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日本----旅游文化【3】

春晚特约记者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7读书网 www.777du.com,最快更新樱花之都---日本最新章节!

    3东京塔

    东京塔(日语:东京タワー;英文:TokyoTower),正式名称为日本电波塔,又称东京铁塔,位于日本东京都港区芝公园,是一座是以巴黎埃菲尔铁塔为范本而建造的红白色铁塔,但其高332.6米,比埃菲尔铁塔高出8.6米。1958年10月竣工,此后一直为东京第一高建筑物,直至2012年2月东京天空树(634米)建成而退居第二位。在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8.9级地震中,东京铁塔塔尖变歪。2013年5月15日宣布,设置在东京塔下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南极桦太犬群像雕塑”的搬迁工作正式开始。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东京塔位于东京都港区芝公园西侧,塔中心位于东经139°44′55″、北纬35°39′20″

    【官方名称】:日本电波塔,东京铁塔

    【建筑高度】:高333米

    【占地面积】:2118平方米

    【开工时间】:1957年6月29日

    【竣工时间】:1958年10月14日

    【管理单位】:日本电波塔株式会社

    【设计单位】:内藤多仲,石井干子,日建设计株式会社

    【英文名称】:TokyoTower

    【日文名称】:东京タワー[1]东京塔

    建筑设计师:TachuNaito

    建筑使用的电缆数量:n/a

    在这个速度偏转(米):0.3

    塔的地面以下深度:20

    天文台的高度:250/150

    建筑需要多少年完成:18

    天梯容客量(人数):32

    天梯一个小时的容客量(人数):2880

    天梯速度(公里/小时):9

    在建设过程中在塔上最多能容纳多少工作人员的数量:220000

    最大设计风速(公里/小时):288

    井状通道最宽的直径:80

    井状通道最窄的直径:3.2

    制造天梯公司名称:Mitsubishi

    净使用建设面积(平方米):23100

    广播设施数量:15

    天梯的数量:4

    到顶阶梯数量:590

    建筑用钢材量:4000

    从核心天线摆动:0.3

    总建筑成本(美元):$30milion

    塔总共高度,从底部,包括天线:333

    天线的长短:79

    塔总共重量(公吨):4000

    从天文台到天空布景的能见度:200/100

    水箱容积(立方米或毫升):1000

    金属结构重量:4000

    建筑简介

    东京塔是日本较高的独立铁塔,高333米。铁塔由四脚支撑,为棱锥体,塔身被涂成一段一段的橙黄色和乳白色,鲜艳夺目。塔上肩负着7个电视台、21个电视中转台和广播台的无线电发射任务。在高100米的地方,有一个二层楼高的展望台;在高250米的地方,有一个玻璃展望台,在此可以俯瞰东京全市。塔的下部为铁塔大楼,一楼为休息厅,二楼是商场,三楼是一个规模居远东第一的蜡像馆,四楼是近代科学馆和电视摄影棚。[2]

    背景

    东京铁塔诞生以前,世界上第一高塔是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但东京铁塔超过它13公尺,高达333米。而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却只有埃菲尔铁塔的一半,造塔费时一年半。用这样少的材料和这样短的时间,平地竖起这座防台风、抗地震的庞然大物,震惊了全世界。东京塔1958年12月建成。1968年7月对游客开放。

    东京铁塔由建筑师内藤多仲与“日建设计株式会社”共同设计。高332.6米,较埃菲尔铁塔的324米高出8.6米,是世界最高的自立式铁塔,重4,000吨,与重7,300吨的埃菲尔铁塔相比重量大幅减轻,开工于1957年6月29日,1958年10月14日竣工,12月7日正式公开,12月23日举行竣工仪式,开始了正式营业。

    灯光照明由世界著名照明设计师,石井干子设计主持,照明时间为日落到午夜0点之间。灯光颜色随季节变化,夏季为白色,春,秋,冬季为橙色。

    东京铁塔由建筑师内藤多仲与日建设计株式会社共同设计。塔在150米处设有大型瞭望台,249.9米处设有特别瞭望台,可一览东京都内景色,晴朗之日可远眺富士山。除发送电视、广播等各种无线电波外、还在大地震发生时发送JR列车停止信号,兼有航标,风向风速测量,温度测量等功能。铁塔正下方建有四层的东京铁塔楼,除设置了通往展望台的出入口外,还设有东京铁塔水族馆和各种纪念品的小卖铺。另外建东京铁塔时,曾破坏了原址上的增上寺的部分墓地,传闻此地常有灵异现象的出现。

    朝鲜战争时使用过的部分战车被用作建塔时的原材料。东京铁塔为“日本电波塔株式会社”所有,主持其日常维护管理工作。

    特点

    东京铁塔之前是东京的最高点(后被东京天空树超越),棱锥体形的铁塔由四脚支撑,塔身涂成澄黄和乳白相间的颜色,鲜艳夺目。[3]

    无线电天线

    塔的上部装有东京都7个电视台、21个电视中转台和广播台等的无线电发射天线。

    塔的上部是整个建筑物的心脏,对外发送无线电波,为NHK(日本广播协会的缩写)、日本电视网、东京放送、朝日电视、富士电视、十二台等电视台的7个频道传送节目。另外,还可以发射侦察、消防等方面的特种电波。塔基底的四只坐脚墩之间各隔80米,四脚之内建有一座5层大楼,里面设有餐厅、百货店等,供应齐全,大大方便了游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楼内特开辟了科学馆,展出电视、无线电设备、各式各样的实验仪器、丰富多彩的科普图片,使游客既尽游兴,又增长知识。

    瞭望台

    塔身150米的高处建有一座2层楼的瞭望台,供来客登高赏景。250米的高处设有特别瞭望台。3台电梯不停地运送参观的人们。从大楼底层到瞭望台,乘电梯只需一分钟,若徒步则需攀登563级阶梯。

    瞭望台内是一个20米见方的房间,四周用整块的大玻璃镶装,游客置身其中,仿佛凌空出世,远离人间。晴天,向下俯视,整个东京一览无余,西边美丽的富士山,淡妆素裹,婉丽多姿,令人赞叹。入夜,塔身饰灯骤然齐明,在夜空中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愈发显得神奇、雄伟。

    铁塔大楼

    塔的下部为铁塔大楼,一楼为休息厅,二楼有商场,三楼是规模居日本及远东第一的蜡像馆,蜡像馆内有数十尊和真人一般大小的蜡像,四周的布景,有神话中的仙境、恐怖的囚室及逼供室等场面,加上灯光及音响效果,使游客宛若其境之感。在大楼的入口处右侧,还矗立着参加第一次南极考察队的犬群塑像。四楼是近代科学馆和电视摄影棚,五楼是电台发射台。

    铁塔下雕塑像

    南极桦太犬群像雕塑矗立在东京塔下部铁塔大楼的入口处右侧。

    日本南极观测队于1956年首次登陆南极时,曾有23只桦太犬作为雪橇犬一同前往。1958年2月,因天气恶化,观测队在返回日本时被迫遗弃了其中15只狗。直到1959年1月14日,观测队再次前往南极基地时,才发现有两只狗仍然生存。这两只幸存的狗分别叫做“太郎”和“次郎”。

    “太郎”与“次郎”生还的消息在日本带来不少冲击与感动,日本爱护动物协会特意邀请曾经制作过忠犬八公像的雕刻家安藤士,为这15只桦太犬制作了纪念雕塑,并于1959年9月设置在东京塔下。

    2012年8月,东京塔运营公司开始计划铁塔周围的绿化工作,在征得动物保护协会的同意后,最终决定将“南极桦太犬群像雕塑”搬迁至其他地方。据了解,在找到“新家”之前,“15只桦太犬”将被暂时安放在东京塔运营公司的仓库里。

    2013年5月15日,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日本东京塔管理人员15日宣布,设置在东京塔下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南极桦太犬群像雕塑”的搬迁工作已于15日正式开始。

    信号传送

    ?

    1.特别瞭望台

    ?

    2.大瞭望台

    ?

    A:VHF类比电视信号天线(NHK、民间放送、放送大学)

    ?

    B:UHF数码电视信号天线(NHK、民间放送)

    ?

    C:UHF东京MX电视信号天线 ※类比、数码同时

    ?

    D:VHF数码音声信号天线

    ?

    E:FM放送天线

    ?

    F:微波中转设备天线

    模拟设备

    铁塔建立之初,模拟信号送信所设立在第五层,出于安全理由,不对外开放,各电视台信号设备(送信机)概要如下:

    模拟信号设备一览(TV)

    电视台名

    呼号

    频道

    天线功率

    有效辐射功率

    NHK综合

    JOAK-TV

    1

    图像50kw/音声12.5kw

    图像240kw/音声60kw

    NHK教育

    JOAB-TV

    3

    图像270kw/音声69kw

    日本电视台

    JOAX-TV

    4

    图像370kw/音声94kw

    TBS电视台

    JORX-TV

    6

    图像380kw/音声95kw

    富士电视台

    JOCX-TV

    8

    图像370kw/音声92kw

    朝日电视台

    JOEX-TV

    10

    图像370kw/音声91kw

    东京电视台

    JOTX-TV

    12

    图像370kw/音声93kw

    东京都会电视台

    JOMX-TV

    14

    图像10kw/音声2.5kw

    图像17kw/音声4.2kw

    放送大学学园

    JOUD-TV

    16

    图像50kw/音声12.5kw

    图像330kw/音声81kw

    以上台的信号天线都位于特别展望台之上的最顶部,排列顺序如下:NHK综合、NHK教育(以上两台共用)、朝日电视台、富士电视台、TBS电视台、日本电视台(以上两台并列)、东京电视台、放送大学(以上皆为广域信号,仅NHK教育为全国放送)。MX电视台开设的县内放送,因信号范围限于东京都内,信号天线处在较低的位置。

    FM广播信号设备一览(TV)

    广播台名

    呼号

    周波数(MHz)

    天线功率(kW)

    有效辐射功率(kW)

    InterFM

    JODW-FM

    76.1

    10

    11.5

    放送大学学园

    JOUD-FM

    77.1

    38

    TOKYOFM

    JOAU-FM

    80.0

    44

    J-WAVE

    JOAV-FM

    81.3

    NHK-FM

    JOAK-FM

    82.5

    以上广播台的信号发射天线位于特别瞭望台下方,排列顺序为NHK、TFM、放送大学、J-WAVE。此外的InterFM位于125m的大瞭望台上方相对较低的位置。

    地面设备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

    东京タワー

    假名

    とうきょうタワー

    平文式罗马字

    TokyoTower

    关于地面数码信号送信天线的设置场所,多摩地区、上野地区、秋叶原地区都曾有提案。但是由于服务范围以及航路等因素的影响,最终还是设定在东京铁塔。为此,自2003年12月开始,增设了如下对应关东地区空中数码信号的送信设备。

    空中信机

    大瞭望台下放加盖有送信设备室。设置送信机占用其中2层,上层是NHK的2波与地面数码音声信号的实用化试验用送信机,下层为民间放送的5台的送信机,都会电视台为单独设置,放送大学也有设置。

    空中数码送信设备一览(TV)

    指定遥控按钮

    电视台名

    呼号

    频道

    天线功率

    最大有效辐射功率

    放送対象地域

    使用用户

    1

    NHK东京综合台

    JOAK-DTV

    27ch

    10kW

    48kW

    关东地方

    (注:NHK数码综合台不含茨城県)

    约1400万户

    2

    NHK东京教育台

    JOAB-DTV

    26ch

    日本全国播送

    4

    日本电视台

    JOAX-DTV

    25ch

    关东地方

    5

    朝日电视台

    JOEX-DTV

    24ch

    6

    TBS电视台

    JORX-DTV

    22ch

    7

    东京电视台

    JOTX-DTV

    23ch

    8

    富士电视台

    JOCX-DTV

    21ch

    9

    东京都会电视台

    JOMX-DTV

    20ch

    3kW

    5kW

    东京都

    约690万户

    12

    放送大学

    JOUD-DTV

    28ch

    5kW

    19kW

    关东地方

    1319万6862万户

    ※局名为略称

    空中数码信号送信机

    大瞭望台下放加盖有送信设备室。设置送信机占用其中2层、上层是NHK的2波与地面数码音声信号的实用化试验用送信机,下层为民间放送的5台的送信机,都会电视台为单独设置、放送大学没有设置。

    空中数码信号天线

    特别瞭望台与模拟信号天线部分之间,设置了直径13m、高12m的圆筒形天线。这是“3素子型2L双圈天线5段15面4系统”,构成圈型天线的部分安置成10段30面。上层涂成红色的5段为3波,下层白色5段为4波。

    另外、“富士广播”的天线位于特别瞭望台下。此天线在安装的时候、因为重量有所增加,使得铁塔不得不加固铁骨,支撑重量。

    地震受损

    在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8.9级特大地震之中,东京铁塔塔尖被震歪。

    4新宿区

    新宿即新宿区(新宿区)。

    新宿区是日本东京都内23个行政区之一,也是东京乃至于整个日本比较著名的繁华商业区,且商业娱乐设施丰富齐全,优质高等院校集中,外国留学生和外国旅客比较集中,除此之外还集中了许多日本大型企业总部所使用的摩天大楼,此超高层建筑群是东京地区较早形成的类似区域。东京都厅(都政府)位于新宿区内,是东京都的都心之一(另有千代田区、港区和中央区旧都心,新宿区、涩谷区和池袋区新都心,这六个行政区域都是东京人口极为密集和经济高度发达的行政区域)。

    概要

    新宿区位在东京市区内中央偏西的地带,区内的新宿车站是东京市区西侧最重要的交通要冲之一,包括JR山手线、JR中央本线、JR总武线与私人铁路公司京王电铁、小田急电铁的总部都位在新宿车站,周围还有数条地下铁路线行经。[1]

    以新宿车站为中心,以西的西新宿是东京政府新规划的行政与商业新都心,东京都的行政中心东京都厅舍就位在此处,除此之外周遭还包围了许多大型企业总社所使用的摩天大楼,此超高层建筑群是东京地区最早形成的类似区域。新宿车站南口方向则是百货公司与商店街云集的商业地区,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有高岛屋百货公司的旗舰店“高岛屋时代广场”(TakashimayaTimesSquare)与知名日本连锁书店纪伊国屋的总社。

    相对于西新宿的现代化与整齐,新宿车站以东的东新宿地区有一个区域,则是最热闹也是最混乱的传统商业街地区,就是闻名海外的红灯区——歌舞伎町,这里面集中大约3000家各种规模和风格的酒吧、俱乐部、旅馆等娱乐场所,不仅仅是只属于异性恋的区域,其中二丁目更是闻名于亚洲的著名男同性恋集中地,三丁目也有很多女同性恋集中的场所,在歌舞伎町能看到很多外国旅客,也有很多娱乐场所是实行会员制不对外部人员开放的,所有的这些都是在新宿区之内。[2]

    在非常受欢迎的日本漫画《城市猎人》中,就是以新宿车站东口公园作为最主要的舞台。[2]

    历史

    区名源自甲州街道途中建于信州高远藩内藤氏江户宅邸的新宿场“内藤新宿”。

    新宿物语–江户时代的宿场町,新宿是从甲州街道的宿场町发展而来。甲州街道1603年开始的江户幕府,在第二年1604年开始,以日本桥最为中心,开设了五条街道。其中一条,就是甲州街道。从中心的日本桥开始,经过宿场,全长16Km的道路最终到达高井户。因为路途过长,很多有人都在途中死亡。因此,幕府在1698年开始,在全程中间地带的内藤氏的村落里,开设了新的宿场。这个宿场的名字叫做[内藤新宿],从这开始,叫做新宿这个名字的街道出现了。

    新宿大道(新宿大通り)

    在江户时代,新宿作为宿场町,迎接来在娱乐?商业上的繁荣。但是,随着江户幕府的倒台,迎来了他改变面目的时刻。自从可以自由选择职业,以及自由选择作物开始,很多人做起了木头交易的买卖。根据江户时代天保年间的文书上记载,新宿周边种植的四谷圆木,是比起吉野的圆木更加上等。新宿的这些圆木,通过新宿大街送到各处,自此开始,新宿成为物资输送的重要街道,而再次繁荣起来。

    在新宿站逐渐成熟的契机下,从新宿站到东京市内的货物搬运者、商品中介者们,也随之增多。这些运输者和中介,为了能够得到那些运送货物到新宿的客户,在车站周围搭建了各种各样的店铺。就这样,新宿作为商业地,慢慢的繁荣起来。[3]

    人口

    截止至2013年8月1日新宿区总人口达322,902人。[4]

    外国人登录者

    截止至2013年8月1日新宿区外国人登录者数达33,319人。

    外国人登录者最多的5个国家:

    中国12,491

    韩国、朝鲜11,732

    美国1,376

    越南1,146

    英国1,005[2]

    交通

    众所周知,东京的地铁交通系统在世界各大都市中的地铁交通系统来说,复杂程度和完善程度算是首屈一指的,而新宿作为东京都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以及转运车站之一,其重要地理位置也是显然易见的,东京共有9条地铁铁路由此经过,东京地铁这个全球最大的地铁交通系统每天负责着1700万以上人流的输送任务,其中由新宿站承担的日均客流量超过了300万人。预计,随着2015年新超高建筑群的完成和12号地铁环线等交通线路的建成使用,每日经过新宿车站的地铁输送日客流量将超过400万人,新宿站将在东京224个地铁站里继续保持着重要位置,承载着大东京都3500万人口流动的重要交通枢纽任务,并大有与铁道站东京站一比地位高低的发展趋势。[5]

    经济

    新宿区位于东京都中心区以西,距银座约8公里,是东京市内主要繁华区之一。

    进入5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作为首都东京原都心即原商务中心区(CBD)的旧中心三区(千代田区、港区和中央区),已不能适应形势需要,政府机关、大公司总部、全国性的经济管理机构和商业服务设施等高度集中,交通十分拥挤,建筑高度密集,人口极为拥挤。为控制、缓解中心区过分集中的状态,同时结合周边地区发展需要,1958年下半年东京都政府提出建设副都心(即新宿、涩谷、池袋)的设想,并首先从新宿着手。

    经过近30年的建设,新宿副都心已经在东京都的西部形成。建成的商务区总用地面积为16.4公顷,商业、办公及写字楼建筑面积为300多万平方米,并形成东京的一大景观,超高层建筑群(共有40栋大厦),其中不乏百米以上的摩天大楼。为实现办公自动化所需的人均办公面积目标(15平方米/人),新宿还将计划建设新的超高层建筑,其中有8座百米以上的建筑。[4]

    新宿副都心的经济、行政、商业、文化、信息等部门云集于商务区,金融保险业、不动产业、零售批发业、服务业成为新宿的主要行业,人口就业构成已接近东京都旧中心三区。随着新宿副都心的开发建设,尤其是东京都部分政府办公机构的迁入,使副都心的魅力大增,各行业更加积极地涌入新宿,最为积极的当属金融业。仅在以新宿站为中心、半径为7000米的范围内,就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接近两百家大型银行的驻日本总部大楼都设置于此,新宿已成为日本“银行战争”的缩影。据统计,新宿CBD商务区的日间活动人口已超过了50多万人。[4]

    教育

    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部,工学院大学,东京医科大学,东京女子医科大学,东京理科大学,早稻田大学,日本法政大学等24所日本高等学府,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所以在新宿能看到很多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民族的留学生。[4]

    体育设施

    神宫球场,国立竞技场。[3]

    相邻城区

    东-千代田区,北-文京区、丰岛区,西-中野区,南-涩谷区、港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