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桂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7读书网 www.777du.com,最快更新临证指南医案最新章节!

    伊芳 先寒后热。不饥不食。继浮肿喘呛。俯不能仰。仰卧不安。古人以先喘后胀治肺。先胀后喘治脾。今由气分 郁。以致水道阻塞。大便溏泄。仍不爽利。其肺气不降。二肠交阻。水谷蒸腐之湿。横趋脉络。肿由渐加。岂乱医可效。粗述大略。与高明论证。(肺郁水气不降)

    肺位最高。主气。为手太阴脏。其脏体恶寒恶热。宣辛则通。微苦则降。若药气味重浊。直入中下。非宣肺方法矣。故手经与足经大异。当世不分手足经混治者。特表及之。

    麻黄 苡仁 茯苓 杏仁 甘草

    <strong>某</strong> 气逆咳呛喘促。小青龙去桂枝芍草加杏仁人参。

    <strong>某</strong> 气逆咳呛喘急。

    淡干姜 人参 半夏 五味 茯苓 细辛

    <strong>单</strong> 疮毒内攻。所进水谷不化。蒸变湿邪。渍于经隧之间。不能由肠而下。膀胱不利。浊上壅遏。

    肺气不降。喘满不堪着枕。三焦闭塞。渐不可治。议用中满分消之法。必得小便通利。可以援救。

    葶苈 苦杏仁 桑皮 浓朴 猪苓 通草 大腹皮 茯苓皮 泽泻

    <strong>汪</strong> 脉弦坚。动怒气冲。喘急不得卧息。此肝升太过。肺降失职。两足逆冷。入暮为剧。议用仲景越婢法。(肝升饮邪上逆)

    <strong>又</strong> 按之左胁冲气便喘。背上一线寒冷。直贯两足。明是肝逆挟支饮所致。议用金匮旋复花汤法。

    旋复花 青葱管 新绛 炒半夏

    <strong>姜</strong> 劳烦哮喘。是为气虚。盖肺主气。为出气之脏。气出太过。但泄不收。则散越多喘。是喘症之属虚。故益肺气药皆甘。补土母以生子。若上气散越已久。耳目诸窍之阻。皆清阳不司转旋之机。不必缕治。(中气虚)人参建中汤去姜。

    <strong>沈</strong>(二三) 晨起未食。喘急多痰。此竟夜不食。胃中虚馁。阳气交升。中无弹压。下焦阴伤。已延及胃。难以骤期霍然。(胃虚)

    黄精 三角胡麻 炙草 茯苓

    <strong>吴</strong> 浊饮自夜上干填塞。故阳不旋降。冲逆不得安卧。用仲景真武法。(肾阳虚浊饮上逆)

    人参 淡熟附子 生淡干姜 茯苓块 猪苓 泽泻

    <strong>徐</strong>(四二) 色痿腠疏。阳虚体质。平昔喜进膏粱。上焦易壅。中宫少运。浓味凝聚蒸痰。频年咳嗽。但内伤失和。薄味自可清肃。医用皂荚搜攒。肺伤气泄。喷涕不已。而沉锢胶浊。仍处胸背募俞之间。玉屏风散之固卫。六君子汤之健脾理痰。多是守剂。不令宣通。独小青龙汤。彻饮以就太阳。初服喘缓。得宜通之意。夫太阳但开。所欠通补阳明一段工夫。不得其阖。暂开复痹矣。且喘病之因。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此病细诊色脉。是上实下虚。以致耳聋鸣响治下之法。壮水源以熄内风为主。而胸次清阳少旋。浊痰阻气妨食。于卧时继以清肃上中二焦。小剂守常。

    调理百日图功。至于接应世务。自宜节省。勿在药理中也。(肾气不纳)

    熟地(砂仁制) 萸肉 龟甲心 阿胶 牛膝 茯苓 远志 五味 磁石 秋石蜜丸。早服。卧时另服威喜丸。竹沥姜汁泛丸。

    <strong>张</strong>(三十) 幼年哮喘已愈。上年夏令。劳倦内伤致病。误认外感乱治。其气泄越。哮喘音哑。劳倦不复。

    遂致损怯。夫外感之喘治肺。内伤之喘治肾。以肾主纳气耳。

    加减八味丸每服二钱五分盐汤下 六服。

    <strong>胡</strong>(六十) 脉沉。短气以息。身动即喘。此下元已虚。肾气不为收摄。痰饮随地气而升。有年。陡然中厥最虑。

    熟地 淡附子 茯苓 车前 远志 补骨脂

    <strong>吴</strong> 气不归元。喘急跗肿冷汗。足寒面赤。中焦痞结。先议通阳。

    熟附子 茯苓 生姜汁 生白芍

    <strong>王</strong>(十九) 阴虚喘呛。用镇摄固纳。

    熟地 萸肉 阿胶 淡菜胶 山药 茯神 湖莲 芡实

    <strong>翁</strong>(四二) 脉细尺垂。形瘦食少。身动即气促喘急。大凡出气不爽而喘为肺病。客感居多。今动则阳化。由乎阴弱失纳。乃吸气入而为喘。肾病何辞。治法惟以收摄固真。上病当实下焦。宗肾气方法意。

    熟地 萸肉 五味 补骨脂 胡桃肉 牛膝茯苓 山药 车前子 蜜丸。

    <strong>沈</strong>(二三) 阴虚阳升。气不摄纳为喘。

    熟地 萸肉 五味 海参胶 淡菜胶 茯神 山药 芡实 湖莲肉 紫胡桃

    <strong>杨</strong>(六一) 老年久嗽。身动即喘。晨起喉舌干燥。夜则溲溺如淋。此肾液已枯。气散失纳。非病也。衰也。

    故治喘鲜效。便难干涸。宗肾恶燥。以辛润之。

    熟地 杞子 牛膝 巴戟肉 紫衣胡桃 青盐 补骨脂

    <strong>陈</strong>(氏) 咳喘则暴。身热汗出。乃阴阳枢纽不固。惟有收摄固元一法。

    人参 炙草 五味 紫衣胡桃 熟地 萸肉炭 茯神 炒山药

    <strong>又</strong> 摄固颇应。

    人参 附子 五味 炙黄 白术

    <strong>某</strong> 疮痍疥疾。致气喘咳出血痰。固是肺壅热气。今饮食二便如常。行动喘急。与前喘更有分别。缘高年下虚。肾少摄纳。元海不固。气逆上泛。是肿胀之萌。宜未雨绸缪。六味丸加牛膝 车前胡桃。

    <strong>孙</strong> 望八大年。因冬温内侵。遂致痰嗽暮甚。诊脉大而动搏。察色形枯汗泄。吸音颇促。似属痰阻。此乃元海根微。不司藏纳。神衰呓语。阳从汗出。最有昏脱之变。古人老年痰嗽喘症。都从脾肾主治。今温邪扰攘。上中二焦留热。虽无温之理。然摄固下真以治根本。所谓阳根于阴。

    岂可不为讲究。

    熟地炭 胡桃肉 牛膝炭 车前子 云茯苓 青铅

    <strong>某</strong> 热炽在心。上下不接。冲逆陡发。遍身麻木。喘促昏冒。肾真不固。肝风妄动。久病汤药无功。

    暂以玉真丸主之。

    喘症之因。在肺为实。在肾为虚。先生揭此二语为提纲。其分别有四。大凡实而寒者。必挟凝痰宿饮。上干阻气。如小青龙桂枝加朴杏之属也。实而热者。不外乎蕴伏之邪。蒸痰化火。有麻杏甘膏。千金苇茎之治也。虚者。有精伤气脱之分。填精以浓浓之剂。必兼镇摄。肾气加沉香。都气入青铅。从阴从阳之异也。气脱则根浮。吸伤元海。危亡可立而待。思草木之无情。刚柔所难济。则又有人参河车五味石英之属。急续元真。挽回顷刻。补天之治。古所未及。更有中气虚馁。土不生金。则用人参建中。案集三十。法凡十九。其层次轻重之间。

    丝丝入扣。学人宜深玩而得焉。(邵新甫)

    <strong>徐评</strong> 此篇治下之法已备。治上之法尚多遗漏。不可不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