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桥梁大队做客

老顽童幼健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7读书网 www.777du.com,最快更新老顽童回忆录:流逝的岁月最新章节!

    我绍兴老乡金全林、曹荣根、徐渭清、朱国尧等人后来被分配到桥梁大队工作,是专业造桥的筑路造桥员工。公元一九六九年九月的一天,趁星期天休息的日子,我去了桥梁大队老乡处作客。由于是援巴员工,凡是在巴基斯坦来往的筑指车辆我们都有搭乘便车的权利。老乡们奉命在夏希科特至格尔米特之间建造一座大桥。桥長182、8米建桥所需的钢材、钢梁都是从国内陕西宝鸡市订制运来的。听老乡讲工地当时还没有大型起吊设备,所有桥梁构件全都靠人抬肩扛,或者靠手拉车拉运来进行安装。金全林有点木匠手艺,就把他安排在木工班工作,当时建筑桥梁第一步是建造桥墩:先在桥墩底基上向上捆扎好钢筋,再在钢筋四周搭建木框架(称为模板),然后往模板里面的钢筋处澆灌水泥,因为水泥澆后必须不停地澆灌(不然便留下结巴不结实),故要日夜不停地施工一般连轴干三至四天才能澆灌好一个桥墩。所以人员深感疲倦,一个桥墩有几十米高,下面便是汩汩印度河。没有登高作业的经验一般人站立几十米高的桥墩上心发虚腿发软,可造桥员工必须要在桥墩上施工作业,听金全林老乡讲::他和另外一个员工在几十米高的桥墩框上抬钢筋时后面那员工突然钢筋从肩头滑下,使前面抬钢筋的全林哥站立不稳而倒下,但幸运的是身边已捆扎好的钢筋救了一命,那钢筋头把他工作衣袖子掛住他赶忙用手抓住钢筋头,才没有掉下桥墩落入滾滚印度河,但整只衣袖已被撕下。又是一个惊险场面,说起来全林哥还心有余悸。

    我到桥梁大队看望老乡时,桥墩已造好,正在进行桥面的紧张施工,已造成的桥面需要不停地保养,就是不断地灌水,桥面施工人员可以小心通行,但非施工人员不可通行,我依靠老乡关系走完了这182、8米的夏希科持大桥,走完大桥实在令人感叹:在这汹涌的印度河上建造如此现代化大桥,需要多少资金、现代技术不说,光是需要我们造桥员工付出多少风险多少奉献啊!可是谁知这座凝结着多少中国援巴员工血肉,千幸万苦建筑的夏希科特友谊大桥将在四年后被一场特大泥石流深埋没在30米深的泥石流下,这当然是四年后的后话。

    在通车典礼剪彩仪式上,巴基斯坦政府还向中国代表团赠送了“友谊桥”(即夏希科特大桥)银质桥梁模型,

    交接仪式结束后巴基斯坦政府为中国代表团举办了国宴,地点设在塔科特大桥旁的大帳蓬里,吃的全是巴基斯坦传统菜:以牛、羊肉为主,没有酒,没有歌舞每人一杯白开水,据说这是高级别的国宴了。

    中国代表表团在1971年2月16日,以当时交通部長楊杰为首的中国政府代表团来到夏希科特镇,参加了中巴公路的通车典礼,楊杰部镸与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阿、哈米德、汗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中巴公路交接证书上签字。在这同时,中巴双方员工100余名以纵排形式相互交叉排队穿插的队形,使中巴双方人员互相肩并肩坐在一起,虽然双方大多语言不通,但一次又一次的互相热情握手,让这感人场面深刻在双方人员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