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绝句启蒙 四

李霁野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7读书网 www.777du.com,最快更新唐人绝句启蒙最新章节!

    元稹 (779——832)

    河南河内(今洛阳市附近)人。贞元十年(794)进士。他与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人常以“元白”并称。

    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行宫即洛阳行宫上阳宫,天宝末年,许多宫女被送到这里,孤独地变成“白头宫女”。诗的头两句写行宫荒凉,红花寂寞,已寓盛衰之感。三四句写宫女生活寂寞无聊,闲话玄宗时代轶事,一以自遣,一以吐露内心悲戚。宋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说这首诗“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是说得很对的。

    六年春遣怀 (八首录二)

    一

    检得旧书三四纸,高低阔狭但成行。

    自言并食寻常事,惟念山深驿路长。

    二

    伴客销愁长日饮,偶然乘兴便醺醺。

    怪来醒后旁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

    元稹元配妻子韦丛是元和四年(809)去世的,这是悼念她的组诗,元和六年(811)所写。这时元稹被贬官在江陵,处在这种孤苦的地位,回想起夫妻恩爱生活。这第一首诗是说翻阅旧信,就直抒胸怀写诗。前二句描写旧信高高低低,行宽行窄;后二句写的是内容:她说自己节食度日,觉得平平常常,更为关心的是丈夫在遥远的深山驿站,生活一定十分艰苦。文字十分浅显,只是一个生活细节,所表现的感情却很深挚。

    次首诗首句写借酒消愁,愁就是怀念亡妻的悲痛。第二句写因为心有所感,偶然也喝醉。从下句可以看出这里也蕴含着伴饮朋友的同情。第三四句写醉里还呼唤亡妻的名字,仿佛她还活着,可见相爱之深,平时在心里闷积着,现在才有机会发作,无怪旁边的人感动得哭泣了。全诗没有明表自己悲哀的字,只写醉中呼名,旁人哭泣,这种简练含蓄的写法,比明铺直叙更有感动人的力量。

    离思 (五首录一)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也是悼念亡妻韦丛的诗。沧海的水既广且深,经历过它的人,就不把别的水放在眼中了。巫山的云,据传说为神女所化,极为美丽,见过它的人就看不中其他的云了。这两句诗隐喻诗人夫妻的爱情既深且美。第三句写偶在花丛漫步,懒得回头看望花朵,也就是见了别的女子也不动心。四句说明不动心的原因:学佛学道提高道德修养,对于亡妻念念不忘。

    梦成之

    烛暗船风独梦惊,梦君频问向南行。

    觉来不语到明坐,一夜洞庭湖水声。

    元和九年(814)元稹赴长沙,途中写了这首悼念亡妻韦丛的诗。风吹烛暗,独自在船上做了一个梦,梦到亡妻询问他南行情况,醒来默默坐到天明,终夜听着洞庭湖水声。梦醒独坐,默听涛语,深刻地表达了怀念深情。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我们已经讲到过,白居易贬官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司马(辅助刺史的低贱小官)。这是他直言进谏的结果。

    影幢幢,是灯影摇晃不定。这一句和末一句写得消息当时和刚听以后的周围情况,惨淡凄凉。中二句写得消息时的内心感受,感慨悲伤,而这种心情只用“垂死病中惊坐起”一件具体行动表达,既含蓄而又生动。

    得乐天书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平常不省常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接书就流泪,自然预示有不吉的事,所以妻子惊异,女儿哭问。使全家不安的,原来是江州司马来了信。前面说过白居易贬官任江州司马。元稹听到这个消息,曾写诗寄白表示悲伤慰问。这里所说的书,就是白接此诗后给元写的信。

    白元的诗都是抓住一件平常具体事件信手写来,丝毫不加雕琢,而真挚感情自然流露。

    嘉陵江 (二首录一)

    千里嘉陵江水声,何年重绕此江行?

    只应添得清宵梦,时见满江秋月明。

    文字浅显,你们容易懂,不过感情,你们恐怕就不容易体会了。我先讲点自己的经验,你们权当故事听吧。我从沦陷的北平逃出后,先到嘉陵江畔北碚复旦大学教书,慢慢恢复了散步的习惯,便常沿着江岸散步,一天看着缓缓流动的江水,口占一首绝句,其中一句“斜阳帆影恋碧流”,就是写嘉陵江的。抗战胜利后回乡时,坐长途汽车顺嘉陵江岸颠簸前进,旅客们都怕翻车落到江里,我却“笑看嘉陵波溅珠”。我时时想旧地重游,但总未能实现。我读这首诗特别觉得亲切,同这点经验很有关系。

    贾岛 (779——843)

    范阳县(今河北涿州市)人。早年曾为僧,法名无本。后以诗进谒韩愈,韩劝他还了俗。岛以苦吟著称,自成一家风格。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小诗实际是用问答体写的,首句问得明确,二三四句一步一步深入的答话隐含问语,这样写,文字精炼,表达访问人对隐者的感情也逐渐深化:采药外出,意欲寻求,而只知在此山中,却又不知确在何处,令人无限惆怅。山既深幽,隐者又过着远离尘嚣的生活,就意在言外了。

    口号

    中夜忽自起,汲此百尺泉。

    林木含白露,星斗在青天。

    口号是口占的意思,意为不假思索,随兴写来。这类诗的内容往往只是一个生活细节或瞬间的感受。

    杨敬之 (生卒年代不详)

    元和初年进士,在当时是个有地位的人,仅存诗两首。

    赠项斯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这首诗一直为人传诵,因为表现了他的爱才敬贤的崇高品质。

    项斯 (生卒年代不详)

    江东人,开始并无人知道他。杨敬之既爱他的诗,也更爱他的为人,赠了他上一首诗。项的科举及第,与杨的推崇不无关系。项斯的诗,看来并无特殊才华。我们在这里顺便选读一首:

    江村夜泊

    日落江路黑,前村人语稀。

    几家深树里,一火夜渔归。

    不过他的标格(风度和品德)更被杨敬之赏识称赞。两个人都很令人钦佩。首句“日”又作月。

    刘采春 (生卒年代不详)

    淮甸(今江苏淮安淮阴一带)或越州(今浙江绍兴)人,伶工周季崇之妻,歌唱为元稹所赏识,元有《赠刘采春》一诗。

    啰唝曲 (六首录二)

    一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二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啰唝曲》,又称《望夫歌》,有盼远人归来之意。秦淮即秦淮河。生憎,最憎恨。儿是少妇自称。夫婿,丈夫。

    桐庐,今浙江桐庐县。离别时只说去桐庐,来信却从广州寄出,怨丈夫行踪不定,越走越远。

    两首诗语言朴实,富有民歌风味。据说刘采春唱此曲时,听的人往往泣不成声。

    李贺 (790——816)

    福昌(今河南宜阳县)人。他虽少时即以乐府知名,却处在政治腐败的情况下,生活贫困不堪。诗能反映社会情况,绝句尤多不平之鸣。意境风格别树一帜。

    马诗 (二十三首录二)

    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二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大漠,沙漠。沙被月照,色白如雪。燕山,燕然山。月是新月,形如钩,此处是指一种武器(弯刀)。二句实写塞外战场情况,引起下两句:什么时候可以配上金络脑(金制的马笼头),新秋在沙场上奔驰呢?大漠燕山当指幽州蓟门一带,是藩镇为祸最凶的地方,所以诗有现实感。

    汉武帝(借指唐帝)好神仙,想以炼金术炼出长生不老的丹药,结果只冒几股紫烟就完了。厩中所养的马都是平凡的马,不能像天马一样,有上天的本领。这是比喻唐统治者不能用人唯贤,当权者都庸庸碌碌,尸位素餐,把国家治理得一塌糊涂。这也是针对现实的讽刺诗。

    南园 (十三首录三)

    一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二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三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南园是李贺福昌昌谷故居读书的地方。寻章摘句,读书时只搜寻摘取文章词句。雕虫,古人指作文赋诗为雕虫小技,是谦语。首二句说一辈子读书学雕虫小技,直到破晓的下弦残月像玉弓一样悬在帘前。三句的“辽海”指唐代河北道属地,那时藩镇兵变,宪宗多次讨伐皆败。在这种情况下,唐统治者重武轻文。文士无用武之地,无处用文章“哭秋风”。也就是对时事表示悲痛,并抒发自己的感慨。

    第二首诗既运用了典故,又运用了神话,二者都运用得很灵巧,达到了用艺术手法论世述怀的双重目的。长卿是司马相如的字,虽然富有文学才华,却终生穷困潦倒(牢落),家徒四壁(空舍)。曼倩是东方朔的字,为不敢得罪汉武帝,出言只采取诙谐态度,自保其身。李贺用他们的情形自况。见买,打算买。若耶溪水剑,用了一个神话: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途中遇一老翁,自称袁公,勾践让他与一善舞剑的女子用竹竿比比剑术,比后袁公飞到树上化为白猿。他的剑术很高明。关于若耶溪(在浙江绍兴境内)剑,也有一个传说:春秋时,有个欧冶子,用若耶溪水底的铜铸剑,锋利著名。这两句是述怀:打算买一柄若耶溪水剑,明天去向袁公学习剑术,也就是要弃文习武。壮志难伸,慷慨而不失豪爽。

    末一首诗表示惜花、伤春,也抒写内心的伤感。一二句写园中木本和草本的花盛开,颜色红多白少,像越女的腮一样美丽。三四句写可惜到了傍晚,鲜美的花朵(嫣香)都落尽了。第二句将盛开的花比作越女,落花已红色衰败,嫁不用媒,只好一任春风摆布了。少壮怀才不能发挥作用,时光飞逝,不就是像落花一样吗?

    卢仝 (795?——835)

    范阳县(今河北涿州市)人。韩愈爱他的诗,诗多讽刺时政,掊击宦官。后因宿宰相王涯家,因“甘露之变”被杀害。

    山中

    饥食松花渴饮泉,偶从山后到山前。

    阳坡软草厚如织,因与鹿麛相伴眠。

    阳坡,向阳的山坡。厚如织,草厚像褥。麛,音迷,小鹿。诗写隐居闲适生活。

    刘叉 (生卒年代不详)

    河朔(今河北一带)人。性刚勇,因酒杀人亡命,被赦才折节读书。后投韩愈,因与客争,出走不知所终。

    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

    一条古时水,向我手心流。

    临行泻赠君,勿报细碎仇。

    首句把剑比作水,古时水即古剑。第二句因而用“流”写剑光闪闪。三句的“泻”也从水的比喻来,泻赠就是赠剑。末句勉励友人莫因小事而用剑报仇,言外要他杀巨奸或建大功。

    偶书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事,磨损胸中万古刀。

    扶桑,神树名,相传太阳从那里出来,诗首句写日出。第二句写太阳一出,人间就多事了。野夫,在野的人,不任官职的人,是诗人自称。不平事泛指一切坏现象,上自腐败朝政,下至人间邪恶。末句写得十分痛切奇特:他看到这些恶劣现象不能有所作为,心中的正义感和除恶的壮志无法伸展,像古剑一样被磨损了。

    施肩吾 (生卒年代不详)

    洪州(今江西南昌市)人,一说睦州分水(今浙江桐庐西北)人。元和十年(815)进士。隐居洪州西山。

    幼女词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这首诗借拜新月一件小事,写幼女天真憨态,景真情真,诗的风格纯朴自然,同幼女姿态一样引人喜爱。向夜,天傍晚。拜新月,古代妇女见新月礼拜,私诉心愿或祈福。

    望夫词

    手爇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生尘。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爇,点燃。向影频,常常顾影自怜。回文机,织回文锦的织机。回文,诗词字句回旋往返阅读,意义都可以通,有时这种诗可以织在锦上,寄人以表相思。机上生尘,因久已不用。丈夫没有消息,并不责怪他,却恨卖卜人算卦不灵。这种迁怒别人的情形是生活中常有的,表达了因思深问卦,卖卜人讨好安慰,结果更为失望等一连串心理情态,使抒情色彩贯通全篇。

    夜笛词

    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

    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片花。

    东家,东边的邻家。灯下裁衣妇听到笛声,思念远戍边疆的丈夫,错误地剪出表示恩爱的同心花。这首诗构思奇特,不落俗套。

    喜友再相逢

    三十年前与君别,可怜容色夺花红。

    谁知日月相催促,此度见君成老翁。

    老友重逢自然可喜,但岁月使人衰老又不免可悲。喜悲的感情都是很真挚的,诗如实写出,平易而有感染力。

    张祜 (?——859)

    清河(今河北清河县)人,一说南阳(今河南南阳县)人。令孤楚表荐他,但元稹阻止,因归隐。

    宫词 (二首录一)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

    这首诗有几个小故事,我给你们讲讲吧。“河满子”原来是个歌者的名字,据白居易在一首诗的自注中说,他在临刑时请用此曲赎死,皇帝未准。但歌曲却传下来了,还有以“河满子”命名的舞曲。另有一个故事说,唐武宗病得要死时,歌伎孟才人得到允许,为他唱《河满子》,不料她气绝身死。又一说是,武宗想要她殉葬,她唱《河满子》时突然死去了。

    诗中的故国是故乡的意思,离宫廷有三千里,她被选入深宫已经有二十年之久了。离乡远,入宫久,她的生活一定很凄惨,她的心情一定很悲痛。一唱歌就声泪俱下,不用其他文字描写,她的全部悲惨生活史也就够引起读者的悲叹了。

    赠内人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此处“内人”,意为“宫女”。表面看来,她的生活还很闲适,并无什么可怨之处似的,月下看看鸟巢,拔钗救救飞蛾。但是略一想想,她住在门禁森严的宫廷里面,在黯淡的月光下,无事可做,无景可观,无人可谈,冷冷清清,看看窠里的鸟,不免联想到家和伴侣,感到自己的孤独寂寞。进到屋里,看见飞蛾扑火,不免联想到自己的命运和处境,出于同情,拔钗救它,是一种可怜的自我安慰,这就比直接描写宫怨的诗更有韵味了。

    杨花

    散乱随风处处匀,庭前几日雪花新。

    无端惹着潘郎鬓,惊杀绿窗红粉人。

    柳絮被风吹飞各处,庭院里仿佛铺了一层白雪。有些柳絮不知怎的吹上人的双鬓,使绿纱帘内的红粉佳人大吃一惊,以为他的鬓毛斑白了。这首即景小诗颇有情趣。

    朱庆馀 (生卒年代不详)

    越州(今浙江绍兴县)人。宝历二年(826)进士,仕途不得意,曾客游边塞。与张籍、贾岛等交游。

    宫词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花时本是百花盛开,春光正好的时候,而用“寂寂”形容,已可见宫人孤寂,院门又紧闭,生活的凄苦就可知了。二句写两个宫女并立在装饰华丽的走廊里面,似乎将惨淡气氛冲淡一些。但三四句一转一结,却把她们的悲苦生活,形象地活写出来了,含意极为深刻。在鹦鹉前面都不敢一吐心曲,真令人悲叹:人间何世!

    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用夫妻爱情关系比喻多种社会关系,是中国古典诗歌常用的表现方法。这首诗就是一例。张水部是水部侍郎(官名)张籍,他以诗知名,又乐意提拔后进。朱庆馀献此诗给张,问画眉是否入时,是问自己的诗是否会中张和主考人的意。

    洞房是新婚夫妇所住的屋。停红烛,使红烛不熄灭,点燃到破晓。舅姑,公婆。汉代有个张敞为妻子画眉,传为佳话。

    抛开比喻不说,作为“闺意”阅读,这首诗也是很优美的。

    陈去疾 (生卒年代不详)

    侯官人,元和十四年(819)进士。

    西上辞母坟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鸟稀。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日光微弱,宿鸟稀疏,黄昏时刻的气氛十分凄凉,这时辞拜母坟,心情已够悲伤。滴酒垂泪,母亲叮咛早归已不可能,悲伤之情就更不难想象了。

    崔郊 (生卒年代不详)

    只知他是元和年间秀才,从下面一首诗中略知他的生平,因为诗中所写大概是实际发生过的事。崔郊的姑母有一婢,美姿色,郊爱她,而婢被卖给有权有钱的人家了。以后偶然与婢相遇,赠诗为主人看见,召见郊,使婢与他同归。

    赠婢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首句写权贵人家的子弟见到美女就要追逐夺去。第二句用了一个典故:晋石崇有个宠妾名绿珠,孙秀仗势向石崇索要她,石因拒绝而被捕入狱,绿珠坠楼身死。以后绿珠即作有节操的美女代称。第二句暗示美女被劫的悲痛。侯门指有权有势的人家,被劫去后很难出来。萧郎本指梁武帝萧衍,以后泛指女子所钟情的男子。三四句实斥责权贵者荒淫残酷,并不是指责女子忘情。

    徐凝 (生卒年代不详)

    睦州(今浙江建德)人,元和中官至侍郎,存诗一卷。

    忆扬州

    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这是忆人诗。南朝以来,诗词中男子所爱的女子常被称为萧娘,女子所爱的男子则被称为萧郎。桃叶是晋王献之的爱妾。这里萧娘和桃叶都借指诗人所怀念的女子。首二句描写她离别时的愁眉泪脸,回忆时更觉得她意重情深,自己的离愁也就意在言外了。怀着这种凄伤离愁,原想看看明月来排除,不意更增加了离愁,便觉得明月“无赖”而可憎;但明月也曾照耀过他们的离别地扬州,“无赖”二字便有了亲昵的意味了。

    雍裕之 (生卒年代不详)

    只知他为贞元(785——805)以后的诗人,存诗一卷。

    江边柳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第一句写柳的袅娜姿态,第二句写柳的苍翠颜色。三四句因景而生奇想,愿柳丝不断,系住将要开行的郎船。折柳赠别,是诗中老调,柳丝系船,却就是推陈出新的艺术手法了。

    杜牧 (803——852)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和二年(828)进士。他为人刚直,愤朝廷荒淫,反藩镇割据,斥吏帅昏懦,忧边疆多事。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赠别 (二首录一)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樽,酒杯。头两句的大意是:看来仿佛无情,其实是多情的,因为在离别时面对酒杯,丝毫没有笑容,惜别情深。三四句写“蜡烛有心”,“替人”流泪,而人却并不流泪,表面又似无情,而黯然神伤,含情脉脉,惜别之情就更深了。

    有寄

    云阔烟深树,江澄水浴秋。

    美人何处在?明月万山头。

    头两句写景:天空广布云彩,树隐在烟霭深处,江水澄清,水上一片秋色。美人指所思念的人,不知在什么地方,只有照耀万山头的明月清辉可以共赏。第一句的“树”一作“处”,那就是江水的周围环境了。

    盆池

    凿破苍苔地,偷他一片天。

    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

    这首诗浅显易懂,但很有情趣。他的想法和诗的写法都妙趣横生。我家后园虽小,你们也可以仿他的办法掘一个盆池,把明月白云收进盆里。若在池里养几尾金鱼,种几株芙蓉,那就更锦上添花了。你们还记得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吗?

    齐安郡后池绝句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池塘里长满了菱角和浮萍,池塘好像是一片绿锦。池边种着蔷薇,枝上有黄鹂歌唱不休。这是有声有色的美丽图景,但总的气氛是幽静的。第三句尤其加强了幽静,天下着微雨,又没有一个人观看。我们在北京多次看到过鸳鸯并浮在水面,觉得已经是很够美观的了,但还无福见到它们相对浴红衣,诗人的描绘引我们进入更美的境界。鸳鸯容易引起恩爱的联想,在无人而下着微雨的天气,引起人孤寂之感是很自然的。这里运用的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很值得品味。

    南陵道中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南陵,今安徽南陵县,唐代属宣州,杜牧曾在宣州做过官。首句写水静流长。二句写风吹浮云,有点秋凉的意味了。这一轻微变化容易引起旅愁。正在客心感到孤寂邈远(迥)的时候,却见到一位妇女(红袖)扶楼栏遥望。这自然会在旅客心上加愁。这首富有诗情画意的诗,多次被画家绘画,并不是偶然。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最能表现美丽秋色的,恐怕莫过于枫叶了。诗人先写斜曲石铺的小路,再写白云生处的人家,一幅清幽的画面就展现在读者眼前了。“坐”是因为的意思,爱黄昏时枫林,因而停下车来凝视,见到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花朵还要红艳!我们仿佛听到诗人惊喜的欢呼。抒情的只有一个“爱”字,爱的深度就用不着其他的文字形容了。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一说这首诗是王建所作,诗中的字,各本也多不同,“银烛”或作“红烛”,“天阶”或作“瑶街”或“天街”。这种情形在别人的诗中也是常有的,只是意思不太悬殊,我们采用一个也就可以了。“银烛”是白色蜡烛,“冷”似以形容“画屏”较好。“轻罗小扇”自然使人联想到失宠的妃后,这里写的是宫女。“天阶”是皇宫内的台阶,更肯定了女主人公的身份。“坐看”一作“卧看”,首句写的是室内,二三句写的是室外,若女主人公先自室内到室外,再从室外到室内,自然可用“卧”,要不然,就只能用“坐”了。一三句的“冷”“凉”点明凄清的气氛,“坐”或“卧”两种动作和注视双星牛郎织女,引起神话的联想,女主人公的心情就表达得含蕴而又灵活了。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是三国时著名战场,遗址在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诗的头两句说埋在沙里折断的戟铁尚未销蚀,自己动手把它磨光一看,认出是前朝(三国时代)的东西。你们读《三国演义》知道,魏的曹操和吴的周瑜(与汉刘备同盟),在赤壁打仗,周瑜乘东南风将曹操的兵船烧了,曹军大败。至于孔明祭东风,虽然写得神乎其神,那却只是小说虚构。诗的三四句也是诗人的假设,假如东风不给周瑜方便,春光明媚时,曹操就要把二乔锁在铜雀台里了。大乔和小乔是姐妹两位美女,大乔嫁了孙策,小乔嫁了周瑜。铜雀台是曹操建来自己寻欢作乐的,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若是吴周瑜打败,曹操便要把二乔俘虏去,加入铜雀台里舞女歌伎的队伍里了。这样写,为这首诗增加了微讽幽默的风趣。

    过华清宫绝句 (三首录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头两句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景色:从长安回头一看,骊山是一团锦绣,山顶上许多宫门次第打开。三四句写的是具体小事,一马飞驰前来,扬起红色尘土,引起杨贵妃笑了,只有她知道是荔枝到了。杨贵妃爱吃鲜荔枝,唐玄宗为讨她的欢心,特别让驿站马匹从四川涪陵(唐时涪州)把荔枝送到长安,途中约飞奔七天。这就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骄奢淫逸,不顾人民生死的腐朽罪恶生活。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秦淮,流经南京的秦淮河。首句写河,烟霭罩着河面,月光照着沙。二句写船停泊在河上,靠近酒家。商女,歌女。亡国,陈后主(叔宝)生活荒淫,不理朝政,亡了国。《后庭花》是《玉树后庭花》曲的简称,陈后主作,常奏此曲,与嫔妃宫女饮酒作乐。末句写秦淮舟中的商女和听歌的官僚贵族不记隋军在江北,陈随即灭亡的往事,还喜唱乐听那个亡国的靡靡之音。诗既咏史,又有讽刺时事的意思。

    题村舍

    三树稚桑春未到,扶床乳女午啼饥。

    暗销潜铄归何处?万指侯家自不知。

    首句写春天未到,三棵小桑树尚未发芽生叶,是农家青黄不接更为具体的表现。三句问农民血汗所得都无形中销熔或消损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万指侯家”,指奴婢众多的权贵人家,他们当然不知道。实际是说是权贵人家收括的结果。

    杜牧是既懂兵法,又很有政治理想的人,从我们所选讲的几首诗可以看出,不能只看到他“十年一觉扬州梦”的一面。

    杨忆 (生卒年代不详)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写山上高楼,从怕惊天上人着笔,是此诗的妙处。

    唐温如 (生卒年代不详)

    他只存诗一首,不知道他的生活经历。

    题龙阳县青草湖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龙阳县是今湖南汉寿县。青草和洞庭二湖相连,前者在南,后者在北。洞庭之名较著,往往为二湖的合称。这首诗头两句都是写秋景,写法都很奇特。第一句写西风把洞庭湖水都吹老了,引人想到李贺的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传说舜的二妃,在舜死于苍梧之野以后,在湘江溺死,即二句所说之湘君。虽已为神,也是像天一样,可以变老的,所以凄凉的秋景,也使湘君增添了白发。三句写诗人泛舟游玩醉酒,四句写酒醉入梦,两句合起来写梦中和梦醒时的幻觉和幻境:仿佛满载着清梦的船是压在天河的水面上呢。

    方干 (809?——873?)

    新安(今浙江建德县)人,徐凝授以诗律,始举进士第。咸通中不得志,隐居镜湖以终。

    题君山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方外,世外。麻姑,古代仙女。说从仙女听来这个神话,自然中见奇特。

    雍陶 (805——?)

    成都人。大和末年(835)中进士。多次越秦岭,经三峡,漫游塞北江南,写旅游诗不少。诗友中有张籍、王建、贾岛。

    状春

    含春笑日花心艳,带雨牵风柳态妖。

    珍重两船堪比处,醉时红脸舞时腰。

    春光一般是不容易形容的,这首诗却描写得比较好。首句写阳光下百花怒放,“含”“笑”把春形象化了,二句写杨柳在风雨中摆动,仿佛也是春牵带的结果。三四句把春比作微醉曼舞的女郎就不显得突然了。

    题君山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这首诗写君山在洞庭湖中的倒影。首句写洞庭湖波平浪静,君山的影在水中显得更稳定。二句写湖水的碧色被君山的翠色遮掩住了。三句联想到关于舜的二妃的神话传说:水仙即化为湘水女神的二妃,疑这里是她们梳洗的地方。末句写倒影是湖水中心二妃的青色螺髻,就很自然了。

    李商隐 (812?——858)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最初受令狐绹赏识,开成二年(837)进士。王茂元爱其才,选为婿。由于令狐家党牛僧孺,而王茂元党李德裕,是历史上有名的牛李党之争。这桩亲事使他在政治上受到影响,很不得意。但是夫妇情笃,见之于诗。他的诗与杜牧、温庭筠齐名。

    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在长安城南,立在原上,可俯瞰全城内部,是唐时登临胜地。意不适,心中郁郁不乐。古原即乐游原,头两句说傍晚心情不畅快,便坐车到乐游原去。下两句写见到夕阳极为好看,只可惜时近黄昏,好景不久就要消失了。这首诗虽有伤好景不长的情绪,也有爱生活、恋人间的热情,二者并不矛盾。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万首唐人绝句》题此诗为《夜雨寄内》,别的本子多作《夜雨寄北》。有人认为后题较确,因为此诗作于李妻王氏去世之后。不过从诗所表现的感情看,寄内似较为确切。

    巴山泛指蜀地,常常夜雨,写的是实际情况。已是秋天,池里都满了水,旅人易有乡愁,妻子又来信询问归期,而又不知何时才能归去,乡愁当然就倍增了。为聊以自慰并安慰亲人,只有寄希望于将来了。“何当”是什么时候能够的意思,什么时候能够回到家里,在西窗剪烛夜谈,谈谈当年巴山夜雨时的思想情绪呢?问归期而未有期,又把期望寄托在将来,写诗时写到巴山夜雨,将来也谈巴山夜雨,这就把目前和将来联系起来,显得情绪委婉缠绵,有无穷的意味。

    诗人所写的诗,若与自己的经验有吻合之处,就会觉得格外亲切。抗日战争后期,我在四川白沙住了两年,常常遇到巴山夜雨的情况,奶奶住在安徽故乡常来信问我归期,我就把这首诗抄寄给她看,因为这首诗仿佛是替我写的。

    当然,诗人的经验往往是我们没有的,但只要诗好,我们不难心领神会。这样,我们的生活也就会因读诗而丰富了。好诗能启发我们发觉生活中的真善美,纯化我们的心灵。读好诗对我们有许多益处。希望你们善于吸收诗的营养,使生活逐渐达到真善美的境界。

    忆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定定,动不了。首句说住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再也走不动啦。第二句说春天百花盛开,又令人依依难舍。在乡愁中强自宽慰,感情并不矛盾。从眼前的物华固然可以得到些许安慰,但一忆起故乡的寒梅,总不待我归来,径自开放,待我忆及,已是早已谢去的去年花了,所以堪恨。诗人在外很不得意,所以三四句除加重表现乡愁外,还隐含着身世之感。

    天涯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春天流落在天涯,又时近黄昏,诗人感到无限凄凉悲苦,“天涯”两字重用。更增加了忧伤气氛。三四句自寻慰藉,希望多情的黄莺,将泪洒在最高枝的花上,既有惜春暮花残,时光易逝之感,也隐含对自己处境的悲叹。

    端居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这是诗人远居异乡,思家怀妻的诗。诗人既接不到家信,也不能在梦中回家一晤,自然感到十分孤寂,只能用空床对付秋肃的侵袭,就是具体的表现。阶下青苔和院中红树本来可以把秋天点缀得十分美丽,但诗人主观的情绪既然是孤寂忧伤的,它们在秋雨中或月光下,也就变成寥落和悲愁的了。景随情变,提高了前两句的艺术效果。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这是悼亡的诗。李商隐妻王氏,于宣宗大中五年(851)突然病逝,诗人极为悲痛。这年冬天,他“赴东蜀辟”,就是应征召去东川幕府做事,也就是首句所说的到剑阁之外的地方“从军”。散关在今陕西宝鸡县西南,到这里遇雪天寒,而妻亡家中无冬衣寄来。但在梦中却见到旧时的织布机,妻子仿佛还在机旁呢。丧妻的悲痛,旅途的艰苦,梦中的幻乐,醒后的凄伤,都委婉含蓄地表达得极为深刻。

    瑶池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古代神话中有个西王母,即阿母,她所住的地方是瑶池。她打开雕花的窗子外望,大概是希望穆王前来。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遇见西王母,被在瑶池设宴招待,相约三年后再来,但他未践约前来相见。她开窗只听到《黄竹》哀声震地。穆王南游遇大风雪,有人冻死,他作了三首歌哀悼。三四两句似乎是在西王母心里引起的疑问:穆王有八匹骏马(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能日行三万里,原是很容易来的,而竟不来,或许他已经死了吧?西王母是神仙,又很想再见穆王,但并没有什么长生秘诀可以传授,服药求仙显然是荒谬的。《黄竹》哀声暗示“路有冻死骨”,也是对于封建王朝昏庸统治者的严厉谴责。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论。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表面写的是汉文帝的事,实际矛头是对唐末期几个皇帝,他们毫不关心人民生活,只知服药求仙,妄想长生,在世一天,就吸取民脂民膏,尽情享乐。

    宣室是西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文帝在这里召见被贬逐到长沙的贾生,即才华出众的贾谊。访逐臣就是向被贬的臣询问事情。光从这两句看,文帝似乎真在“求贤”了,贾谊也确是贤才。第三句委婉一转,“可怜”意为“可惜”;“前席”是从座席上向前移动,表示对谈话很感兴趣,坐近些以便听得更清楚,但这动作“虚”,即并无意义,因为文帝并不问“苍生”(老百姓)如何,而只问鬼问神。诗写得委婉含蓄,末句讽刺就显得格外有力。

    隋宫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隋宫,指隋炀帝杨广在江都所建的行宫。一云隋堤。杨广曾三次南游江都,首句写他游兴一发就南游,错误地估计国情民心,以为天下太平,民心归顺,所以不加戒备。二句进一步写他残暴骄横,杀了进谏劝阻他南游的人。九重,帝王所住的地方,指杨广。第三句春风指春耕大忙季节,而全国剪裁高级锦缎,为什么呢?第四句点明是用它们为马匹做遮尘土的障泥,并为游船做帆。他南游水陆并进,声势浩大。这首诗对荒淫昏庸的专制帝王揭露得十分深刻。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又称姮娥,传说是后羿之妻,羿从西王母得不死丹,嫦娥偷食后奔入月宫,成为仙子。云母是一种矿石,成片状,透明可作屏风。烛影越来越暗越深,表明夜已晚。室外天河下降,黎明时星辰已将消失。居住在碧海青天月宫里的嫦娥,想来应该后悔偷吃仙药,夜夜心情凄苦,过寂寞的日子吧。对于这首诗的含意有多种不同的解释,我们可认为是借想象中的嫦娥寂寞,表现自己生活孤寂之感。

    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这首诗写深秋霜月争辉的夜景。首句写最初听到候鸟大雁远行的鸣声,已经没有蝉声了,形象地写深秋景象。第二句写从百尺高楼上远望天水相连,一片广阔的空间。青女是主霜雪的女神,素娥是月里的嫦娥,她们是霜和月的化身,都是能耐寒的。诗人把读者引向神仙世界,看她们“斗婵娟”,也就是较量姿色谁比谁美。霜月争辉的夜景,经诗人的魔杖一点化,就把读者引进仙境一般的奇妙胜地了。

    为有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这是一首闺怨诗,以“为有”头二字标题循惯例,因为有些诗内容较复杂,难以用几个字作标题,就采用首二字作标题,或径作“无题”。全诗是说明怨的原因。云屏就是云母屏风,代表室内华丽装饰,无限娇指室内无限娇美的女主人。凤城,京城,指长安。春宵本来是由寒变暖的大好时光,为什么“怕”呢?三四句说明了原因。想不到嫁了高官(唐代三品以上官员可以佩戴称为金龟的金饰的龟袋),要抛开自己去早朝。这同王昌龄的诗句“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意思相似。

    日射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这也是一首闺怨诗,但女主人公的情思不用伤怨字眼描写,只用一二动作和环境景物渲染烘托,别具艺术特色。日光照射纱窗,微风吹动门户。春天已经过去,天气渐暖,女主人用罗巾擦手,若有所思。四合院里没有人影人声,只有绿色鹦鹉对着红色蔷薇,环境足够幽静美丽的了。女主人公不仅无心观赏,还要更加悲愁,读者不难想象。

    早起

    风露澹清晨,帘间独起人。

    莺花啼又笑,毕竟是谁春。

    这首小诗简单易懂,从“独”字可以知道所写的是一个孤独的女子。大好春朝,莺啼花笑,都与自己无关,她的心情如何就用不着用其他文字描写了。

    温庭筠 (约812——866)

    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他是没落贵家子弟,行为放浪。他好讥讽权贵,终身很不得志,工于词章小赋,与李商隐齐名,人称“温李”。

    瑶瑟怨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瑶瑟,饰有美玉的瑟。冰簟,凉席。首句从感觉上写,身觉席凉,不能入睡,因而做不成梦,思人之情已含蓄表达。二句从视觉写,看到一片青空上有轻轻浮云,夜景凄凉,离愁加深。三句从听觉写,联想到传说鸿雁栖息的潇湘地带,也许是怀念的人所在的地方,由近及远,离愁又进一层。十二玉楼原为传说中仙人的住所,这里指女主人公所住的闺阁,这时被月光照耀,美的夜景更进一步加深了离愁别恨。

    过分水岭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分水岭,大概指今陕西略阳县东南的嶓冢山,是唐代入蜀交通要道。首句说无情的溪水似乎有情,这自然是诗人的想象。第二句说明三天与我同行是有情的明证,自然也只是诗人的设想,有情的倒只是诗人。这种将自己的感情移入其他事物是常有的艺术手法。嶓冢山分开的是汉水和嘉陵江,很长,要走三天。三四句写到岭头是同溪水分手的地方了,诗人当然有惜别之情,但也同前用艺术手法一致,将惜别之情用溪水“潺湲一夜声”表达,诗意就浓厚多了。

    李群玉 (813?——860?)

    澧州(今湖南澧县)人。性情旷达,喜吟咏自遣。早岁举进士不第,后为官不久又乞假归。

    静夜相思

    山空天籁寂,水榭延轻凉。

    浪定一浦月,藕花闲自香。

    天籁,自然界的声音。这首诗只写幽静的夜景,引人入胜。但诗人何所思呢,只由读者自己去体会。

    汉阳太白楼

    江上层楼翠霭间,满帘春水满窗山。

    青枫绿草将愁去,远入吴云瞑不还。

    太白楼建在江边,高耸入云。从楼帘可以看到春水,从窗可以看到群山。三四句登楼远眺,愁思随着青枫绿草远去,直到长江下游古代吴国的领土。

    北亭

    斜雨飞丝织晓空,疏帘半卷野亭风。

    荷花开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

    诗写晚秋景色,具体生动:早晨天空里斜飘着微雨,野风吹着半卷的帘。风雨残荷,如在目前,首句尤佳。向尽,将要落尽。残红,落花。

    引水行

    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萝洞口烟。

    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湲。

    在中国南部山区,有时水源很远,在饮水和灌溉方面都有困难,居民巧妙地将竹筒打通,用来引水,“寒玉”指的就是这种竹筒。第一句就是说寒冷的泉水在竹筒里流动。山里的泉周围常有藤萝等植物丛生,泉水涌出时常有烟雾似的水汽。头两句将竹筒引泉水的情况用诗的语言美化了。

    泉水在竹筒里流动是看不见的,但可以听到它的音乐似的潺湲(水流动的声音)。竹筒长达十里,有时要跨过山谷,人在山谷之间的路上行走,水声自然就在行人头上了。

    诗人总是十分敏感的,又能用精美的文字,巧妙的艺术手法,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使读者分享生活的情趣,进入诗人所创造的优美崇高意境。他们所写的也许是他们生活环境的片断,也许是别人不注意的日常事物,也许是一瞬间的印象。他们仿佛有点石成金的魔术,一经他们点化,这些就成为丰富我们生活的珍品了。在唐人绝句中,这样的好诗不少,但抒写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并不很多,这首《引水行》就更值得我们注意了。

    皮日休 (834——883)

    襄阳人。咸通八年(867)进士。他曾参加黄巢义军,巢称帝,为翰林学士。巢兵败,被唐王朝所杀。诗多抨击苛政。

    汴河怀古 (二首录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即隋炀帝时开凿的通济渠,唐时名广济渠。一般人说隋开此河亡了国,可是现今因有此河,千里可以通航。若不是隋炀帝建豪华的上有殿堂的龙舟,三次水陆并进游玩东都,大量耗费民脂民膏,使大量劳动力不能从事生产,他的功劳可以同大禹相比。评人论事颇有新意。

    金钱花

    阴阳为炭地为炉,铸出金钱不用模。

    莫向人间逞颜色,不知还解济贫无。

    金钱花是一种草本植物,秋开黄色花似钱。诗的头两句说,用地作炉,燃烧阴阳二气,不用铸钱模型,就可以铸出钱来。诗人对它提出警告和质问:不要向人间卖弄颜色,显出骄傲神气,不知你能解救穷人的贫困吗?诗以奇特的构思表达关心民间的疾苦。

    蔷薇

    浓似猩猩初染素,轻于燕燕欲临空。

    可怜细丽难禁日,照得深红作浅红。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写蔷薇的颜色,二句写蔷薇的姿态。三句写蔷薇经不住日晒,颜色渐渐由深红变浅了。

    赵嘏 (生卒年代不详)

    山阳(今江苏淮安县)人。会昌四年(844)中进士。与杜牧友善。

    江楼感旧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思渺然,心中如有所失,感到怅惘。二句写登楼所见景色:月光照着水面,水天一色。三四句才点出思渺然的原因:风景和去年相仿,但去年同来玩赏的人却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诗于淡雅中见怀友深情和人世沧桑之感。

    悼亡二首

    一

    一烛从风到奈何,二年衾枕逐流波。

    虽知不得公然泪,时泣阑干泪更多。

    二

    明月萧萧海上风,君归泉路我飘蓬。

    门前虽有如花貌,争奈如花心不同。

    第一首第一句写妻亡后自己情况,有如风中之烛。二句写妻亡时间。三四句写不敢在人前公然流泪,但独倚阑干,却就无法控制自己的眼泪了。语浅情深。四句“泪”或作“恨”。

    次首第一句写景,二句写妻已入土,而自己则漂泊各地。门前虽有如花的女子,可是并不同心,不能安慰自己丧妻的哀痛。

    皇甫松 (生卒年代不详)

    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县)人,皇甫湜之子。工词,绝句多仿民间曲调,十分清新。

    采莲子 (二首录一)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滟滟,波动。秋天湖水因船动而起微波闪光,采莲少女因贪看采莲少男,一任船在水上漂流。无端表示并无意识,也就是随手采下莲子向男方抛去,想不到远远地被人看到了,弄得半天不好意思。少女憨痴之态写得惟妙惟肖。

    陈陶 (生卒年代不详)

    剑浦(今福建南平市)人,曾游学长安,举进士不第,隐居终。

    陇西行 (四首录一)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是写边疆战争生活的。陇西指今甘肃陇山以西地区。貂锦原是汉代羽林军的貂皮锦衣,这里指精锐部队。头两句写誓不顾生死的五千英勇战士,与胡兵作战全部牺牲了。无定河在陕西北部,是黄河的支流,因水流甚急,挟沙多,深浅无定,因得此名。后两句写征夫已是河边枯骨,可他的妻子还以为他活着,在梦中梦见他。

    对这首诗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我们用不着细谈。我只略谈自己的看法。一二两句写的虽是悲剧事件,给读者的印象却是英勇壮烈的。第三四句写得尤为细致哀惋,扣人心弦。我们强烈希望少妇在梦中得到安慰,不要幻灭,爱使死者活在活人心中,使悲剧升华到崇高的境界。全诗从战争的挽歌升华为人生的赞歌了。

    刘驾 (生卒年代不详)

    江东人。大中六年(852)进士。七绝喜用叠字。

    晓登成都迎春阁

    未栉凭栏眺锦城,烟笼万井二江明。

    香风满阁花满树,树树树梢啼晓莺。

    未栉,没有梳头。万井,万户。二江,李冰为蜀守时辟二江,一为外江,由灌县经新繁县入成都,一为内江,由灌门经郫县入成都。诗写在迎春阁看望成都景色:烟霭笼罩着千家万户,望着两条江澄明清澈;处处花香鸟语,风景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