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苗医(2)

徐竞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7读书网 www.777du.com,最快更新歪掰的历史最新章节!

    各位女孩子读者们,你们有福了。

    昨天夜里,姜老师新开发了一款大保健……的茶。

    名字很霸气:三花聚顶排油生血仁波切无上至尊曼陀罗养生茶。

    虽然很长,但重点是前面俩字儿——三花。

    对,这是姜老师开发的一款花茶,具体需要三种花做原料来泡。

    第一种就是玫瑰花,需要十克。

    什么?你没有采购过10克的玫瑰花?

    白痴,去药店买干燥的花啊!

    绝对不能用街头男人或者隔壁王笑谈送给你的新鲜玫瑰花泡水喝,那里面有防腐剂,有防虫剂,有催熟剂,有迷奸水……

    第二种便是大清宫廷御前带刀侍卫不小心搞大了宫女肚子之后,的专用打胎良药——西藏红花!

    我这么说您各位就要清醒了,这款茶只适合女孩子喝,而不是随便什么状态的妇女都能喝。

    还是那句话,去药店买,每次泡茶用的分量也是10克。

    以前我就遇到过那种自以为是的脑残,想自己在家研发一款西藏红花的药膳,可是又找不到原材料,人也懒了点儿不愿意出门去药店买,于是乎他居然将治疗跌打损伤的红花油倒进了炒菜锅子。

    这是两种花了吧。

    第三种花比较诡秘,姜老师给出的名字叫做“绿叶梅”……

    我告诉那你们,但凡你遇到中医师这样开处方,那就是很无耻的行为了。

    因为这个世界上,无论话梅杨梅蓝莓西梅草莓,它们哪一个的叶子不是绿色的啊?

    反正我是没辙,我翻烂了各种书各种网,找不到专门的绿叶梅是个什么东西。

    大家如果确实想知道这最后一剂配方,那就请移步到网易热书《挑肥剪兽》的书评区去咨询姜老师本人吧。

    这种花,也是10克。

    三种花各10克,熬水喝。

    按照姜老师的说法,玫瑰花有疏肝理气活血的作用,有心脏病人舌底下脉络稍微有点瘀血的,也都可以用;那么这个藏红花大家一定要注意,藏红花,不是红花也不是草红花,是藏红花,因为藏红花活血化淤的力量比较强,坚持饮用能够消除体内的淤堵;绿叶梅呢!平肝和胃,除了梳理肝气,绿叶梅还能够调理胃气。所以把这三个合在一起,解决小叶乳腺增生,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能提高人的抵抗力,防止病变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

    OK,这就是姜老师最新研发的“三花饮”了,他每天都给村书记强行灌服,现如今村书记长得可健康了,每天身体特别通畅,早晨七点,准时排毒,每次起码四斤以上,那叫一个痛快。等到八点钟醒过来再起床的时候,一整天干活身子骨都特别有力气。

    ====

    好了,咱们接着说苗医啊。

    您各位看,我昨天还只说了一个“望”,就跟中医有天差地别了吧?

    不过呢,老实说啊,苗医看病真的很麻烦。

    他有点儿西医的程度了,要检测这个,要检测那个,不像姜老师坐台的时候……对不起,是坐诊的时候,切个脉他就能慧眼识伪娘了。

    但关键,苗医搞检测,他又不是用的西医那套设备。

    比方说吧,之前我不是讲过吗,苗医除了“望”,还要“听”和“嗅”么。

    拿这个“听”来说,那可不光是听病人说话、呻吟、咳嗽、呼吸,尼玛他还要用耳朵去听一些可遇不可求的声音:

    打嗝的声音。

    肠鸣的声音,以及——

    你放屁的声音!

    听听你的这些声音,究竟是高亢有力,还是重浊气粗,还是低沉拖长……

    所以好多人在网易云阅读看了那些个脑残小说,一个个就对苗族生化技术特别痴迷。

    我劝您,了解清楚再去狂热不迟,有些东西说来简单,但是您真要去做的话,估计昨天的晚饭都到肛门口了,您照样会恶心地从嘴里反胃吐出来。

    不信啊,你觉得自己很牛能忍着去侧耳倾听病人放屁是不是?

    好,那我再告诉你那个“嗅诊”是怎么一回事。

    嗅诊是医生用鼻子去闻病人身体皮肤上散发出来的体气,记住,要出完汗去闻,而不是刚用舒肤佳洗完澡去闻。

    还能忍是不是,你觉得你遇到的病患可能是个美女是不是?

    好,让她张嘴,去闻她的口气。

    不刷牙啊,刷完了味儿薄。

    还能忍是吗?

    好家伙,您各位口味真重。

    OK,苗医“嗅诊”第三步,请病患拉一坨屎给您。

    趁热,闻吧。

    我告诉您方法啊:如果大便是那种焦臭味,或着腐烂的鸡蛋那种,这就要归属到“热病”的大类。

    别告诉我你不知道那种屎的味道叫做焦臭啊,这只能说明您平时闻少了。

    那如果病患的屎呈现出死鱼死虾的那种腥臭,或者干脆它就不臭……我擦,这种我还真没遇到过,苗医理论就统一定性为“冷病”,或者说您这人体质忒虚。

    “摸”诊就跟中医的切脉差不多,不过人家苗医不认死理,才不像姜老师只抓着你的手腕切。

    人家是要将你全身衣裤都扒个精光,伸出一双大手,从上到下一共摸你全身十六个地方。

    苗医说了:人体能够脉动的地方,才不是手腕一处,能跳跃的地方咱都得好好抚摸,不同位置的脉象它会告诉你不同的信息。

    再说了,这是患者自愿的,反正脱光了,不摸白不摸。

    我印象中,有一处“摸诊”的位置,叫做“左乳下”,啥境界您自个儿揣摩。

    诊完了就得治不是,苗医治病的方法论跟中医不同。

    中医是遵循道家理论,那都是高级算法,咱看着都眼晕。

    苗医比较朴素,更像是遵循上古阴阳家,折腾的是二进制代码算法,叫做“热病冷治,冷病热治”。

    这就叫做阴阳两纲。

    当然了二进制算法太残酷,会搞死人的,苗医后来发展了一下,二进制进化到十六进制的汇编语言,用模块化的方式编译出了“十六法门”。

    赶毒法:治疗积毒病候;

    败毒法:治疗雄毒病候;

    攻毒法:治疗恶毒病候;

    止痛法:治疗疼痛病候;

    冷疗法:治疗急热病候;

    热疗法:治疗急冷病候;

    提火法:治疗内冷病候;

    退火法:治疗火毒病候;

    止泻法:治疗泻肚病候;

    健胃法:治疗胃弱病候;

    帮交环法:治疗交环不和病候;

    补体法:治疗亏损病候;

    表毒法:治疗风冷气水毒草病候;

    退气法:冶疗气壅病候;

    止塞法:治疗外漏病候;

    解危法:治疗危急病候。

    同样的,这些都是理论,但是呢,讲理论都很枯燥的,现在欢乐一点,我给大家见识见识临床。

    咱先说急诊室用的那些招啊。

    放血疗法。这个跟中医的放血疗法是一样的,不多说,大家可以去查。不过有一点大家注意,苗医放血,不一定用针的,有的时候他们喜欢用碎瓷片……您各位想想,那得多疼。

    刮治法。这个就跟中医的刮痧差不多了。我小时候经常中暑的,我爹就用瓷勺蘸自来水,在我背上帮我刮痧。不过有的时候暑假回到湘西苗寨里头呢,他们那些正经苗医帮我刮痧就复杂了。

    反正瓷勺没有,我印象中被民国货币袁大头刮过,被竹筷子刮过,甚至我还被洗锅用的那种老丝瓜瓤子刮过……

    不蘸水,他们有的时候蘸菜油在我身上刮。

    刮背啊?

    何止!刮背就算了,还要刮胸脯。

    你们退回到“本书详情”,点开我的作者头像好好瞅瞅,我那胸比某些女读者发育得还要好吧?那就是年少时代被锅刷加菜油刮出来的。

    头顶、前额、鼻梁、后项、腹股沟、四肢内侧……

    问题是,每次那个寨子里的老苗医都不耐烦,调好东西就交给他那个十五岁的年轻孙女来给我刮了,唉,弄得我特别不好意思。

    爆灯火疗法。“灯草芯”你们知道是什么东西么?因为苗族居住的那些地方,都很穷的,就算是古代烧油灯,你以为他们家家都用得起纯棉灯芯?

    更多的时候,就用“草芯”。

    可想而知,这种草是中空的,不然不方面吸油疏导燃料嘛。

    有的读者就会问了,那既然有这么不耗成本,随处可以采摘的灯芯草,那为啥不大力推广呢,干嘛还要浪费那么多的棉花去费钱编织灯芯啊?

    各位,因为这个“灯草芯”,它跟棉花芯子相比,有个无法克服的缺点。

    用灯草芯取代棉芯来点灯,因为这个芯子是中空的,所以你在使用这盏灯的过程中,就会一直有那种不断出现的爆炸声。

    记得以前的卷宗里我跟大家说过中国古代的“爆竹”是怎么一回事,这个原理差不多。

    因此用草芯做的灯,噪音很大,用起来不安静,特别是那些苦读寒窗的贡生,真的是会吵死。

    那么苗医的“爆灯火疗法”则是要反过来借助这一特性,用灯草芯浸透桐油或菜油,在灯上点燃后往选定的部位迅捷点灼,可听见轻微的爆炸声,被点处皮肤可见高粱大小的白色焦点。

    到今天我都没有明白,这种方法是用来急救什么病症的。

    而苗医急诊的四大法门中,其实最令人神往的,叫做“生姜叭法”。

    这个事情年岁大的苗医就不方便做了,因为这个活要求苗医的牙口要好,而且口腔粘膜要比较能经折腾,至少你要不怕辣。

    所以往往这种事,就交给年轻秀美,或者年轻俊美的小哥哥小姐姐苗医们来做了。

    具体操作方法是:

    第一步,找一块生姜,洗干净。

    第二步,苗医直接把生姜扔进自己嘴里,嚼!

    第三步,细嚼,但千万别咽下去,不光是姜沫子你别吞,就连你自己被刺激出来的大量口水,也不要吞下去。

    第四步,在患者的身上找穴位,然后用你的嘴强吻上去!

    您一定以为是要将那些嚼烂的生姜和口水敷上去是吗?

    傻啊,真要是那样我还不先吐在一个碗里,然后抹着去贴患者的身子啊。

    苗医用自己姜味哄哄的嘴,亲上去以后呢,就要吸,用力的吮吸,直到将患者这个穴位的皮肤吮到发红,才算是成功。

    好嘛,中医拔火罐,苗医这叫做拔姜味人罐。

    至于具体吮吸的穴位,那就多了,常吮的七个穴位中,什么百会、印堂、风池、风府,这些都在脑袋上,而且基本都是长头发的位置,亲就亲吧,只要把头洗干净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肩井,这个吮起来就有点儿张艺谋大片的感觉了,不明白的还以为你要干啥。

    神阙,这个穴位有个常用名称,叫做“肚脐”。

    尼玛洗澡就都洗不干净的地方,现在你要用力将患者的肚脐吮到发红……

    真是想想就要……别急,先别忙着吐,七大常吮穴位的最后一个,叫做“涌泉”,位置在脚底板……

    舌尖上的足疗,这尼玛就是你在大保健都不一定能享受到的东西!

    以上这些都是急诊室的救命法门,基本上都是以理疗手段为主,你看不到什么用药的东西,然而这两章的重点,我们要追寻溪生科技公司采购苗药的问题,那就要先来看看门诊的治疗手段,这些手段主要是“用药”了,我们要先大致搞清苗医用药的方式,你才好去理解,为什么溪生科技公司买了那么多莫名其妙的东西,但是海关和姜老师还是能一眼判断出这些都是药材。

    咱们就按照眼下海关报关单上的几个重点货物的名称来。

    第一个,牛角。

    这里当然说的是水牛角,黄牛的角太小了,而犀牛嘛,据说中国古代曾经有过,后来被官僚权贵们吃光了。

    传统中医对水牛角是有应用的,磨成粉去和药丸,主要折腾一些清热、解毒的事情。但是苗医拿水牛角,是用来拔罐的。

    这个叫做“气角疗法”,你比方说现在从巫家坝的货舱中发现的水牛角,那都是经过了粗加工,一纸箱子全都是那种2~3寸长的牛角尖,每个牛角都在尖端锉了一个小孔。

    治疗的时候,将角的圆口——就是切割牛角下来的那个横截面,紧按于患处,苗医则需要自己用嘴从挫开的小尖孔处将角内空气吸出,造成角负压,然后用蜂蜡迅速密封小孔,这个牛角就会像火罐一样,紧附于患处皮肤。这个水牛角一般用来治疗麻木、疼痛、扭伤等。

    第二箱,这个就很抢眼了,全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你大概看一眼就知道,全都是电视上经常播出的,苗族女孩子传统服饰上面那些个银首饰。

    这也用来当门诊药方吗?总不能将白银吞进肚子里面去吧?

    当然不用,我相信大家在网易云阅读看那些脑残小说的时候,经常会有苗族蛊师给男女主角解毒解蛊的时候,用一枚煮熟的鸡蛋在你光溜溜的肉体上滚来滚去的场景吧?

    这个就是苗医门诊著名的“滚蛋”疗法。

    但是注意了,并不是脑残小说里面写的那么简单。

    滚蛋疗法有滚生蛋和熟蛋两种。滚生蛋自然就是用生鸡蛋去滚,但是生鸡蛋多脏啊,刚从鸡屁股里混着鸡屎滑出来的,您还是要先把蛋壳洗干净,再晾干。

    然后用这枚生鸡蛋在前额、胸、背、腹部、手足心等处来回或顺时针滚动,请注意,一定要滚到整枚鸡蛋发热才行,很多人坚持不了,滚着滚着鸡蛋就击破了,这个法子主要是治热病用的。

    那么滚熟蛋,就要用到溪生科技公司采购的这些银首饰了,因为你要把生鸡蛋和这些银首饰放在锅子里一起煮,蛋煮熟后先将蛋取出,稍微降降温,免得你烫手,然后用热蛋在患者前额、额角、背部、胸腹部不断滚动,使热力和药力透过皮肤入内达到治疗冷病的目的。

    其他还有发泡疗法、佩戴疗法、熏蒸疗法、火针疗法、抹酒火疗法、烧药火疗法、纸媒筒疗法、外敷疗法、热熨疗法、刮脊抽腿疗法、拍击疗法、外洗疗法、药针疗法、化水疗法、饮食疗法等。

    其中很多是跟传统中医相似的,但也有一些是名称相近,但方法论却截然不同。

    你比方说药针疗法。

    中医讲究针灸,在你的各种穴位、经络上扎来扎去的。

    苗医手里的针可不找你的穴位,他是专门冲着患处来的,你落枕我就扎脖子,你手背长癣我就扎你的手背,你如果是蛋疼的话呢我就……

    根据病情不同,有“硫黄针”和“糖药针”两种。

    硫黄针疗法很恐怖的,针很简单,缝衣针就可以,但是这个施针过程温度比较高,为了不让医生感到烫手,同时也为了避免医生手上出汗拿不稳针,或污染针尖。苗医一般的做法是将针尾插入筷子头内,仅留出1.5毫米左右的针尖扎紧备用。然后找个金属或搪瓷缸子,烧硫黄,待熔化后用针尖蘸着滚热的液态硫磺,对病人的患处进行“点刺”。

    真是想想都疼。

    糖药针就比较复杂了,川乌、草乌、南星、一支蒿、半夏、半截烂、断肠草……你要找30多种药材,而且还不能去药店买。

    因为药店里的这些东西,都晒干了。

    你得找新鲜的,刚刚采摘下来的,拿回家洗干净,然后扔进榨汁机。

    榨好的药汁置放于阴凉通风处晾晒,它不会晒干,而是会浓缩成一种很恶心的膏状物。

    其实一次也用不了一管牙膏那么多,您大可以用个什么容器收藏起来,反正每次要用就拿牙签挑一颗黄豆大小出来便差不多了。

    虽然量不多,但是这东西浓度真的很高,您得用起码一斤白酒稀释,在稀释的过程中,加入跟糖相关的东西——要不然怎么叫做“糖药针”呢。

    这里所谓的糖,是要去大山里找的。

    找马蜂窝,别拆!

    重点不是窝,而是马蜂,要活的,有多少抓多少,至于你还能不能活着回来那不是本章探讨的范围,请自求多福。

    如果你还有命回来的话呢,请用手一只一只捻起来,反复揉搓它们的下半身敏感部位——这个活我念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干过,不过不是马蜂,而是普通的蜜蜂,那也是经常不小心就扎伤自己疼得够呛。

    如果你手法好的话呢,就会发现这些马蜂的屁股上面,那根毒刺,就会慢慢地勃出来,很有意思的。

    稍微用一点点的指腹力量,那些毒刺的尖端就会有清亮的毒液滴出来。

    我们小时候干这个活真的是很有佛性的,既榨取了蜂毒,我又没有伤害它,照样可以放生飞翔。

    加入适量马蜂尿(蜂毒),然后用上述针具蘸药水刺患处,视患处大小点刺1至数针。

    苗医的这两种针法,都是用来主治风湿麻木、疼痛、偏瘫等病人。

    “这么说的话,苗医的工作方式也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啊。”邓甬力也是一阵钦佩。

    “医术奇葩,这苗药自然也就令很多人看不懂。”姜老师指着一地的纸箱子说,“苗医用药多是植物药、动物药及少量矿物药。从方法论上来讲,和中医有相似的地方,中医讲究‘是药三分毒’,苗药也是这样的观点,没有什么药材是百分百优秀的,比方说口服类的药材吧,他们是从口感上来划分的。”

    第一类是质地比较“粘稠”的,这种药吃的时候粘牙齿,吞咽也不方便,但是它易消化,补气力,清头脑;

    第二类叫做“糯”,这就难消化了,还容易伤你的肠胃,但是这类药往往能帮你强筋生血;

    第三类就是那种粉粉沙沙,放在口里容易碎裂的东西,这种药“好吃”,补血肉,和血脉,但是,较难消化,而且吃多了容易放屁;

    还有一种药,质地跟面团一样,补肉补气,利关节,较易消化,但是它容易造成一种“饱肚子”的假象,你吃完药都不想吃饭了,这种药吃多了你的肠胃功能会削弱。

    哗啦——

    姜老师将一个纸箱子倒翻过来,各种苗药撒了一桌子。

    但是都很干净,桌子上一点儿渣、尘都没有。

    “苗药对采制的要求非常严格,绝对不像我们药店里的那些中药,你放在水龙头下还能冲出一团泥沙的。”

    植物药,中医的采集讲究年份,比方说田七,你一定要采摘三到七年的,早于三年的非但没有药效,吃了还容易食物中毒。但是苗药的采集,不讲究年限,而是讲究有“效成分富足”时采集。比方说根类,你应该在植株茂盛至第二年抽苗前采集,茎叶就应该在生长旺期,花类不能等它盛开而要在含苞待放时,果实在初熟间,芽苗则力求娇嫩鲜美,皮类以浆汁富足为最好。

    动物药,包括鱼、虾、虫、兽,那种什么要放在田间地头将动物杀死抛尸,然后自然腐败之后拿来用药的——这种叫做网易云阅读脑残玄幻小说的情景。你要是照着用的话,可以先预定殡仪馆的排号。

    动物药一定要鲜活,要确保动物生前的健康品质。

    “矿物、金属这些东西,一定要剔干净杂质。”姜老师说,“包括中医也一样,现在很多演电影的,什么山上挖出一坨硝石直接就往汤汁沸腾的药罐子里扔,简直是胡来。炮制、提炼、合成、剂型改革那是一样都不能少!”

    仔细盘点了所有的纸箱子之后呢,姜老师认为,这个可疑的东山溪生科技公司里头,一定有苗医高手的存在。

    “虽然我不懂他究竟要配什么药,但是从原材料的数量和品类上来看,他的组合是非常专业的。”

    苗医用药配方有两个法则。

    第一个原则就是混P,术语叫做“配单不配双”,就是只用1,3,5,7,9之类成单的药物种数配方,而不用2,4,6,8之类成双的药物种数配方。

    第二个原则叫“三位一体”,就是领头药、铺底药、监护药三类药物共组成方。领头药是针对病情起主要作用的药;铺底药,是对领头药有相资作用或对身体有补益作用的药;监护药,是缓解领头药、铺底药的劣性和毒副作用,督促共达病所的药。这三类功用药与别的药物共配成方,形成三位一体,才能发挥药物的良好疗效。“因此,在选药配方时,在选药上、用药分量上、制作方法上以及服药方式、禁忌事项等方面,都要注意发扬事物之间的良性关系,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姜老师将所有的药材都按原样重新放回到了纸箱子里面,“不过这样算起来的话呢,那些陨石,从数量上看,似乎并不是作为一剂‘药材’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