杀官造反吗?”

    看着被拖下去的刘岗,侯恂眼中满是鄙意和不懈之色,对身边的高明衡说道:“这种刁民,一点也不懂得国家大义。”

    大水之后,天下人物议纷纷,有人做了一首诗名叫“汴梁行”的诗挖苦侯恂:绣衣使者出奇算,中夜决堤使南灌。须臾盈城作鱼鳖,百姓尽死贼亦散。

    那些籍贯在河南的士人、及官员纷纷向明廷上书,要求崇祯天子,对侯恂严惩不贷。其他各省的言官也纷纷弹劾侯恂,高明衡。

    闯军大半被洪水卷去的消息传入京师后不久,崇祯皇帝就召集内阁紧急商议——不是军事问题、不是救灾问题、更不是问责问题。

    大明兵部尚书张缙彦,是大明朝廷中第一个提出不能坐视开封白白被洪水淹没的人:“圣上,开封城内有几十万户人家、其中富户数以千计,现在他们的家财都是无主之物。”

    被张缙彦一提醒,崇祯皇帝顿时也是食指大动:“速速着内阁拟票。”

    而陈演见崇祯皇帝无心赈济灾民、或是打捞浮尸,而是首先想到应该把被水淹没的财物打捞起来后,心中则是一惊:“如此太过耸人听闻,自古天下遭遇大灾祸,天子都应该避朝减膳,以示哀悼,现在皇上对洪灾不闻不问,第一个念头就是打捞死人的家财,万一传出去恐怕有损朝廷体统。”

    想到此处陈演连忙劝阻道:“圣上,当务之急还是痛斥闯贼灭绝人寰,竟然掘堤灌城!微臣以为捞银之事不妨缓行。”

    其实是陈演想得不够周到,崇祯皇帝并不是怕金银泡坏了,而是担心有人抢在他的前面,或是被水冲走了:“字画、古玩,当然可能会泡坏,而且若是拖延日久,难免会有刁民捷足先登,盗窃死人遗财。”

    陈演知道崇祯皇帝决心已定,不好再劝只是此事总归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事情,他就建议道:“圣上,洪水刚过,微臣以为不妨通告天下朝廷要重修河堤,打捞尸体让他们能入土为安。若是……若是圣上要取沉银,不妨一并进行。”

    在镇东侯原本的世界里,崇祯皇帝就欣然同意:“其汴城捞费一事,宜专官密行。”现在情况虽有出入,但最终还是殊途同归,崇祯皇帝才未雨绸缪堵住百姓和他抢死人钱的路,就又担心文官会在打捞沉银一事中上下其手,马上决定派出太监持秘旨,带着赈济、救灾的幌子前往开封。

    兵部尚书张缙彦觉得这从军事上讲有些说不过去,残余明军都在黄河北岸,闯军在南岸,李自成要是挖堤断无挖南堤的道理,要挖也是挖北堤:“李许二贼虽然愚蠢,但天下人会相信他们蠢到这个地步么?”

    陈演也觉得这个比较有难度,他提出一个建议:“也可以说是官兵先挖,但是被李闯发觉了,所以他们一起挖。”陈演认为这个说法有两个好处,第一,增加一些可信性,承认明军也参与挖堤显得朝廷比较诚实;第二,暗示若是李闯不挖堤的话,本来以明军的小规模决口行动不会造成这么大的损失。

    可是张缙彦觉得还是有欠妥之处:“闯贼为什么要挖?嫌水势不够大?”

    张缙彦还是有些不安,作为兵部尚书他总是忍不住从其他角度考虑、或军事、或情理:“李闯前两次都没挖,这次眼看开封城破在即怎么会去挖?上次他被射瞎了一只眼都没挖啊。再说如果全是他挖的,他为什么不事先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