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章 中国罂粟种植产业详解

徐竞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7读书网 www.777du.com,最快更新歪掰的历史最新章节!

    今天,2018年7月19日,一大早,网易云阅读的手机客户端再次改版了。

    大家在“我的”界面,可以发现一个叫做“做任务领红包”的新功能。

    打开之后您会发现,这里面有三个“任务”。

    第一个叫做“分享书籍”,完成这个任务,你每天可以拿到10个阅点的红包。

    第二个叫做“阅读10分钟”,做这个任务,你每天同样可以拿到10个阅点的红包。

    第三个叫做“评价云阅读”,这是一个一次性的任务,你到对应的软件商店里对网易云阅读这款软件发表评论,可以拿到100个阅点的红包。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件事情对作者们伤害很深。

    本来大家就对阅点红包这个东西非常反感了,因为它会导致作者们颗粒无收。在之前的一些卷宗里,我曾经详细给大家讲解过怎样攒红包的方法。

    可是现在这次改版更加无耻了。

    今天我亲自做了实验。

    第三个任务先不说,毕竟那是一次性的,挨上一刀以后就没有了。

    我就说说前面两个吧。

    第一个,“分享书籍”。屁,刚才我把《歪掰的历史》通过手机微信分享给我的电脑微信——文件传输助手,尼玛居然也算是一次成功的分享,10个阅点红包轻松入手。

    第二个,“阅读10分钟”。反正我将《政经男女》随便翻开一页,放在那里我就去吃饭、上厕所了……回来以后,10个阅点红包轻松入手。

    每天20个阅点红包,简直就是白送的,对书籍作品的毛线推广效应都没有起到。

    而对于作者来说,不算读者每日签到红包和礼包,就这二十个点,它意味着什么呢?

    按照《歪掰的历史》的定价,那就是如果作者每天码出来的4000个字,一分钱稿费你都不要想了。

    所以我只能说:恭喜网易云阅读脱胎换骨,一夜之间华丽蝶变,成为了一款光荣的民生公益产品。

    ====

    我们经常能在网络文学作品中看到类似的场景。

    比方说在办案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违禁物品,就拿鸦片为例,像我上一章写的这样,主角就开始联络警方的缉毒部门调货。

    这里我要解释一下啊。

    首先,看完了上一章的读者就应该知道,徐步摇调用的东西并不是罂粟。

    第二点,单就罂粟来说,自然也包括了它的制成品鸦片和海洛因,请各位作者同仁们注意,如果您书中的情节的确需要使用这些东西的话,国家有专门的渠道可以供应,不需要,也不允许从公安部门的缉毒系统征调的。

    最起码,量就不够。

    而且品质得不到保障,你想啊,那些个从境外,例如金三角的村落里种出来,然后各种乡村手工作坊里熬炼出来的玩意儿——

    多不卫生啊。

    你要吃进肚子里,要吸进肺里,要打进血管里的!

    那些个寄生虫、微生物,还有为了增重掺杂进去的各种不要脸的垃圾……

    所以还是建议您选用国家正规渠道的产品。

    开玩笑,毒品啊,还有正规渠道吗?

    的确,罂粟是全球公认的毒品,在联合国的世界卫生组织禁止的目录中,以及各类国际公约中,这玩意儿在哪个国家都会被定义为非法,不是说你偷偷摸摸地搞,国际法能奈你何,关键是你会因此沦为世界各国公敌,到时候各种干涉和制裁一起压上来,您犯不上。

    但是,跟大麻一样,罂粟的正当医药价值是摆在那里的,千百年来,可不光是中医认可这东西,就算是先进的西方医学,也不得不承认罂粟在镇痛、麻醉等关键场合的必要功效。

    就拿我自己来说,过敏性体质导致的咽喉炎,一到尘螨多发的范围就咳得五脏六腑都要往外喷,光消炎没用,你得先把哮喘给镇住吧?

    大名鼎鼎的“咳嗽药水”,也就是磷酸可待因,它是一种甲基吗啡,一样要从罂粟中提取,所以它也是被严格管制的处方药,经常吃的话你还是会上瘾。

    基于这些原因呢,世界卫生组织批准世界上六个国家,可以“合法种植罂粟”:

    中国、印度、法国、捷克、荷兰、西班牙。

    看好了这些地点之后,您就应该明白,金三角、加勒比海,这些地方栽种罂粟都是非法作业,是可以人人得而诛之的。

    现在我详细说明一下咱们国家的情况。

    由此大家也可以看出来,其实被吹得神乎其神的金三角,他们那里出品的货物质量,真的很差劲。

    中国,大家都知道,幅员辽阔。

    既然“辽阔”,又获得了许可能合法种植罂粟,那么我当然要选择一个最适合的地方来栽培,水土、气候都要匹配上,以求品质、产量都达到最佳。

    您想错了,我们国家选择的地方并不是西双版纳,或者亚热带的其他地区。

    我们选择了一个相对偏“高纬”的地带——甘肃。

    中国唯一合法的罂粟种植基地是甘肃省民勤县勤锋农场的“一分场”,甘肃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是全国药用罂粟的唯一种植、加工、调拨单位,这个农场属于国有农场,农场职工也是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多的种植了几十亩,少的也有10多亩,整个农场大约有1000多亩罂粟田,一般经过3个月的除草、施肥、浇水灌溉,到了每年的7月中旬,就是忙碌的罂粟收割季节。

    这个民勤县,大家可以去地图软件上查一查,它已经是甘肃省往北偏的一个地方了。

    不说寒冷吧,就这种地带的地质特征,它原本是一片三面环沙、寸草不生的盐碱荒滩。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在这里交汇,把那些个星星点点的翠绿色植被勉强算上的话,倒是可以说得好听一些:

    民勤县,是深居沙漠腹地的一块绿洲。

    因为地处北纬三十~五十度之间,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加上夏热冬寒,昼夜温差悬殊,日照充足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因素,这里非常适合罂粟和麻黄草等毒品原植物的生长。

    好嘛,白粉和冰毒的货源都有了。

    换了金三角,它那里能有这么好的气候环境吗?

    而且,我们国家选择这个地方来栽种罂粟,也不是纯理论判断,因为种植、吸食毒品在甘肃及其周边青海等地的许多山区,它是代代相承的。甘肃解放前是国际国内贩毒的重要通道,河西走廊当时早就已从丝绸之路沦为鸦片之路。

    我印象中是2012年,应该也是七月份,当时是《凤凰周刊》还是哪家杂志社,通过正规渠道提交了申请,要求去甘肃的勤锋农场采访,不采访别的,就是专门来采访我们国家对罂粟的合法种植情况。

    当时很快就审批通过了。

    这个倒是可以理解,我们国家既然是拿到了全球正规的合法牌照做这种事情,那就不必偷偷摸摸掩人耳目,而应该光明正大,应该对人民群众进行正确引导,否则岂不是越描越黑。

    当时对来访的杂志社真的是大开绿灯,不像后来他们去朝鲜采访,连照片都不许拍,勤锋农场可是欢迎杂志社打开镜头给各种情况拍特写的。

    农场嘛,只是管理模式不一样,但山还是那样的山,田还是那样的田,以前种玉米,现在种罂粟,你不还是需要农民去打理么。

    这些当地的农民,对外有一个响亮的身份:俺是甘肃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的正式职工,拿工资享受五险一金待遇的城市户口,不是乡下人!

    屁!尼玛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种田的,谁忽悠谁呢!

    所以对内,这些农民的作业术语,依然称为“承包”。

    有“总承包”和“分承包”两个形态。

    所谓“总承包”,那就是说甘肃农垦集团他的种植业其实是很复杂的,不可能全集团都在种毒品吧?

    因此,在集团公司经营权内的基本农田里,“一分场”进行总承包,记得2012年的时候,他们一分场总承包的面积,超过了一千多亩。

    接下来便是“分承包”。

    那些个脖子上挂着工作证,享受五险一金有城市户口,有城里孩子学位的农民,他们就要对这一千多亩“毒田”进行分承包。

    这个是体力活,所以每个人分揽的面积并不太大,厉害一点的拿个三十多亩,一般人拿个十多亩,也就差不多了。按照这些人的说法——我们不用担心群众举报,不用害怕警察来抓人,也不用提防毒贩子来偷。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分场的农场职工就这样明目张胆在农场承包的1000多亩土地上种满了一大片罂粟。

    六月,一片粉白,花开茂盛;

    七月,咱就可以来收割采摘了。

    我看过那个杂志社拍回来的照片,老实说啊,视觉效果真的挺震撼,因为怒放的罂粟花簇拥着一直延伸到通往勤锋农场的公路边,路过的行人都忍不住透过车窗或回头看一眼这片壮观的罂粟花海。

    请注意,在我们国家,罂粟花海跟什么玫瑰花海、油菜花海、向日葵花海和薰衣草花海是绝对不同的。

    那些花海,最终都是被各种婚纱摄影机构践踏和蹂躏的命运。

    罂粟花海,即便我就种在马路边上,你敢靠近一下试试看?

    打你不死!

    你没法真正靠近它。这些东西和农田里的蜜瓜、棉花、油葵不一样,这里的罂粟田四周整个被严密的铁丝网包围起来。铁丝网外,纵横交错的一排杨树形成天然屏障,把大片的罂粟划成一个棋盘似的方格。而通往罂粟大田的唯一入口处,勤锋农场的治安人员正在站岗放哨。

    别说像杂志社记者这些外来人了,就算是农场职工,这些本地农民的三姑六姨或亲生儿子,你也不能随便往里闯。

    但是呢,真正在这里工作,其实是很烦人的。

    不管你每天是蹬自行车,还是步行,还是开车来上班,两只眼睛都是红的。

    没法子,你看到的东西都是红的啊。

    那些个马路两边,各种建筑物的外墙,还有高炮广告板,全都是红彤彤的,几十年雷打不动的巨幅标语:

    “地上种罂粟,天上看得见。”

    看多了,真的是审美疲劳,甚至恶心反胃。

    对了,不光是视觉,连耳朵的伤害也不轻。

    不光是农场里头,还有附近的村镇,包括这些农民住家的门口,那些个电线杆子、路灯上头,全都是一个个高功率的大喇叭,不管是不是礼拜六礼拜天,也不管你是不是过春节国庆黄金周,反正就像是街道拆迁一样,农场广播站每天播放宣传禁毒知识,广播员不厌其烦地逐条宣讲《禁毒法》的法律条文……

    “有毒必肃,贩毒必惩,种毒必究。”

    那语气都是凶巴巴的,各种恐吓、威胁、警告,什么样的段子都有。

    农场职工连成排的平房外墙上、电线杆上也都处处张贴着六、七十年代大字报一样的标语。

    每天24小时,罂粟田一直轮番有治安人员看守,当然了,这得看你工作的心态如何,你要是自己把自己当贼呢,你当然就会活得很累。不过有些农户想得开,反正我只是在你这里干活赚工资,我又不贪图你的庄稼,你这样反而在内心里就能把那些治安人员当成免费看门狗一样看待,我作为农民反而省了去看护庄稼的操劳。省心啊,大晌午,烈日当头,你们这些人流汗站岗的时候,他们却可以在大杨树下高枕无忧地纳凉睡大觉。

    现在我再给大家说说这个农场单位。

    开头我讲过,目前,中国唯一合法的罂粟种植基地在甘肃,甘肃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是全国药用罂粟的唯一种植、加工、调拨单位。

    国家垄断,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但是在刚开始这么做的时候,一直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些都是不对外公布的,用网易云阅读各种小说的词汇来形容的话,它是“国家机密”。

    特殊行业嘛,我们国家的职工素质还是有的。

    记得我小时候,大概是念小学六年级吧,有一次老妈很晚才下班回来,可是没睡多久,凌晨又披星戴月出门了。

    很奇怪是不是?

    问她到底什么事情,别说我这个小屁孩不能知道,就是同一个单位的我爸爸,也被死死瞒着。

    老妈,俺爹可是您刚毕业时来单位实习那会儿的师傅啊。

    这会儿连娃都造出来了,还有啥米不能说?

    第二天下午,老妈一脸疲惫回家。

    这才知道,不光是她,也不光是她们单位,当时我们那个城市铁路系统的所有单位都有一部分领导干部全都下到了一线,彻夜坚守岗位。

    因为那天夜里,国务总理跑来地方视察民情了。

    所以说现在还是提倡首长下去视察要尽量坐飞机,别折腾什么火车专列,真尼玛害死人。

    那个时候人们的觉悟也比较传统,所以甘肃农垦集团还特别为此成立了特药安全管理处,在罂粟种植、采浆、生产、运输等各环节采取各种安全措施,并将之处于高度保密的状态。他们担心农场种植的罂粟被外界知道,“特别是被贩毒分子盯上了,他们就会想方设法来偷。”

    特药处的工作人员甚至在内部设密,防止泄露任何信息。“很多朋友都不知道我们在干什么,包括同事。”这就跟我小时候那次事件一样,妻子瞒着丈夫,妈妈瞒着儿子,那些种植罂粟的农场对外也从来不说他们种的是罂粟,他们称之为“百号”——因为在甘肃这个地方,罂粟的生长期为100天左右。

    多有效率,可见金三角那些四六不靠的人种出来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在那个时候,作为全国唯一合法的罂粟种植基地,甘肃农垦集团旗下有多少家国营农场种植罂粟,罂粟的种植面积到底有多大,这些数据目前都是国家机密,外界无从知晓。

    后来呢,逐渐开始放弃这种保密制度了。

    因为只要是人在做,你就没法子保密。

    在当地,就连开出租车的司机都知道农场在哪里种植了罂粟,他们也都清楚,这其实就是鸦片,罂粟被当地人称为“大烟”。只要有人打听去,他们会很快把你带到罂粟大田跟前。事实上,罂粟种植基地并没有像他们所说的那样戒备森严。

    一分场的“种毒”地盘很广,主要分布在甘肃西北、河西走廊一带。除了勤锋农场之外,景泰县条山农场、永昌县八一农场、武威市黄羊河农场等均有种植。目前只有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条山农场,在网站上罕见公开宣称是全国唯一指定合法留用罂粟种植基地。

    以上我是介绍了一个机制和地点,如果大家有需要,说我在写小说的时候男女主角要从国家层面弄点儿鸦片整事儿,那就尽量选择这个渠道,而不是异想天开地去找毒贩子或者缉毒总队。

    另外,时间节点也要注意。

    以前是看玄幻频道,一个不记得是谁的人写的修仙小说,要拿罂粟花炼丹来着。

    还要新鲜采摘。

    既然如此的话,那就请您动笔之前,好好了解一下这种植物,别寒冬腊月踏雪寻梅啊,这又不是雪莲。

    以甘肃省的产业化操作来看,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也就是吃完元宵过后,他们就开始上班了,这个时候要开始播种。相对其他农作物,罂粟耕种时间要早得多。

    不过有一点,罂粟的栽培难度不高。

    种过水稻的都知道,种子刚下去的时候,播种是在秧田,长出来的秧苗也是非常密集的,育秧成功之后,你要再将它们拔出来“转场”,按照科学的间距去田里面“插秧”。

    种过水果的也都知道,果树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嫁接。我这里指的是乔木类啊,葡萄、西瓜什么的草本水果可没有这样的流程。

    罂粟相对来说很容易种植,它们不需要栽植或者插秧,只要把它们的种子撒在地上即可。

    但是这个过程却非常严格,你首先要报计划。

    你承包了多大的面积?

    有面积填上来就行,能种多少不取决于你的主观愿望,公式都摆在农垦集团的教材里,立马就能根据你填写的单子计算出来应该发给你多少枚种子。

    有人就说了,种子才多大一颗啊,人家职工偷偷匀上一两颗揣进衣兜里咋办?

    你都这么说了,那好,种子就不允许沾农户的手!

    早晨七点,罂粟种子——也就是罂粟籽,它们按照刚才所说的计算数量,由甘肃农垦集团专人配送,配送到达农场之后呢,并不是由承包具体农田的农民来接货,你只能站在田里等着。

    农场的保安人员会用农用三轮车运送到你那块田里。

    在甘肃省武威市,黄羊河镇有一个特种制药厂,很多人根据这些物流运输车辆的动线,纷纷推测罂粟种子多半是从那里调运出来的。

    在我看来,这是谣言,您爱信不信,反正我不打包票。

    接下来的过程,您各位瞅着可能会觉得很奇怪。

    第一,播种的时候,通常是制药厂的工作人员开着播种机在田间耕作。在这里,罂粟种植实行机械化播种,不用人工,所以农户们顶多站在田边干看着,还不许用手机发朋友圈。勤锋农场也不允许罂粟种植户自行播种,他们担心罂粟种子流失,从而造成民间非法种植。

    第二,到了傍晚6点,播种的工作人员就要仔细将播种机彻底打扫,清理干净,轮子、履带、钢架,一寸都不能放过,比按摩房的小姐用舌头在你身上做“漫游”还要精细。

    您各位在华北平原种过麦子的读者们从来没有清洗过播种机的习惯吧?

    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种子遗漏的可能性发生。他们担心农场职工捡了种子到其他地方偷偷种植,也害怕他们捡了种子卖到外面去。

    读者们就会奇怪了:

    制备种子在药厂,运输种子在安保人员,播种和清洗设备也是专门的人,那还要我们这些农户干啥?

    别急,我告诉你们啊,这些农户还被分配了“生产任务”的。

    任务就是罂粟亩产量必须达到七十五公斤。届时如果没有完成生产任务,种植罂粟的农场职工还会受到通报批评,并实施相应的经济惩罚措施。

    跟现如今企业里的扣工资、扣绩效没什么两样。

    对这一任务,大多数农场职工理解特种药材是国家唯一指令性的计划产业,每年的供应量都是指定的数目。“如果我们不能保证生产量也就不能保证供应量,到时候会出问题的。”

    一亩地大约能种近一万株罂粟,在甘肃这么优良的气候和水土环境下,亩产量最高也就七十~八十公斤左右,收成最差的年头只有五十~六十公斤。而种植罂粟每亩投入大概一千二百~一千三百元——那些种子你要花钱买的,肥料也要花钱买的!而每亩的毛收入也就是一千四百~一千五百元,这个时候如果你的亩产达到了七十~八十公斤,罂粟果实按国家收购的价格每公斤二十元左右——十块钱一斤,比猪肉还便宜!一亩地也就两百多元的纯收入。

    这是比较好的情况,这里的农民种一年的鸦片,收入也就是六千多块,比王笑谈写《政经男女》一个月的稿费还不如。

    当然,开始我说过,这个东西比粮食好种,当地农民除了不能外出打工,他们还是可以在本地搞点儿副业,承包村里其他的土地,种点儿别的东西,一年总收入也就一、两万元。

    “不允许外出打工”,是担心他们将罂粟带出去。

    与此对应作为补偿,他们虽然转入城市户口,享受五险一金,但同时,允许他们像原来的农村户口一样,可以承包村子里的基本农田,种粮食种蔬菜。

    按照刚才那个算法来看,如果你一年下来,亩产的罂粟果实,降到了六十公斤,那你今年一年就等于白干了,连本都赚不回来。

    好的,现在读者们就想不通了。

    你一种作物的产量,当然跟种子的品质、播种的技巧息息相关,现在承包土地的钱我出,买种子的钱我出,买化肥的钱我出,租设备的钱还是我出,但是播种环节你都不让我插手,只是后期施施肥浇浇水,那凭什么我要背产量是否达标这样的黑锅?

    很多读者会认为这是强盗逻辑。

    那是因为您各位不懂罂粟的所谓“产能”,它的决定性环节,在于收割。

    开头说过,每年六月,罂粟田就会迎来花海,之后的七月份就是收获季了。

    罂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它不像苹果树,结了果子之后还可以等着你慢吞吞的来摘,你要动手就得快。

    因此这个环节,你还想“只允许农垦集团的专业安保人员”来做么?

    那你可就真的交不了差了。

    所以,农户们的作用就在这个环节体现出来。

    罂粟的收割,不能用机器,必须手工,人下到田里去,用手,将果实摘下来!

    有的人说了,用收割机多方便啊,再不行也应该让农民们用镰刀啊。

    对不起,这种东西很危险,你用收割机,一定会有遗漏,这个大家理解,你用镰刀将整个植株砍断回收,一样会有这样的问题,之所以要求用手采摘,就是要确保“颗粒归仓”,而且在这样的制度之下,下田的农民们身上就藏不了东西。

    任何东西都不能从田里偷走。

    这个过程我就适应不了,感觉人格受到侮辱。在采摘作业的时候,田亩四周有高压电网阻隔,有武警战士全副武装二十四小时看守,有摄像头和警报器,有民勤县城的公安人员,甚至连驻地武警都出动了。

    最开始大家都不适应:你们这么做,到底是“聘请我们来做工”,还是把我们当贼防着?

    真伤自尊。

    你看收割之前,勤锋农场的负责人,他要向县政府写申请报告的,主要是安全监管的人手问题。平时大田周围白天有十余人看守,晚上有二十多人值班,四周都设立哨点,这些人工资怎么算,后勤保障怎么个做法,你都得交代清楚。

    真正的抢收,只有一个礼拜的时间,再晚,罂粟的那根草茎可就支撑不住了。

    因此那一周,农民们都是忙得团团转,之前我说过,生产任务压头,你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罂粟果子,所谓产量,那就看你这个礼拜能摘多少。

    而且禁用道具,您得徒手。

    开始说过,有些自命不凡的铁血农夫,他一家敢承包三十亩。

    三十亩,城里人如果没有这个概念的话,那我就告诉你们,刚刚结束的俄罗斯世界杯,那个球场的面积差不多正好是十亩地。

    您自己想吧,三个那么大的足球场,给你一个星期“空手入白刃”……

    家家面临人手不够,每亩罂粟田最少需要四个人工。所以每年都要请人帮忙,就跟解放前山西麦田里请短工“麦客”一样。

    但是也没有那么简单,毕竟这是在种毒品。

    谁找的人由谁负责,出了事,谁也担不起责任,搞不好要接受经济处罚。

    想请人帮忙可以,但是你要签下责任书,必须找信得过的人,保证不出事。否则一旦发现有人往外带东西,那你就跟着一块儿挨处罚。

    这还不是最苛刻的,我个人觉得,最没有人性化的地方,就是他们干这个活,跟尼玛我国古代搞科举考试一样。

    古代书生科举,大家都知道,考生那是要住进考场里面,贡院大门一关,你吃喝拉撒睡全在里头解决了。

    但是再怎么样,人家好歹是个“考棚”,也算是个建筑物好不好。

    罂粟收割的时候,从早上七点开始,农场的保安人员、民勤县的公安人员,还有武警一一到场。农民和“农民雇来的农民”就要从罂粟大田入口处进入,他们还必须将中午饭带入大田,因为中午不许出来。

    想上厕所也不行,只能脱光了裤子,在田里自行解决。

    干活的过程,中国人和金三角的人,就有手法上的区别。

    金三角那伙人,手里两把小刀,第一天用的刀是直的,但是刃口非常锋利,吹毛断发,只在罂粟果皮外面轻轻一划,就是一道口子。

    划完一个就赶紧划第二个,然后一路划过去,划完了回家休息,第二天再来。

    因为你划破果皮之后呢,就会有类似男人兴奋时喷涌而出的那种浓白色液体渗出来,很粘稠,它会附着在果皮上。

    为什么要等到第二天呢?

    因为到第二天的时候,它就会彻底干涸,而且因为跟空气接触,它会氧化变色,成为那种黑糊糊的一层“结痂”一样的东西。

    为了继续做对比,有一次我也把自己的体液撸在了白色的墙壁上,结果第二天来看的时候,它确实也干涸了,不过颜色不一样,它形成了偏黄色的一层“结痂”。

    第二天,金三角的那些人,就会换第二把小刀。

    这把刀是带弧度的弯刀,他们用这种造型的刀,可以很轻松地将已经干涸,附着在果皮外面的这层黑色的结痂给刮下来。

    这就是“生鸦片”了。

    这种是可以直接出售给毒贩子的形态,当然,金三角的那些人讲究服务,他们会用大锅子进行熬炼,出品的“熟鸦片”不仅对于经销商来说便于管理,而且收购价格比生鸦片也要呈几何倍数地向上翻。

    中国甘肃的农民,那是为了采药,咱可不是在制毒,所以对于他们来讲,干这采摘的活,就像摘棉花一样。在半人高的罂粟丛间,他们只需要把罂粟果实用手扯下来,然后装袋。

    持续一个礼拜,每天下午6点,农民,以及“被农民雇用的农民”忙碌一整天才收工,他们自己也不大清楚一天下来能收割多少斤罂粟果实,但如果用两百斤的米袋子,一人一天能装上六、七袋,收割罂粟一天的工钱大概也就三十多块。

    您现在知道无产阶级有多么苦逼了吧?种鸦片都能穷到这个份上。

    收工回家到大田出口时,保安人员都会对每个人仔细搜查一遍才放行。毕竟,您得防着有些人偷偷把罂粟果实藏在身上带出去。

    每一天,驻地武警要派遣一个中队下来,他们负责把装袋的罂粟果实押送到农场专门建立的“百号仓库”。当然也有一种网络谣言说,武警将罂粟押送到武威市黄羊镇上的一家“碱厂”,那是一家专门加工罂粟成药的碱厂,在那里罂粟被提炼用于国家指定药厂。

    这些都是战士们的工作了,至于田里的农民,他们在第七天的忙碌结束之后呢,还要再干一件事情:

    那就是回过头来又把罂粟植株彻底碾碎,然后刨土、整平,罂粟的一切附属物都要被焚毁深埋。

    为什么要这样做大家应该清楚,我补充的是,等这些都做完了,农垦集团会派人来将钢丝网和电网拆除——买电要花钱的,活干完了电也就不通了,没有了电你如果还不赶紧拆除的话,那么当地的农民们就会来帮你拆,拆完了一转头就卖给废品收购站了。

    以上说的,还只是一厢情愿的作业流程。

    毕竟你不能强求所有环节的参与者,他们的心态都是趋同的,有些人那就是冲着毒品来的,所以预防人是最难的。别看你防的紧,进进出出的流程比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还麻烦,甚至走出大田入口的时候,人还要脱掉裤子让缉毒犬嗅嗅你的菊花有没有肛肠藏毒……

    但是这些都是防得住君子防不住小人。

    真要是耍起了什么花花肠子,各种手段他们都能使出来,我举个例子啊。

    之前介绍过,收割的这几天,农民们是要带饭进场的。

    甘肃人,北方人嘛,那不可能餐餐用饭盒带大米饭的,多是塑料袋裹几个馒头就进去了。

    塑料袋是什么境界?

    白色污染,埋在地下你死了它都还是完整的。

    因此很多动了歪心思的人,就直接将采摘下来的罂粟果子用塑料袋一包,就地刨个坑埋下去,等这个礼拜过完,清场之后再来挖就行了。

    你能奈我何?

    这还只是需要一定技巧的情况,对于种植罂粟的农场职工来讲,带走罂粟果实的机会更多。当罂粟花开,罂粟开始陆续成熟,他们可以时不时,或隔三差五把罂粟果带回家,可能在这些罂粟种植户家中,你都能找出罂粟果来。

    每次遇到这种情况,那些警队的高层,县委县政府的官老爷们,还有农垦集团里面那些高官厚禄的专家们,以及媒体的一些所谓“大咖”就会一个个跳出来痛心疾首地抱怨“人心不古”啦,“人性本恶”啦,“贪欲作祟”啦……

    骂天骂地骂空气,从来不骂他们自己。

    关于这个事情我个人认为啊,其实中国的广大无产阶级,以及农民在内,都是很朴实的。

    甚至包括我们这些在网易云阅读码字儿的作者在内,其实大部分国人从来就没有奢想自己要如何如何不劳而获,成天在家里躺着数钱。

    我们愿意用劳动来挣钱的。

    只是掌握资源和分配大权的这些主,你不能玩得太过分了吧?

    人家种鸦片的,出成本、出力、担责任担风险,一年下来的所得连我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如,这话你说得过去?

    你还好意思恬不知耻地讲人家“被贪欲蒙蔽了理智”,挑战法律的权威?

    据我所知,那些冒着风险的黑市收购商,他们从农民手中将罂粟果收过来,那些采购价也不高,为什么他们能够受到广大农户的青睐,就是因为尼玛国家收购价格太无耻。