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考异[四库本]

资治通鉴考异[四库本] / 司马光

人气:4已完成投票加入书架

最新章节:正文 资治通鉴考异卷三十(2023-10-04 07:42)
  北宋司马光撰,司马光等人所撰成的《资治通鉴》,共294卷,共参考正史之外各种杂史著作322种,历经19年最后完成,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著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在编撰《资治通鉴》的过程中,司马光比较各种史料,辨明选定的理由,同时撰写了《考异》一书,作为副产品,共30卷,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与《资治通鉴》同奏于朝。《资治通鉴》的编撰,常有一事用三四出处纂成者。洪迈《容斋随笔》曾指出,其书所用材料,包括《河洛记》、《魏郑公谏录》、《李司空论事》、《张中丞传》、《凉公平蔡录》、《邺候家传》、《两朝献替记》、《金銮密记》、《彭门记乱》、《平剡录》、《广陵妖乱志》等等。所列不过偶举数端,实际数目远不止此。这些稗官野史,往往多记传闻异事,喜造虚言,司马光对比,即多写成考异。考异一方面是对史料的真伪加以辨驳,一方面又以存异的形式保存了有争议的史料,可供读者重新加以研究。《资治通鉴》所参考过的二三百种书籍,大半以上原书已经散失,赖《考异》得以保存,因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以往史书的注释,以裴松之《三国志注》最为详善,能详引诸书错落之文,而折衷之以归一是。但由作者在书中自陈材料去取之由的,却无先例。《资治通鉴考异》开创了这一方法,其态度严谨客观,故多为后人所取法,被称为“考异法”。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都承袭这一体例,对后世有较大影响。该书与《资治通鉴目录》30卷一起,原与《资治通鉴》并行。自胡三省作《资治通鉴音注》,始散入于正文之下,随文而见,目前通行的197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资治通鉴》标点本即此。单行本仍有刊行,但较为少见,有《四库全书》据明初刻本刊本等。

推荐阅读:庆余年林徽因书信集彼得大帝克林威尔清史论丛州县初仕小补拿破伦林肯苏格拉底中日战辑选录

正文

提要
资治通鉴考异卷一
资治通鉴考异卷二
资治通鉴考异卷三
资治通鉴考异卷四
资治通鉴考异卷五
资治通鉴考异卷六
资治通鉴考异卷七
资治通鉴考异卷八
资治通鉴考异卷九
资治通鉴考异卷十
资治通鉴考异卷十一
资治通鉴考异卷十二
资治通鉴考异卷十三
资治通鉴考异卷十四
资治通鉴考异卷十五
资治通鉴考异卷十六
资治通鉴考异卷十七
资治通鉴考异卷十八
资治通鉴考异卷十九
资治通鉴考异卷二十
资治通鉴考异卷二十一
资治通鉴考异卷二十二
资治通鉴考异卷二十三
资治通鉴考异卷二十四
资治通鉴考异卷二十五
资治通鉴考异卷二十六
资治通鉴考异卷二十七
资治通鉴考异卷二十八
资治通鉴考异卷二十九
资治通鉴考异卷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