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回小人心弄巧成拙得恩宠得意忘形中

凌源无名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7读书网 www.777du.com,最快更新大唐演义最新章节!

    且说太子李承乾越来越按耐不住自己那颗浮躁的心。他此时此刻已经完全失去了理智。他决不能就这样把眼看就要到手的储君之位拱手于人,尤其是自己的弟弟,魏王李泰。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要不怎么说万物都是有运数的。假使这个时候长孙皇后还健在的话,或许太子李承乾就不会做出这等铤而走险的事情来。因为长孙皇后一直在维护他的太子之位的。这是毋庸置疑的。在长孙皇后的眼里,长幼还是有序的。只要太子李承乾没有什么大错的话,皇帝李世民还是要把皇位传给李承乾的。毕竟李承乾是她和皇帝李世民共同孕育的第一个儿子。可以说这个地位是任谁都无法撼动的。虽然现在魏王李泰的势头明显要超过太子李承乾,但古礼有之。再怎么说李泰也是李承乾的弟弟。这是决不能随便僭越的。除非太子李承乾有意外发生,当然了这个意外就是犯错或是暴亡。但作为大唐的未来的皇帝人选可以说是万般金贵的。这两种情况几乎是不能发生的。另外太子之事并非儿戏。不是皇帝李世民哪天的心情决定的。在那个皇权至高无上的社会里也是受到各种约束的。无论废立太子都是需要一定的程序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太子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是十分稳固的。

    在这个时候,偏偏十分不凑巧的事情发生了,长孙皇后意外的离世了。这就等于太子李承乾突然倒下了一座巨大的靠山。也就是说顷刻之间他失去了这个屏障。这个时候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的。这个时候太子李承乾已经感觉到自己的处境岌岌可危。与其被动挨打还不如主动出击。本来也是在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当然了这个时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赢得皇帝李世民的喜好。但据他观察,魏王李泰明显是超过他的势头。所以他才想到了一个非常歹毒的计划。他要杀人灭口。至于这样才能牢牢地坐稳太子之位。对于其他的兄弟他根本不屑一顾。这个时候的晋王李治还是一个孩子。更不足为虑。

    暗杀出师不利,让魏王李泰幸免于难。这样一来对于他的威胁依然存在。于是他决定先下手为强。眼下他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对于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太子李承乾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虽然他十分了解父皇。当然也十分忌惮这个传奇人物。但任何事情不亲自尝试一次怎么会知道结果呢?他要效仿曾经皇帝李世民的做法。逼迫父皇李世民退位。然后自己就可以承继大统。这是多么轻而易举的事情啊。但他哪里知道一切都在皇帝李世民的掌控之中。

    刚刚布置好一切计划的瞬间。这个消息就传到了皇宫里面。而这个负责传信的人不是别人正式太子东宫的侍卫长武安。武安此时分身无术,只好委派一个亲信去了一趟皇宫。

    听完这个信使的一番话,皇帝李世民感到十分震惊,他怎么都不会相信自己的儿子能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忤逆之举。他还是低估了这个儿子。说实话要是单论这个胆量还一点都不输给他这个做父亲的。但要是谈及其他的就另当别论了。他皇帝李世民是何等厉害人物。任何细微的变化都逃不过他的一双眼睛的。更何况是一个自己的儿子呢。这是皇帝李世民最不愿意看到的。其实在他的心里一直是没有改变最初的想法的。虽然这个魏王李泰看起来更加优秀,但魏王李泰也有很多缺点,比如在他的眼里根本容不下任何人。李承乾要比李泰略微强一些。也就是在皇帝李世民的眼里这个魏王李泰还不合格。也可以这样说到目前为止太子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还是高枕无忧的。只是李承乾有些沉不住气了。看来还是他太过稚嫩了,没有经过什么大风大浪的。俗话说的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就是这个道理。当然了长孙皇后的突然离世也加速了太子李承乾的动作。也不怎么说凡事皆有因呢。

    而此时的魏王李泰却异常的冷静,他觉得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沉得住气。这可是最关键的时刻,成败就在一瞬间。魏王李泰还是有这个自信的。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他的势头明显超过太子李承乾的。这也说明他有获胜的把握。在这个紧要关头,或许太子李承乾更不安。他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坐山观虎斗,魏王李泰一定要亲眼看看这出好戏。他当然知道太子的心思了,因为从太子李承乾平时看他的眼神便可以断定。很明显这个太子李承乾对他不是十分的满意。或者说充满着很深的敌意,只是碍于面子,最重要的是在他们中间还横亘着一个父皇李世民。对于太子李承乾的这种想法李泰是十分理解的。毕竟他处处抢了他的风头。这样一来就会危及他的储君之位的。这自然无可厚非。以前魏王李泰是没有非分之想的。但随着母后的离世让他突然看到了一线希望。更何况自古都是天下有能者居之。父皇李世民就曾经给他们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与其把大唐的皇位交给一个庸碌无能之辈,到不如交给一个十分优秀的人手里,只有这样才能继承祖业,并且将其发扬光大。这才是最重要的。在魏王李泰的眼里早已经没有这个兄长了。也就是说这个李承乾根本不配当未来的大唐之主。在皇帝李世民的诸多儿子当中舍他其谁呢。但这种废长立幼向来就是不被接受和推崇的。而且就像洪水猛兽一样。自古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这个道理他还是十分懂得的。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现如今长孙皇后离世了,无疑是减少了一些阻力。但满朝文武大臣,最重要的还有父皇李世民的想法始终是他无法参透的。皇帝李世民对废立太子之事不置可否。这是魏王李泰最担心的地方。

    这个时候千万别轻举妄动。否则就是彻头彻尾的谋逆之罪。这不是有些得不偿失么?

    “陛下,我们怎么办。接下来。”信使试探的问道。皇帝李世民略微沉思了片刻。

    “这样,千万别打草惊蛇,密切观察太子东宫的动向,随时向朕禀告。好了,你下去吧。”皇帝李世民摆了摆手说道。对于这样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他见识多了。什么大风大浪没经过。皇帝李世民早已经能做到闲庭信步的层次了。

    其实他的心里却很矛盾。究竟怎么去面对这个十分疼爱的儿子呢?更何况还要向长孙皇后交代呢。

    此时此刻他到希望这个李承乾悬崖勒马适可而止。到那时候他就可以送个人情。怎么也不能亲手杀死这个儿子吧。

    可就在这个时候太子李承乾的想法却完全不同,他就像搭在弓上的箭一样。蓄势待发。势不可挡。他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他要当大唐开国以来的第三任皇帝。在他的心里早就惦记父皇的那一把龙椅了。

    是夜。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大有改天换日之势。似乎预示着要发生什么一样。太子李承乾率领着各路人马正在向皇宫围拢。

    清风观里香气缭绕,好不清净。李淳风正在堂上端坐着。突然感觉不妙。赶忙用手指掐算一番。顿时眉头紧锁。不知所措。

    “这该如何是好呢?太子危难。为师必须马上去东宫拜见。赶紧给我备马。”李淳风大声的喊道。本来童子正在一旁打盹,这一下就彻底的惊醒了。

    “是是是,我这就去办。师父请稍候。”童子说完赶紧走了出去,因为这是李淳风的习惯,但凡这种语气肯定是十万火急的。一分一秒都不能耽搁的。童子跟随师父很多年,自然知道这个事情。

    很快,童子就走了进来。他牵来了一匹不错的枣红马。

    李淳风没有片刻停留,骑上马就飞奔了出去,方向就是东南。这是去往太子东宫的官道。等到飞马过去的瞬间卷起了漫天的尘土。

    久久才渐渐散去……

    童子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有些替师父担心。他赶紧随手关上了清风观的大门。

    李淳风这一路上都在心里祷告。但愿他来得还算及时。可刚刚来到东宫门口的时候,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袭来。

    因为他看到了刚刚走过去的马蹄印和车辙。看来大势已去,为时已晚了。他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正所谓人生在世难逃一劫。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看来他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大唐天下马上就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太子李承乾是跳梁小丑,那个魏王李泰也无异。最后出场的才是主角。而这个被李淳风称作主角的那个人究竟会是谁呢?也就是大唐未来的皇帝。皇帝李世民的继承人。天机不可泄露。这自不必细说。

    御书房里,皇帝李世民正在案榻之上批阅奏折。正在这时贴身太监秋风急急忙忙从外面跑了进来。横冲直撞的。皇帝李世民正要发火。只见秋风扑通跪倒在地。神色慌张的。

    “陛下,大事不好了,谋逆,太子,奴才亲眼所见,现在正朝这边杀过来了。”太监秋风颤抖的说道。

    “慌什么?这不还没到眼前呢么?有朕在,不要慌。你先下去吧。朕倒要看看他一个黄毛小儿倒腾出什么风浪来。”皇帝李世民沉着冷静的说道。还真不愧为皇帝,果然气度不凡。太监秋风算是完全领教到了。要不人要分三六九等呢?他秋风只能做低三下四的奴才呢。

    “是,奴才告退。”太监秋风答应了一声就匆忙走出了御书房。

    此时此刻的皇帝李世民面色沉静,仿佛一汪湖水。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大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