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章 劝截(1)

徐竞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7读书网 www.777du.com,最快更新歪掰的历史最新章节!

    你们知道什么叫做“劝退”吗?

    学校对那些极端恶化整体教学形象和升学质量的学生,“为了照顾这些孩子的颜面”,就不采用惨无人道的“开除”处分了,而是用婉言劝说他主动申请退学的办法。

    在企业,面对那些没法子再按领导要求去工作的职工,“为了照顾这些人的颜面”,就不采用惨无人道的“解聘”处分了,而是用婉言劝说他主动申请辞职的办法。

    那么所谓“劝截”,就是用婉言劝说作者截稿的意思。

    你们明白发生什么事情了吧?

    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么快就看到“后记”了吧?

    是的,今天要带给大家两个消息,一个好消息,一个不好的消息。

    不好的消息就是刚才我说的这件事情,《歪掰的历史》即将截稿了。

    编辑阿姨给我的理由是:你越写越扯淡了,所以不要再写了。

    阿姨是个好人,这就是我刚才所讲的“婉言”。

    如果换了是后台那帮人畜共愤的审核员来跟我谈这件事情,铁定就没有这样客气了。

    其实无所谓的,作为一个每天早晨还能勃得起来的中国男人,怎么能让这么人美心善的阿姨下不了台?

    于是我很痛快的就答应了,按照阿姨给的时间表,希望我这个月底前截稿。

    当时我是这么想的,咱写这本书,也不是冲钱来的,要不然我会那么大篇幅反反复复手把手教各位如何节约阅点么?

    口味重,审核员没完没了地闹事也不是问题,不少章节被他们折腾得搞不下去的时候,我不是也没有过度纠缠,发不出去的章节,直接用WPS导出JPG图片放到百度贴吧里面去,通知大家免费看了么?

    所以我想,截稿也好,我以后就不用再每天提心吊胆地跟审核员纠缠,未来的章节更新,我索性也不去改换门庭,就发到一些公众号、自媒体上面,供大家免费阅读不就结了么?

    我省力,审核员们也省心,读者更省钱,还可以给我的自媒体涨涨流量,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

    各得其所的事情,所以我就跟阿姨说,那你们办公室就出一份合同解除的函发过来,我签字呗。

    人家不干。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那就有些玄幻的味道了。

    既要劝我太监掉这本书,又不让我换个地方,哪怕不赚一分钱稿费全公益地续写也不行……这什么节奏?

    好吧,活人还能让尿憋死吗?

    既然决定了做公益,那我总会有办法的,具体放在后面说。

    现在,我声明,按照编辑阿姨的要求,《歪掰的历史》正式截稿了。

    请各位有想法,或者有继续欲求的读者,加到群里来吧,对,就是本书“作品简介”里面留的那个群号码。

    哦对了,网易云阅读的作者才能看到我留下的群号码,如果换了别的平台,不一定能看到呢。

    但是正文里面不让留QQ群的号码啊。

    有了!我留一串九宫格的符号,你们能看懂的就加吧。

    ㄈ,〢,〢,┗,ㄈ,┛,┓,ㄈ,口。

    苍天啊,请护佑本书读者的智商,让尽可能多的人看懂吧。

    这个月的话呢,我会做这么几件事情。

    第一,我会维护好那个群,并且和大家一起商量继续写下去的办法;

    第二,本书虽然已经声明截稿,但是我暂时还不会在后台提交“完结”的要求,利用这个月剩下的时间,做做查漏补缺,把前面已经发布的内容,修正一下错别字啥的。还有就是有一些涉及到个人肖像和名誉权的内容,比方说出现了那些当官的真人姓名啥的,我会做一些修改,国庆节前,这本书在网易云阅读就是正式完结的状态了;

    第三,我想写篇后记,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先跟大家交代交代本书的创作初衷啥的,不然看了这么久……你们总该不会像编辑部的那些人一样,真的以为我在瞎掰吧?

    ====

    先跟大家说说人设吧,先说主人公。

    我本人姓徐,大概是网易云阅读男生频道里你很难找到不用笔名用真名的作者了吧?

    创作这本书的前两年,我老婆怀孕了。

    这事情跟王笑谈没关系,他远在佛山,29cm的长度再霸气也射不到长沙来。

    不过老实说,也没有那么遥远哈。

    记得怀孕前我们选择的造娃场地,在厦门。

    两个人都请了年假,趁着别人都上班的日子,跑去了鼓浪屿。

    算好了排卵期,开房!

    虽然是顶级景区,但是只要避开了公众假期,那就真是心旷神怡,啪啪啪的时候你把门窗全撩开都没关系。

    闻着海风,我嚼着牡蛎,她叼着蟹腿,两个人跑酒店天台顶上,扶着栏杆将泳装底端的布料一挪就开啪了。

    露天造,这,你比不了吧?

    吃海鲜补充锌离子办事,那命中率真是超高,当时我满脑子都是伟大领袖金日成的名字。

    人有信仰,他还真就成了。

    后来就出了麻烦事,老婆说:那你给将来的娃儿取个名字呗。

    其实这种事情我一开始是拒绝的……Duang~

    因为我在日常工作中经历这种磨难太多了。

    从事商业策划十多年,我们这些所谓的策划师,每天要面对的痛苦就是,你废寝忘食打了鸡血一般折腾出来一大堆创意,然后客户这里挑刺那里修改,最后搞成个面目全非的东西。

    他满意了,你一点儿成就感都没有。

    我觉得我给娃儿起名字,一定也是这种下场,所以断然拒绝。

    但是后来,全家人都要求我做。

    我一想也是啊,这又不是用来赚钱的商业策划,这是给自己的亲生儿子命名啊。

    不一样,所以我决定接受这个工作,然后长达一个礼拜,不停地找灵感,不停地完善创意,人都消瘦了好几圈,最后我拿出了四个名字供老婆和各种家长挑选。

    这四个名字就是:徐一飞、徐紫翎、徐诗寒、徐步摇。

    然而悲剧还是发生了。

    我一家子亲戚,决定上山寻访“高人”决断。

    我们那儿有座山,很古老。

    山上有座庙,号称比那座山还要古老。

    听到这就已经很扯淡了,但是还有更扯淡的。

    庙里住着和尚啊。

    但是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头发跟擦了鞋油一般光鲜亮丽的大师。

    我倒是不介意,谁说带发就不能修行了?

    班禅额尔德尼的发型就比我美。

    而且人大师也说了,他是精通佛法的人,取名字嘛,常规业务,从未失手!

    但是他拒绝在我提交的四个名字里做挑选,当时我就有两眼一黑的感觉。

    得按人家的来。

    大师,精通佛法的大师,庙里的大师,他拿出了一张道家八卦阵图……

    经过复杂的周易运算,大功告成,我家娃儿的名字就这么定了。

    您各位说说,我是个啥子心情?

    对策划师来说,一件耗费了心血的创意作品,那就跟亲生儿子一样,心头肉!

    我不会让他们就这么进坟墓的。

    这就是《歪掰的历史》四个主人公名字的由来。

    ====

    再说说分卷吧,大家都看到了,每一卷,我都是用一件文物做标题的。

    我是2005年毕业的,直到今天,我还在牢牢记忆并力争重现那种不追逐名利的欢乐日子,以及那些仅仅为了喜欢或讨厌而或笑或骂的男男女女们。

    后来我发现,人类,真的是一种向往单纯的生物。

    因为不止我一个人这样啊,2007年的时候,那些个分道扬镳扬到天南海北甚至南半球的同学们,硬是克服了重重困难,刚出道2年屁身份地位没有的我们,硬是在同一个时间点,向不同的单位不同的老板和不同的老板娘,请到了一致的假期,跑回长沙聚了起来。

    多难得的群欢群宿啊,这样激情和基情澎湃的男男女女堆在一起,你说不啪上几晚你对得起天地良心么?

    反正我是每天活动结束就回家睡觉了。

    因为每场活动我都是带着女朋友去的,也就是七年后我的老婆。

    我这不是瞎掰,当时的聚会合影我还留着呢,我们全班同学站成的大方阵,我老婆就杵在最中央。以至于多年之后有同学忘记了这件事情,翻出照片来都会有些诧异的说:“为什么我们班的合影,会有一个外校女生站在最中央啊?”

    扯远了啊。

    我想表达的是,那个时候,不光假难请,而且也是因为大家毕业才两年,都没什么钱的,一起到长沙来聚会,路费、吃住花销都不是轻松的事情,光我家两室一厅的房子,就接待了四对男女。

    穷游,穷聚,自然也就只能穷玩了。

    高消费场所是攀不起的,充其量跑到什么吃黑松露的西餐厅,趁着服务生不注意赶紧和趴在中央大冰块上的蓝鳍金枪鱼拍张合影,留着以后炫拽。

    那年月的手机,还没有前置摄像头,只能要同学帮忙拍。

    后来大家觉得这样实在是太恶心了,咱都是有文化有素质的人,得去做点儿上逼格的事情。

    正好,我们在校门口聚会的时候,看到了一张路边广告:

    莆田圣手,

    法驾长沙,

    医人八千,

    未有不治,

    宫廷秘方,

    为民造福,

    淋病梅毒,

    一针包除……

    不好意思啊,应该是下面那张广告。

    说是在长沙市中心的湖南省博物馆,这几天正在举办一场超大规模的文物展览。

    2007年5月,湖南省博物馆举办主题为“国家宝藏”的藏品展,我们这一群穷得叮当响,但是又刚刚从相聚的激情中获得余韵的男女,就一窝蜂地涌进去了。

    进去以后才知道,这个馆长真的姓段。

    至于是不是叫段天鸣,有没有一个叫做段诗萌的漂亮女儿,那就留给读者们去考证了,欢迎大家到长沙来。

    馆里正在进行的展出,其实就是当时不久前,中国国家博物馆在日本举办的“悠久之美”的归国展,参展的五十余件展品,其实是从十六个不同的省、市集中征调上来的,时间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10世纪,湖南的四羊方尊、江苏的金缕玉衣、四川的纵目面具、湖北的大尊缶、浙江的良渚玉琮、云南的滇王金印……总之你随便挑一件出来都是那种惊天动地的超级文物。

    去年央视不是也折腾了一个叫做《国家宝藏》的栏目么,还折腾了全国各地博物馆的馆长们一起耍宝,其实跟这种一次性的现场集中展相比,那种电视作秀节目简直就是个烂渣。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在湖南省博物馆的展览里面,湖北省把大尊缶扛过来了,把编钟扛过来了,很多重量级文物他们都没有藏私。

    但是,没有“越王勾践剑”。

    你们不会以为那把剑真的失踪过一段时间吧?

    反正我也不知道为啥那把剑没有过来参展,所以一开始,若不是有读者在网易云阅读的书评区建议,卷十一我原本是想写另外一件文物的。

    打那次看完展览回来以后呢,我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考古和历史明明这么有意思,可是青年人,或者少年人并不爱看?甚至他们会觉得枯燥,很烦?

    原因就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