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大義序

董鼎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7读书网 www.777du.com,最快更新孝经大义最新章节!

    孔門之學,惟曾氏得其宗。曾氏之書有二,曰大學,曰孝經,經傳章句頗亦相似。學以大學爲本,行以孝經爲先,自天子至庶人,壹也。堯典一篇,大學、孝經之準[1]也。自「克明峻德」以至親睦九族,極而百姓之昭明,萬邦之於變,大學之序也。孝之爲道,蓋已具於親睦九族之中矣。何也?一本故也。自是舜以克孝而徽五典,禹以致孝而叙彝倫,伊尹述成湯之德,一則曰「立愛惟親」,二則曰「奉先思孝」。人紀之修,孰大乎是?文、武、周公帥是而行,備見於記、禮所載。上而宗廟之享,下而子孫之保,其爲孝蔑有加焉。功化之盛,至使四海之内人人親其親、長其長,一鱗毛、一芽甲之微無不得所。嗚呼!二帝三王之教可謂大矣。孝經一書即其遺法也。

    世入春秋,皇綱解紐[2],孔子傷之,三復昔者明王孝治之言,思之深、望之切矣。誠使天子、公、卿躬行其[3]上,凡禮、樂、刑、政之具,壹是以孝爲本。則斯道也,固天性之自然,人心之固有。一轉移間,王道顧不易易乎。惜也,徒託之空言,而僅見於門人記録之書也。書存而道可舉,雖不能行之一時,猶可詔之來世。今此經之可考者,不過漢藝文志而已,而其篇次則顔注古文二十二章,孔壁所藏本也。今文一十八章,河間 [4]王所得顔芝本,而劉向之所參較[5]者也。要之,出於諸儒傅會,皆非曾氏門人所記舊文矣。唐玄宗開元敕議,意非不美,而司馬貞淺學陋識,并以閨門一章去之,卒啟玄宗無禮無度之禍。而其所製序文,至以禮爲外飾之所資,仁義爲後來之漸有,不知所謂「因心之孝」者,果何所因而又何自而萌乎。學之不講,德之不修,一至於此。

    桓桓[6]文公特起南夏,平生精力用工易、四書爲多,至此書則僅成刊誤一編,注釋大義猶有所未及。噫!人子不可斯須忘孝,則此經爲天子至庶人一日不可無之書。章句已明而文義猶闕,顧非一大欠事乎?蓋嘗有志彚集諸家傳注,以明一經而未果。一日,余友胡庭芳挈其高弟[7]董真卿訪予[8]雲谷山中,手攜孝經大義一書,取而閲之,則其家君深山先生董君季亨父所輯也。其書爲初學設,故其詞皆明白而切實,熟玩之則義味[9]精深,又有非淺見謏聞所能窺者。族兄明仲敬爲刊之書塾,以廣其傳。此豈惟學者修身齊家之要,而有國、有天下者亦豈能外是而他有化民成俗之道哉?噫!滕五十里國耳,其君一用之,至於四方,草偃風動一時,行事猶斑斑[10]有三代之風,學問之功用固如此。晉武、魏文亦天資之美者,惜諸臣無識,不能有以啓道而克[11]大之。悠悠蓋壤,此經之廢蓋千五百餘年,人心秉彝,極天罔墜,豈無有能講而行之者?誠有以二帝三王之心爲心,則必以二帝三王之教爲教矣。「仁,人心也」,學所以求仁,而孝則行仁之本也。語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愚何幸,身親見之!

    歲在乙巳陽復之月,前進士武夷熊禾序,時大德之九年也。

    朱文公作孝經刊誤,以古文爲經一章,傳十四章,合一千七百八十字。内删去二百二十三字。

    經一章 今文開宗明義章第一至庶人章第六合爲一章

    傳之首章 今文廣至德章第十三

    傳之二章 今文廣要道章第十二

    傳之三章 今文三才章第七

    傳之四章 今文孝治章第八

    傳之五章 今文聖治章第九上一節

    傳之六章 聖治章下一節

    傳之七章 今文紀孝行章第十

    傳之八章 今文五刑章第十一

    傳之九章 今文事君章第十七

    傳之十章 今文感應章第十六

    傳之十一章 今文廣揚名章第十四

    傳之十二章 古文閨門章

    傳之十三章 今文諫爭章第十五

    傳之十四章 今文喪親章第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