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遇明主猛将投名争皇位骨肉相残(中)

凌源无名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7读书网 www.777du.com,最快更新大唐演义最新章节!

    此时病榻上的杨坚已经心灰意冷,对自己当年的错误之举感到非常懊悔,没成想选了这么一位大隋天下的接班人,跟所有的开国皇帝一样,他甚至希望他一手建立起的基业能传千世万世,过去的人们都崇尚家天下这个概念,父传子似乎已成定律。与尧舜禹比起来,他们是高尚还是庸俗呢?这时的杨坚已经对这个太子大失所望,心里已经动了废太子之念。可是现如今已经行将就木,在这个弥留之际还能否拨正大隋的航向么?

    他多么希望太子能够继承皇位,永保杨姓天下,把他没有做完的事情继续做下去,他没有扩大的领土能扩大了。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杨广就连他的妻妾都照单全收了。这是后话,暂不表。

    突然外面刮起了一阵旋风,这个旋风在杨坚的床榻周围盘旋了许久才散。杨广感到异常寒冷。身体不自主的颤抖了一下。杨坚面如土灰,形如枯槁。仿佛一具僵尸横陈在那里。就在这时外面突然大雨如注,雷鸣电闪。这是从开春到现在所下的最大的一场雨。干旱已经成了大隋天下的第一顽疾。或许这是某种征兆也未可知。自古都是每逢朝代更替都要天灾人祸并存,眼下的光景岂非俱已应验。正在这时一道闪电彷如利箭一般冲破窗户直刺过来。杨广躲闪不及险些击倒。这一刻。床榻之上的杨坚从睡梦中醒来。缓慢的睁开了双眼,看看这个美妙绝伦的世界,就要和他告别了。他有多么留恋这个世界啊。不舍,不甘,还是二者都有。简直是五味杂陈。他用微弱的目光搜索着房间里的一切。最后就牢牢锁定在一个人的身上。这毕竟是自己的儿子,而且是最得意的儿子,杨广在统一天下的战争中曾立下汗马功劳。灭南陈,那是头功。杨坚一个做父亲的能不看在眼里么?这个儿子确实有些大才。但是大隋的天下真的要交给这样的品行不佳的人手里么?杨坚犹豫不定。为这事几乎夜不能寐,因此加重了病情。

    且说杨勇之所以被废是有缘由的,杨广可不想重蹈他的覆辙。

    隋都长安城皇宫武德殿。太子杨勇被皇上紧急召见。“勇儿,现在就朕与你两人在此,我们爷俩好长时间没在一起交心了。”皇帝杨坚率先说道,“是,父皇。”太子杨勇赶紧答道。“知道朕找你来的目的吗?”皇帝杨坚问道,“儿臣不知。请父皇示下。”太子杨勇又说道,“我欲解除你的太子之位,让你做一藩王。”皇帝杨坚顿了顿说道。杨勇大吃一惊,“父皇,这是为何?”杨勇充满疑惑的问道,杨坚冷笑了两声,“难道你不知道吗?”杨勇纳闷了,“儿臣并无什么过失之处,不信父皇可以问高仆射等人。”皇帝杨坚心里琢磨还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回头,“还说没有什么过失,身为太子,结交大臣,此为第一大罪,你难道不知吗?”杨坚投石问路,“高仆射乃是朝中宰相,又是儿臣的亲家,儿臣不认为与他们来往,有什么不对。”太子杨勇解释道。杨坚听完哈哈大笑起来。“难道左卫率司马夏侯福、前吏部侍郎萧子宝、前主玺下士何竦、典膳监元淹左卫大将军五原郡公元旻这些人也是你们的亲家吗?开皇十八年(598年)的冬至,地方牧守和朝中百官到东宫朝贺,你“法服设乐”接受大臣们的朝贺,大张旗鼓的热闹了一番。如此,等等;你结交朝中要臣,意欲何为?”杨坚厉声问道,杨勇先是一惊,父亲怎么会知道此事,莫不如来一个死不认账,这做帝王的向来都是会耍赖的。三国的曹操是这样,他的儿子曹丕尤甚。“父皇是听谁说的?哪有此事啊!”杨勇故作镇定的说道。“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为。我再问你,你在生活上奢侈腐化,大讲排场,是否属实,可知朕自建我大隋以来,就以节俭治理天下。宫中食用,不过民间中户人家的水平,就连朕的龙袍,也是经常补洗,从不多做无用之物,反观你的行为,你都干了些什么?整日家花天酒地,在东宫大摆排场,歌舞不休,且问你又好养马,令下人搏斗为乐。试问你还有太子的样子吗?”杨坚斥责道。“儿臣,身为太子,做的这些全是为了皇家的体面啊!”太子杨勇慌忙跪倒说道。“你所做的事,何止这些。唐令则、邹文腾都教唆你干了什么?”皇帝杨坚问道,“没干什么啊?就是教儿臣读书写字、骑马射箭啊,父皇你不是告诉儿臣要能文能武,才能治理国家吗?”杨勇一边说着,一边偷偷的观察了一下看父皇的表情。“在朕的面前,你还敢撒谎。你让你的手下,四处搜罗美女,充实东宫,整日泡在酒池肉林之中,你的属下每日以君臣之礼参见你;你又在全国各地召集死士、蓄养于东宫之中,每日里侦听朕的行踪,朕每次从大兴城返回皇宫,都严加戒备,如临大敌;派奸细随时跟踪广儿、谅儿、秀儿阴谋陷害,你当朕不知道吗?朕登基以来,与你母后相亲相爱,仅育你兄弟五人,朕在众大臣之中亦引以为豪,你却反朕而行之,对兄弟不讲友爱,对妻子不讲感情,元妃是朕与你的母后为你亲自赐婚,却被你打入冷宫之中,整日与云昭训那个贱人在一起鬼混,朕实在是对你太失望了。”杨勇吓得浑身颤抖,连连磕头。“父皇息怒,儿臣知罪。请父皇看在儿臣多年来,对我大隋的功绩上,饶了儿臣吧。“杨勇讨饶道,“就凭你还敢在我的面前谈什么功绩么,你比广儿平定南陈的功绩还要大吗?你比谅儿镇守西北、防御突厥的功绩还要大吗?”皇帝杨坚怒问道。杨勇一看大事不妙,连忙从地上站起来。大义凛然的双手抱拳面对着上天。“既然父皇对儿臣如此厌恶,父皇还是杀了儿臣吧。”杨勇干脆的说道。杨勇心想,有道是虎毒不食子,谅你也不会杀了我。“你这个畜牲。你这是威胁朕吗?你以为我不敢这样做么。来人,把这个孽子押下去。”杨坚命令道。身边的侍卫应声上前,把杨勇拿下。“父皇,我知道这都是杨广和母后的主意,他们想要陷害我,父皇,你今日废了我,迟早你会回悔的。”杨勇一边往外走一边大声喊道。杨坚一摆手,“赶紧押下去,我不想再看到这个孽障。”翌日,皇帝杨坚下旨,废太子杨勇为庶人,以晋王杨广为太子,诏令天下,臣民不得不以君臣之礼参拜太子。这一切仿佛就发生在眼前,此时的皇帝杨坚还真是追悔莫及啊。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有亡羊补牢的机会。想到这他已经拿定了主意。

    “父皇,都是儿臣的错误,惹您生气了。我该死,该死。”杨广用手扇着耳光子。

    “你还知道错么?你说说,你都干了什么?我要是把大隋江山交给你我能放心么?我看这个太子还是让你哥哥杨勇做吧,他至少比你老实本分一些。”杨坚生气的说道。

    “我知道错了,我一定改,请父皇不要废除我的太子之位。”杨广停下了说道。

    “我怎么能让你做这个太子呢?你还不把我们的大隋天下丢了么?”杨坚愤怒的说道。

    “不会的,我不会的。我一定改正。请父皇再给我一次机会。”杨广苦苦哀求道。

    “那是不可能了。你还是做回你的晋王吧。”杨坚义正言辞的说道。

    “这可是你说的,那就别怪我了。”这时杨广突然冷冷的说道。

    “你想干什么?广儿?”杨坚吓了一跳赶紧问道。

    “既然你不顾及父子之情,那就休怪我这个当儿子的了。”杨广说时迟那时快。一下子就用被子捂住了父亲的头。杨坚挣扎着。

    “广儿,你这是做什么?你个畜生,你想杀死你的父亲么?”杨坚愤怒的喊道。

    可这一切在杨广的眼里已经完全变成了含混不清的声音。

    他狠命的捂住被子。不给他任何喘息的机会。过了一阵子,杨坚就不再挣扎了。杨广也一下子松开了手,瘫倒在地上了。他亲手杀死了父亲。

    就在这个时候,皇上的贴身太监从外面走了进来,他一下子就看到了这一幕。

    “不好了,陛下驾崩了。快来人啊。”太监大声的喊道。

    上前搀扶晋王杨广,

    “殿下你别太伤心了,快起来。”太监劝说道。

    杨广此时脸色极其难看。

    这样,杨广就理所当然的当上了大隋的皇帝。而在牢中的杨勇听到了这个消息,知道一切都完了,于是面色沉重的说道。

    “我命休矣。哈哈哈哈。”杨勇说完仰天大笑起来。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杨广就罗列了杨勇的罪行,将其处死。并霸占了他的妃子。说起这个妃子国色天香,早就让杨广垂涎三尺了。这个女人肤白如雪,娇嫩无比。杨勇这等落魄之人怎么能配拥有这等尤物呢?这个女人倒也识趣,一看大势所趋,索性就归附了他。杨广几乎夜夜住在这个女人的宫中。萧妃对此大为不满。

    虽然杨广的所作所为历历在目,李世民又将面临这样的境地。总之大唐江山只能有一个主人,而要想坐上皇帝的宝座就必须铲除祸根。而这个最大的祸根就是现任太子和齐王。难道他也要上演一幕骨肉相残的好戏么?李世民又将何去何从呢?他绝不会做第二个杨广。可是眼睁睁的把大唐江山交给太子李建成弄不好会像大隋一样历经两代而亡的。这是他最不想看到的,那样的话黎明百姓又要饱经战乱之苦了,这和当年曾经许下的诺言背道而驰。这时的李世民还是一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任何东西都是理想化的。他亲眼看到百姓因为战乱流离失所的痛苦。他誓死要让天下统一稳定下来。还给天下一片祥和安定。李世民是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这天下自古都是有能者居之。何必受那些条条框框的束缚呢?什么长者为大,什么论资排辈,在他这里全部宣布无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当然那个时候的他怎么会知道达尔文的这套学说呢。总之,一句话,凭本事说话。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李世民都要超过其他的几个兄弟。尤其是军事才能还有选贤任能的本事无人能敌。就连他的老父亲李渊都自惭形秽自叹不如。所以等到李世民登上皇帝的宝座,竟然以同样的方式让李渊退了位,做上了太上皇,就跟现在的某某名誉什么职位一样。就像北周的某个皇帝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前者是被迫的,而后者是自愿的。这自然是后话。

    每个人在生命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人,自然李世民也不例外,当年的刘文静还有裴寂都是这样的人。同样杨广也有这样的人,他们就是高颖和杨素,这两个人在杨广这场夺嫡之争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换句话说他们是敢把杨勇掀翻马下的功臣。假若没有这两人的鼎力相助杨广不是这场争斗的胜利者。相反会和杨勇一个下场,虽然这样可是十分可笑的是,杨广的死法和杨勇的如出一辙,如法炮制一般。当年杨勇挺直腰板跟杨广乞求一杯毒酒的时候,杨广没有答应,而是给了他一种死法,自缢而死,许多年后,当夺嫡功臣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想要杀死杨广的时候,杨广也同样乞求赐给他一杯毒酒,可宇文化及拒绝了他。给他的死法还是自缢而死。这就叫一报还一报,不管是出自谁手。杨广始终都没想到自己的死法竟然和杨勇一个样。

    无毒不丈夫,心慈手软的人是做不了大丈夫的。无论杨广还是李世民。一向标榜爱民如子的李世民曾经也做过屠城的劣迹。所以说人无完人,玉有微瑕。是不无道理的。这才是真正的人。彻底的人。

    继位以后的杨广励精图治,厉兵秣马。不大扩大了隋朝疆土,而且经济繁荣,这不得不说是杨广的功劳。可以这么说直到现在史学界都无法评说他的功过是非。功大于过,这是对他最好的评价。他建立了不可一世的莫大功勋。有人曾说中国文学史哪怕只有一部红楼梦足以光照千秋,那么同样也可以这样说,就凭一条大运河就可以说杨广的功绩亘古未有。就是这条大运河的开通沟通了南北,为后朝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想富先修路,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大运河所到之处欣欣向荣,仿佛一条黄金束带擎起整个中华巨龙。可以这么说盛唐之世有一半都是杨广的功劳。虽然这条大运河修建之初不完全是为了经济建设,杨广是为了下江南游玩,但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的大发展。

    功高盖主,李世民不是没有想过。这也是他最为担心的地方,不光是他的几个兄弟,就连他的父亲李渊也对他耿耿于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就算他甘居人下又当如何,这些人岂能容得下他么?他们一定是暗藏祸心。对他这个强者采取先用之后杀之的招数,李世民是何等聪明之人,这点小把戏岂能瞒得过他。可他该怎么做呢?如果奋力一击就会留下一个千古骂名。李世民是步履维艰进退两难。他在这些人当中该怎么周旋平衡呢?他知道只要有李渊一口气健在,太子之位肯定没有他的份儿,这是显而易见的。李渊之所以要选定大公子李建成倒不是他如何优秀,而是俯首听命唯命是从。可以这么说李建成是一个听话的孩子。父亲叫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而李世民和他完全不同,凡事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处理任何事情都凭借自己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这就是为人主者的基本素质。要论治国理正带兵大战,正如曹操当年所说三个袁本初绑一块都不如他曹操一人,同样刘备和孙权也是无法和他相提并论。真正能称得上圣主明君的只有曹操一人。李世民无时不刻都在经受着道德和良知的拷问,究竟是一个好的名声重要还是万千子民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