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

叶桂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7读书网 www.777du.com,最快更新临证指南医案最新章节!

    <strong>徐</strong> 脉左浮弦数。痰多。脘中不爽。烦则火升眩晕。静坐神识稍安。议少阳阳明同治法。(痰火)

    羚羊角 连翘 香豆豉 广皮白 半夏曲 黑山栀

    <strong>某</strong> 痰火风在上。舌干头眩。

    天麻 钩藤 菊花 橘红 半夏曲 茯苓 山栀 花粉

    <strong>某</strong> 酒客中虚。痰晕。二陈加术白蒺藜钩藤天麻。

    <strong>江</strong>(五十)脉弦动。眩晕痰多。胸痹窒塞。此清阳少旋。内风日沸。当春地气上升。最虑风痱。(内风挟痰)

    明天麻 白蒺藜 桂枝木 半夏 橘红 茯苓 苡仁 炙草

    <strong>又</strong> 头额闷胀。痰多作眩。外台茯苓饮加羚羊角桂枝竹沥姜汁法丸。

    <strong>吴</strong>(四五)诊脉芤弱。痰多眩晕。心神过劳。阳升风动。不可过饮助升。治痰须健中。熄风可缓晕。

    九蒸白术 炒杞子 白蒺藜 茯苓 菊花炭

    <strong>周</strong> 内风挟痰眩晕。吐出清水。

    半夏 茯苓 广皮 天麻 钩藤 菊花

    <strong>张</strong> 肝风内沸。劫烁津液。头晕。喉舌干涸。(肝风)

    大生地 天冬 麦冬 萸肉 阿胶 生白芍

    <strong>陈</strong> 肝风动逆不熄。头晕。

    九制首乌(四两) 甘菊炭(一两) 杞子(二两) 桑椹子(二两) 黑芝麻(二两) 巨胜子(一两半) 牛膝(一两半) 茯神(二两) 青果汁法丸。

    <strong>洪</strong>(四十)内风逆。头晕。

    经霜桑叶(一钱) 炒黄甘菊花炭(一钱) 生左牡蛎(三钱) 黑 豆皮(三钱)徽州黑芝麻(二钱) 茯神(一钱半)

    <strong>某</strong> 两寸脉浮大。气火上升。头眩。甚则欲呕吐。厥阴上干。久则阳明失降。土被木克。脾胃俱伤。

    先当镇肝阳。

    制首乌 豆皮 炒杞子 柏子仁 紫石英 茯神 天冬 南枣

    <strong>某</strong> 操持惊恐。相火肝风上窜。目跳头晕。阴弱欲遗。脉左弦劲。右小平。

    生地 白芍 丹皮 钩藤 天麻 白蒺藜 黄菊花 橘红

    <strong>王</strong>(六三)辛甘寒。眩晕已缓。此络脉中热。阳气变现。内风上冒。是根本虚在下。热化内风在上。上实下虚。先清标恙。(络热)

    羚羊角 元参心 鲜生地 连翘心 郁金 石菖蒲

    <strong>又</strong> 照前方去菖蒲郁金加川贝花粉。

    <strong>某</strong>(二四)晕厥。烦劳即发。此水亏不能涵木。厥阳化风鼓动。烦劳阳升。病斯发矣。据述幼年即然。药饵恐难杜绝。(阴虚阳升)

    熟地(四两) 龟版(三两) 牡蛎(三两) 天冬(一两半) 萸肉(二两) 五味(一两)茯神(二两) 牛膝(一两半) 远志(七钱) 灵磁石(一两)

    <strong>田</strong>(二七)烦劳。阳气大动。变化内风。直冒清空。遂为眩晕。能食肤充。病不在乎中上。以介类沉潜真阳。咸酸之味为宜。

    淡菜胶 龟版胶 阿胶 熟地 萸肉 茯苓 川斛 建莲 山药浆丸。

    <strong>严</strong>(四五)营虚。内风逆。心悸头晕。(营血虚)

    炒杞子 柏子仁 三角胡麻 川斛 生左牡蛎 冬桑叶

    <strong>李</strong>(七三)高年颇得纳谷安寝。春夏以来。头晕。跗肿。不能健步。此上实下虚。肾气衰。不主摄纳。肝风动。清窍渐蒙。大凡肾宜温。肝宜凉。温纳佐凉。乃复方之剂。(下虚)

    附都气加车前淡天冬建莲丸。

    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头为六阳之首。耳目口鼻。皆系清空之窍。所患眩晕者。非外来之邪。乃肝胆之风阳上冒耳。甚则有昏厥跌仆之虞。其症有夹痰。夹火。中虚。下虚。治胆。治胃。治肝之分。火盛者。先生用羚羊山栀连翘花粉元参鲜生地丹皮桑叶。以清泄上焦窍络之热。此先从胆治也。痰多者必理阳明。消痰如竹沥姜汁。菖蒲橘红。二陈汤之类。中虚则兼用人参。外台茯苓饮是也。下虚者。必从肝治。补肾滋肝。育阴潜阳。镇摄之治是也。至于天麻钩藤菊花之属。皆系熄风之品。可随症加入。此症之原。本之肝风。当与肝风中风头风门合而参之。(华岫云)

    <strong>徐评</strong> 眩晕清火养肝。固为正治。但阳气上升。至于身体不能自主。此非浮火之比。古人必用金石镇坠之品。此则先生所未及知也。忆余初至郡中治病。是时喜用唐人方。先生见之。谓人曰。有吴江秀才徐某。在外治病。颇有心思。但药味甚杂。此乃无师传授之故。以后先生得宋板外台秘要读之。复谓人曰。我前谓徐生立方无本。谁知俱出外台。可知学问无穷。读书不可轻量也。先生之服善如此。犹见古风。所谓药味杂。即指金石品也。因附记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