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琉璃

徐竞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7读书网 www.777du.com,最快更新歪掰的历史最新章节!

    我觉得无论是军队还是警察,“潜伏”都是一种很艰苦的工作。

    声明一下,我这里说的“潜伏”并不是神剧里面余则成那种打入敌人内部当卧底,这里的“潜伏”更多是一种“埋伏”的意思。

    举个例子,就拿陆军来说,《亮剑》里面两个男主角第一次打照面,楚云飞跟着李云龙擅自调动的一个营,去山顶上蹲守服部旅团长,观摩这次伏击战。这就是一次跨越了十几个钟头的潜伏工作,这山岗子上头可不比家里的席梦思床垫啊,你连续趴上十几个钟头试试看?

    再说了,李云龙让张大彪下达的指令是:没有命令全都不许动,就算是拉屎也给我拉在裤裆里。

    多悲催啊。

    后面不是还有个镜头,第四旅团的开路部队,那种边三轮的军用摩托车,给山道上可能被敌人打伏击的点做火力侦察,几梭子机枪一顿乱扫,就扫中了一个独立团士兵的胳膊么?

    这可是机枪弹,钻进皮肉里得有多疼。

    可你就只能有限度的抽搐两下,还不能喊出声来,做个简单包扎您就继续趴着吧。

    这是陆军,海军也一样,你看那些个战略核潜艇,为了不暴露自己的位置,哪管你外头的世界是战争还是和平,反正你不到能源耗尽不到粮食枯竭,你就不许浮出水面,一伙人便只能暗无天日的挤在那种有限的空间里窝着,一伙臭男人憋在一起,同吃同睡同幻想同射手座,起码就是好几个月。

    所以难怪有人说航母上面都可以有两个女兵,这潜艇里头千万不能有。

    心理或生理素质差的,会疯掉。

    那么警察呢?

    你比方说,现如今大家已经认定那个杀害老姚,撕走稿纸的凶手,迟早会找到小庙这里来。

    问题是你这个“迟早”到底是“迟”到哪一天,又“早”到哪一日呢?

    那就只有凶手自己知道了。

    所以众多的干警只能蹲守,潜伏在这黄土高坡的山林里守株待兔。

    这种工作累人不说,最大的风险就是:万一那个凶手的智商有限,他瞅着老姚的手稿就是几十年都想不出小庙的确切位置呢?

    难不成这帮子警察便因此终老山林,趴在这里等着退休?

    徐一飞是真的想回去了,诺大的公司还等着开张营业呢,别说几十年了,再拖上个把月,他连实习报告都得黄掉。

    唉,这些个事情真是想起来就头疼,作为作者的我还是慈悲一点儿算了。

    砰!

    万籁俱寂的山林深夜,一记沉闷的声响,将蹲守潜伏在小庙发掘现场四周林子里的警察们,全都惊出了一身汗。

    冯非凡几乎是要骂街了:“这怎么搞的?不是说好了红外线监控24小时不离人吗?怎么犯罪分子扛着炸药上山轰盗洞了都一路无人发现啊!”

    警察们也喊冤,这两天来,轮班值守的人确实是一分钟都没有离开大大小小的显示器屏幕,这庙里庙外所有的监控摄像头都是不分白天黑夜地持续运转,压根儿就没有出过故障,可是啥也没有发现啊?

    一伙人大眼瞪小眼,的确是觉得不太对劲,于是就一窝蜂的从林子里冲了出来,涌向小庙的各个角落。

    别说盗洞,人都没看到一个。

    出鬼了?刚才那声闷响,明明就是最经典的乡村黑火药,轰击土层炸盗洞的声线啊?

    “那个,冯师哥,”一名重阳宫的少年修行者弱弱地问道,“会不会,刚才那声闷响,并不是从这庙里发出来的啊?”

    对啊!冯非凡一阵恼火,两天来光顾着“守株”了,人家兔子不会撞别的“株”吗?

    “我说你们别愣着啊,赶紧回忆回忆,刚才那声闷响,到底是从哪个方向传过来的啊?”冯非凡急了,“那个谁,赶紧通知山下的妖僧他们,别睡了,快点带人上来!”

    大队人马在山坡上搜索了一小会儿,就在大约半山腰的位置,找到了一个尺寸夸张的……不是土坑,而简直就是一个山洞。

    “之前的时候……”冯非凡简直就看傻了,“不是,我的的确确只听见一声响啊,这一炮轰下去的威力有如此之强悍吗?”

    “这是黄土高坡的土质特征所决定的。”王球儿仔细检查着洞口,“土壤板结,一路连结向上的部分都是那种很脆的状态,所以这一炮仗下去,就轰出来一扇门了……等等,这是什么?”

    王球儿差点儿一个趔趄,原来是被脚下的东西给绊倒了。

    一个黑色的箱子?

    而且是那种打开的状态,里面空荡荡的。

    王球儿伸手摸了摸,好家伙,一股沁人心脾的光滑感和凉意。

    “这箱子是玻璃的啊?”王球儿愣了。

    黑色的玻璃箱子?难道是?

    王球儿用几个高功率手电筒聚光——没办法,现在手机摄像头都是靠LED补光,那玩意儿到了黑夜根本没用——然后就“咔擦”拍了两张照片。

    “发给我吧,我转发到西安市局那边。”贺武能也打开了微信。

    照元大师也打量了这箱子许久,“闹不好,还真是我们大雁塔失窃的东西呢。这箱子的质地,光滑坚硬的包装层,其实并不是玻璃,而是早已失传的‘古法琉璃’工艺。”

    很多人经常搞不清楚“玻璃”和“琉璃”这两个概念。

    先从头来吧,“水晶”和“玻璃”这两个概念大家还是能分得清吧?

    虽然都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但水晶是天然的二氧化硅晶体,而玻璃却是人工制造,人为从土层或岩层物质中提取二氧化硅合成的。

    所以后来用这种人工的方式制作出来的一些艺术品,也被称为“人造水晶”。

    从工艺的传承来说,人造水晶的东、西方手法并不相同。

    所以西方人的技术,就被称之为“玻璃”。

    而古老的东方人技术,就被称之为“琉璃”。

    你千万不要以为只是叫法不一样,这里面完全就是两个档次的境界。

    西方人烧制玻璃,可以用“一气吹成”来形容,相信很多读者都在科教片里看到过那些人鼓起腮帮子,用一根长长的吹管,去把高温液化的二氧化硅吹成一个花瓶或酒杯,冷却后一次成型。

    因此大家无论是逛商场超市,还是下那种“全场只要九块九”的小地摊,玻璃制品都是便宜得很。

    当然摄像头的镜片和眼镜片除外,那些都是暴利行业。

    而中国古法的“琉璃”呢?虽然成份也差不多,但这门手艺已经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况且你在古代的寻常百姓家,完全找不到。

    因为它虽然也是人工合成的技术,但是无论在古代还是今天,真正的古法琉璃,是列入了“宝石级别”的产品,是正儿八经的收藏品。

    就说古代吧,中国人将琉璃列为“五大名器”——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的第一位,佛家七宝之一,自古以来就是皇室专用,而且还不是皇室里什么人都能用,他对使用者的等级也有森严的要求,民间你根本见不到。

    再加上,完整的中国古法琉璃工艺早已失传,所以即便是到明朝那种很残缺的琉璃制法,也是受到了官方的品级保护,被尊称为“药玉”来使用,你像每次科举考试,中了状元的那个小子,会被皇帝颁赐一件饰品,就是被称为“药玉”的琉璃,而对于常规官员来说,就算皇帝因功打赏,那也只是四品以上才能得到。

    现在我们在市面上能够看到的琉璃呢,大致分为三个类型。

    第一类就是正儿八经的中国古法琉璃。

    等一下,有读者会问,你刚才不是说这东西已经失传了么?

    是的,手艺的确是失传了,可产品不至于失传啊,你去那些古玩市场里淘一淘,没准儿瞎猫碰上死耗子就让你买到了一件古代流传下来的琉璃真品呢。

    其实说到手艺失传,关键还是那些个“宗师”们说话不清不楚。

    比如说古法琉璃,“宗师”们在遗书中写道,说这琉璃啊,就是要在“琉璃石”里面加上“琉璃母”去炼制就行了。

    老兄,您这“琉璃石”是啥?

    《天工开物·珠玉篇》记载:凡琉璃石与中国水精、占城火齐,其类相同……其石五色皆具……此乾坤造化,隐现于容易地面。

    所以天然琉璃石日渐稀缺,尤为珍贵。

    我去你大爷的,这算什么描述?一没产地,二没性状,三,你再怎么不济,就算像李时珍编《本草纲目》那样在文字边上配个插图也好哇。

    全是些不清不楚的“玄文”,毛线索都没有。

    这让后人们如何去寻?

    这还只是“琉璃石”,至于对“琉璃母”的描述就更扯淡了。

    以上还只是原材料方面的坑爹,至于手艺过程就更恶心了,古法琉璃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讲究的是“离子喷砂,真金淬火”,比起西洋人的吹箫口活,中国古法琉璃从来都是火里来水里去,前后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这种古法琉璃的精品制作,相当费时,有的光制作过程就要十几二十天,而且不能用机器设备大数据人工智能啥的,你要纯依靠手工制作。当中的各个环节的把握相当困难,其火候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凭运气。

    就单说“出炉”这一项环节,史料记载成品率便只有70%。更关键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你不像西洋人的玻璃杯,打碎了还可以回炉重新吹,这东西你只要说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十数天、几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诸东流。所以你去逛收藏品古玩市场的时候会发现,只要是真品,那么这世上便没有两款一模一样的中国古法琉璃。

    第二种市面上常见的琉璃,叫做“东山琉璃”。

    声明一下,这里绝不是指蒋委员长败逃大陆的时候,将一大批古代琉璃精品打包挪去东山。

    但它的的确确是舶来品。

    正规的名称我觉得应该是叫做“埃及古法琉璃”。

    这个东西应该归属于西方玻璃艺术演化的体系,它起源为古埃及“费昂斯”工艺。这种工艺我觉得就善良得多,同样是几千年的古代宗师,你看看人家埃及人,他们就知道说人话。

    “费昂斯”工艺同时涵盖了玻砂(Frit)和釉砂(Faience)两种人工合成物质,这俩物都是石英砂在烧结温度不足的情况下,还没有完全熔融形成的近玻璃态物质,其中釉砂指釉质——也就是玻璃质——这一层包裹下的石英混合物,而玻砂则指石英砂和玻璃质混合的情况——即由熔融后重新冷却的玻璃质粘合的石英砂。这样一种二氧化硅含量高达92%~99%的程度,与中国古法的琉璃在外观上差异明显。我个人觉得,东山琉璃应该是控制在介于陶瓷和玻璃两种形态之间,的一种过渡渐变状态,这样就成了一种琉璃艺术品。

    有一点我不喜欢,就是东山琉璃的色调都千篇一律,偏蓝。

    虽然有那么一点点深邃的神秘感,但是看多了容易审美疲劳。

    不像中国古法琉璃那样,美轮美奂,浑浊、通透和半透明交织,色彩鲜艳。

    顺带说一句,我们在逛京城故宫的时候,经常听到导游介绍屋顶的那些“琉璃瓦”,这东西其实跟以上两种古法琉璃没有半毛钱的关系,纯粹就是一种紫砂上釉的技术,做出一种视觉上有点儿琉璃感而已。

    第三种市面上常见的琉璃,它的名字叫做“假货”!

    记得还是2009年的12月份,我刚去京城开始北漂生活的时候,有一家藏品公司开发出一款新的奢饰品红茶,叫做“武夷茶韵1385”,大家去百度一下,就能找到那东西的图片。

    至于这红茶到底价值几何咱就不去议论了,反正不是劣质茶叶,您要是真觉得口感上值这个价咱也没话说。

    关键是那个包装。

    大家去百度上搜搜图片吧,它打的就是所谓的“琉璃”。

    我再说一遍,无论是中国古法琉璃还是东山琉璃,不管它是不是失传,这种琉璃工艺绝对是人工操作,不允许上工业生产线的。

    所以你看那些茶叶的所谓“琉璃包装器皿”,完全都是一个模子弄出来的,可能吗?

    这就叫做“水琉璃”,也就是现今常见的仿制琉璃,这里面一星半点儿二氧化硅你都找不到,因为它连玻璃都算不上,纯粹是以不饱和树脂材料制成,其特点就是重量轻,你找根棍子敲一下,完全没有真正琉璃的金石之音,而且这玩意儿放久了之后,它就会变色、变混浊,别说考古价值了,连工艺品收藏价值也是个大零蛋,所以采购起来价格奇低。

    “这口箱子不简单啊,” 照元大师双眼透着精光,“整口箱子都是中国古法琉璃制造,想来历史一定非常久远了。你们看,这个锁头的位置。”

    大家打着手电筒,顺着照元大师提及的位置观看,果然有被玻璃刀破坏过的痕迹。

    “看来那个死去的伊朗人,他是将整个锁头给破坏掉了。”王球儿叹息地说,“唉,可惜不知道这里头装的是什么,应该已经被计罗侯两口子给取走了吧。”

    “不,这个箱子根本就是空的,而且,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就是这口箱子,无论是伊朗人还是计罗侯,他们什么都没有取走!”照元大师一副幸灾乐祸,胸有成竹的样子,“不学无术的东西,只能怪他们太不了解琉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