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序

张仲景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7读书网 www.777du.com,最快更新伤寒论语译最新章节!

    夫《伤寒论》,盖祖述[1]大圣人[2]之意,诸家莫其伦拟。故晋皇甫谧序《甲乙针经》云:“伊尹[3]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近世[4]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得不谓祖述大圣人之意乎!张仲景《汉书》无传,见《名医录》云: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5],官至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所著论,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非浅闻寡见者所能及。自仲景于今八百余年,惟王叔和能学之。其间如葛洪、陶景、胡洽、徐之才、孙思邈辈,非不才也,但各自名家,而不能修明之。开宝[6]中,节度使[7]高继冲曾编录进上,其文理舛错,未尝考正。历代虽藏之书府,亦阙于雠校,是使治病之流,举天下无或知者。国家诏儒臣校正医书,臣奇续被其选。以为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今先校定张仲景《伤寒论》十卷,总二十二篇,证外合三百九十七法,除复重,定有一百一十二方。今请颁行。

    太子右赞善大夫臣高保衡

    尚书屯田员外郎臣孙奇

    尚书司封郎中祕阁校理臣林亿等谨上

    注[1]祖述:师法前人,加以陈述。

    [2]大圣人:指道德高尚而完备的人。

    [3] 伊尹:人名,商朝大臣。1973年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帛书有伊尹零篇六十四行。

    [4]近世:距身所过不远的时代。

    [5] 孝廉:为汉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名。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后来合称孝廉。

    [6]开宝:宋朝,赵匡胤(太祖)年号。公元968——976年。

    [7]节度使:官名。

    【语译】

    《伤寒论》这部经典著作,当是遵照大圣人的意向撰写而成的,众多医家所论都无法和它相比。因此,晋朝的皇甫谧在它的《甲乙针经·序》中说:伊尹凭着他大圣人的才能,参用了《神农本草经》的内容,编著成了《汤液》。汉张仲景发挥扩充《汤液》为十数卷,用它治病,多有效验。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所编辑整理的张仲景遗留下来的著作,很是精粹得当,都能在临证中运用。可见仲景的著述,是根据了伊尹的法则,伊尹又是根据了神农的著作,这难道不可以说是遵循了大圣人的思想吗!

    伤 寒 论 序

    张仲景在《汉书》中无传,《名医录》里记载他说:南阳人,名机,仲景是他的字。他曾被推举为孝廉,官做到长沙太守。起初他向同郡的名医张伯祖学习医术,当时的人们说,他的见识精辟微妙,超过了他的老师。他撰写的著作,语言精炼而深奥,治法简明而详尽,不是学识浅薄见闻孤寡的人所能比得上的。自仲景的时代到现在八百多年,只有王叔和能效法他。这期间,如葛洪、陶弘景、胡洽、徐之才、孙思邈等人,不是没有才能,但他们各自成一家,而不能全面阐明仲景的学术思想。开宝中,节度使高继冲曾编集该书进献朝廷,书中的文字和医理的错讹,也未曾经过考正。历代虽都把它藏于书府,但缺于校定,这就使得治病行医的人,全都不知道有这本书。当今朝廷下令让儒臣校正医书,臣孙奇等相继被聘任选用,深感百病之中最急的没有超过伤寒的,现在先校定张仲景《伤寒论》十卷,总共二十二篇,除论述病证外,还包括三百九十七法,去掉重复,定有一百一十二方。现在请准予颁布刊行。

    太子右赞善大夫臣高保衡

    尚书屯田员外郎臣孙奇

    尚书司封郎中祕阁校理臣林亿等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